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论琐语(七)

读书论琐语(七)  

2009-04-06 09:59:40|  分类: 书法漫谈 |字号 订阅

         ————2009年4月6日

       学习书法,临帖是不仅是入门,而且是终身不可遗弃的日课。但临帖之初,万万不可忽视的是“读贴”。临帖之中,读贴是关键。必须仔细观察加认真分析,做到真正读懂帖。要注意笔势、结字及用笔。不仔细看帖、读贴,用心去领会帖。就临不好帖,也就学不好书法。      (2008年10月18日)

       省时、高效的临帖方法:一是要选准和选好适合自己审美与性情品位的字帖,去专一下功夫;二是要临到位,技巧才能达到原书家水平。“读--背--临--校--改--记”六字准绳,定当铭记于力行;三是自觉与持久。日久必见功效。                                                                         (2008年10月19日)

       书法的用笔贯气,书史载有三种形式:一是内向贯气,主要体现是篆书;二是内向至外向贯气的过渡,主要体现在隶书;三是外向贯气,主要是楷与行、草等。书史上曾有先贤总结过:学习书法,要学会贯气及书中颇有古意。当从篆与隶书中寻觅,不失为一条路子。虽历练时间久些,但下笔会沉稳端庄。字字神气内敛。

                                                                                (2008年10月20日)

        墨法,乃书法技法之重要一环。旧有浓、淡、枯、润之分。又有“墨分五色”之说。浓墨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淡墨给人以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枯墨能体现书之古拙老辣;润墨宜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之意境。用墨在于锤炼,用不同的笔和纸加之用水的技巧,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只有多实践方会有创新。用墨之法有或轻或实或活之分。墨之用法,本于笔法,形于章法。三者有机结合,才会有得意之笔。书作之时,笔要提得起,按得住,笔笔到位。有牵连有相生。尤为注重笔与笔、字与字之交接处。意出于心,而形于造化。才有新意。

                                                                               (2008年10月21日)

       书法之力,是技是道;学书用力,应由内到外。施力于“有力无力间”。下笔之前,清心静气,使情感自然外流。力由椎尾而发,由背、肩经肘、腕、指达笔毫尖,而跃然纸上。神思由内焕发,心使笔动,达到“笔即是人,人即是笔”的“天人合一”之境界,使技法化为心灵的“功夫”。此非一日之功。须经数十年的静修方可见之。

                                                                             (2008年10月22日)

       颜真卿开拓书艺恢弘境界,气势磅礴,前无古人。他立坚实骨体,力追“雄”中有“媚”,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强化腕力,中锋运行,取篆法入楷,圆转藏锋。直画如弓弩,笔画成蚕头燕尾。笔画横细竖粗,对比鲜明。往往在字的末笔处耀显精神。颜真卿的一生,为书法的创新可谓“竭尽心神”。抱一个“如何齐与古人”之目的,经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稍成己面,又继之数十年的锤炼充实,方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之境界。从颜的实践中,可以有两点启示:一书家要融入生活,把自己的情感与社会和时代连在一起,你的作品才会有时代精神;二是要静心历练,不为名利所逮。书才会体现和达到“不温不火,不骄不躁”的境界。

                                                                              (2008年10月2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笔记:读书论琐语(1
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
笔势在哪里,如何好好表现?
【书屋问答】怎样理解书法作品的贯气,举例说明。
书法创作怎样用好“枯笔'?
有101个理由传承笔墨(二)——用笔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