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品文:磨 面

【悠悠往事】 磨 面

以前,人们磨面用的石磨,白鹿塬上人俗称磨子,磨面就叫“上磨子”。磨子分为三部分,下边是磨台,中间是磨盘,上边是两页磨扇,靠上下磨扇的棱槽磨擦,把粮念磨成碎末。然后,用网箩把面粉和麸皮分离开来。

白鹿塬主产小麦玉米,磨面不论是磨麦面或玉米面,都是家家生活中经常性的一项劳动。

磨子要安置在磨房里,一套磨子和磨房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一般家庭置办不起,都是比较富裕的人家才有。没有磨子的人家,要磨面首先得到磨主人家问磨子,按现在的流行语就叫“预约”。看谁家的磨子有空,上午或下午可以借给你用。

上图:磨面的磨子

使用磨子是有偿使用,在磨面开始时,你家的新粮把前一家留在磨膛里的麸皮透下来后,要收起交给磨主人家,磨主人用来作饲料喂牲口,这就是使用磨子的报酬。另外,过去肥料很缺,拉磨的牛马粪,也是磨主家积肥的重要来源。

我从小就和磨面打交道。小时候我家磨面都是妈妈的事,我总是陪妈妈在磨坊里吆牛。看到牛走得慢了,就吆喝一声“嘚唭!”这是农民赶牛的专用语言,人懂牛也懂,牛听见“嘚唭!”立马就走得快了。牠知道要是再不走快,鞭子就抽到身上了。

磨面之前要淘麦子。淘之前先用簸箕分多次簸出粮中木屑、秸杆等较轻的东西,然后再拣出砂石、土圪瘩、老鼠屎等杂物。说到老鼠屎,现代人会觉得很恶心,可是在五十年代之前,在农村人家里那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过去家里的粮食就放在用芦苇编成的蓆包里,上边也没什么东西可盖。即是能盖,也挡不住老鼠。老鼠那牙像钢锥一样锋利,连木头都能啃动,一晚上就会把蓆包咬几个大洞,粮食便从洞里流了出来。你把粮食装到木柜里,木桶里,都抵挡不住老鼠那张嘴,几天就在旁边啃出一个窟窿。因此,淘粮食之前,拣老鼠屎这也是必经的一道工序。

过去人的住房都是土坯墙,老鼠打洞很容易,那家墙里都有几个老鼠窝,老鼠出出进进防不胜防。不像现在,砌墙用上钢筋水泥,门窗是钢框玻璃,这可真是气死老鼠了。再说,农民的粮食现在都装在专用的铁皮桶里,上边盖上铁盖,老鼠只能干瞪眼,人们再也用不着拣老鼠屎了。

白鹿原上缺水,淘粮食一般都在下雨天积下雨水的涝池里淘。先把粮食放在两个竹篮内,用担子挑去涝池,挽起裤腿,提起一篮粮食走进水深处,篮子放进水里,一手提篮,一手在籃内搅动粮食。一会把篮子提上水面,让篮子里的泥水滴出。然后,再放进水里搅拌,再提出滴水,直至从篮子里滴出的水清亮为至。把淘过的粮食篮子,斜靠在墙根,让粮食中的水控一控,然后,再倒进蒲篮里,用毛巾把粮食上的水擦干,晾起来。

也有用井水淘粮食的,但很稀少。“住在白鹿塬,吃水比油难”。路过的人讨吃货,宁给个馍,不给碗水。我们村的水井30多丈深,也就是100多米。双下索,一个桶下去一个桶上来,扳辘轳挍水可费劲了,都得男人干。能在井边淘粮食的都是住在井旁边的人,借关系好的人挍水,临时蹭一桶水佔个便宜。平时谁舍得用井水淘粮食。

磨面到了磨坊,首先把磨子和箩面用具,齐齐打扫干净。然后搭上箩圈,把粮食倒进箩圈里。给牛套上格头,戴上暗眼,拉上撑杆。这撑杆一头连着磨扇,一头拴在牛的鼻圈上,一是控制牛沿磨道转圈的距离,二是防止牛偷吃磨盘上的粮食。

磨下的麦仁,要用网箩一遍又一遍的筛箩。网箩有两种样式,一种圓形,是在蒲篮里箩面用的。一种是长方形匣式网箩,是在箩面柜里用的。

箩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藤条编成的蒲篮里箩,蒲篮里放一个由两根木棍两头加档,作成的长方框式支架。或者,利用树上的V形树杈砍下作支架,网箩放在支架上,一推一拉,摇动着使面粉漏在蒲篮里,然后把箩过的麦仁,再倒上磨顶继续研磨。蒲篮里箩面,面粉飞扬,人的头上脸上衣服上都落上面粉。女人必须要包头巾,不然就成“白毛女”了。连磨坊的墙上,墙角的蜘蛛网上,都落的是白花花的面粉。

上图:箩面的蒲篮

另一种是用箩面柜。把网箩放在柜里的架子上,盖上柜盖,手把摇把一推一拉,网箩在柜里两头碰撞,把面粉震动下去。箩面柜的声响很大,咣当,咣当,吵得四邻都能听见,磨一晌面耳朵都震得嗡嗡响。不过,柜里的面粉飞不出去,既减少了粮食的浪费,又不会把人落成面人。箩面柜只有少数富裕家庭才配得起,穷点的人家磨坊里都用的蒲篮,这个便宜。箩面三四个小时,两只胳膊又酸又痛。

我15岁后,家里磨面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那时我上高小,在学校搭灶,一般每半个月给灶上交一次粮。所以,我周六下午回家马上就要淘粮食,第二天早上去磨面。一次磨四五十斤,我给学校交十来斤,剩下的是家人食用。

磨面是一个很累人又很烦人的事情。往磨顶上料,又一次次把磨下的粮食揽进小簸箕,倒进网箩,箩几十下再倒入斗内,就这样三四个小时无数次重复着。作为年轻人,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一个人被困在磨坊里,吆牛、上料、箩面,跟着牛屁股转圈圈,实在感到单调,乏味,闷得慌。但人总得吃饭,事总得人干。在那贫穷落后的时代,只有忍耐。

我也干过人推磨的活儿,那是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借生产队的牲口磨面,得将剩余的麸皮交给饲养室作为报酬。那时,人都饿得肚子咕咕叫,靠树叶、野菜充饥,谁家能舍得将麦麸交给队里。因此很多人家都采取了人推磨,省下麸皮给人充饥。

人推磨得借用磨扇薄一点的小磨子,推起来轻点。磨扇厚的,人推起来太费劲。那次我从城里回家了,正碰上家人推磨磨面,我也跟着去推。这磨子刚推起来还觉得好玩,快步行走。可是没多大一会儿,就头上冒汗,脚步放慢,还觉得天旋地转,才知道推磨原来这么难。不推不知道,一推吓一跳。不说推磨,你就是空手在这磨道里转一千多圈,你就会知道这推磨是啥滋味。这时,我猛想起当年上磨子,真后悔用鞭子把牛赶得那么紧。

上 图:人推磨。

如今牛拽磨,人推磨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磨扇都成了景点的展品或企业的饰物。农村现在都用的是电动磨面机,有的地方农民是拉着粮食到附近面粉厂换面吃,太方便了。那牛拽石磨的老行道己经消失,只存在于我们这代七老八十的人苦涩的记忆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记得老家的磨子么?推磨拐磨,推的粑粑白不过……
乡村磨坊
米面从哪里来
狗日的推磨
老家那盘大石磨【陈财喜】
高少民 || 推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