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齐书法忽悠(五)

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么说,即使你弄明白了笔法,可是你没有弄明白书写载体,你依然很难做到和古人那样精彩的线条。

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注意了线条、结构、章法,而忽略了古人的书写材料(毛笔、宣纸或者还有墨)。除了要研究古人的技法,书写材料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要问大家一下,《兰亭序》是写在什么纸张上面的?或许我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文中所说的《兰亭序》是指的冯摹本,因为真迹都说在李世民那里呢。古代传世的墨迹中,有很多线索值得我们分析、推理、大胆假设,也只有看到了这些蛛丝马迹,你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也就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刻,比别人写得更好。

那么我们仅以《兰亭序》为例,分析一下它大概的用纸。

第一,我么要知道冯摹本《兰亭序》是唐朝的一种技术响拓,(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知道这种技术的人,就会明白,他是蒙在真迹上面双钩的。既然如此,就说明这个纸张很

第二,《兰亭序》中的字和笔画没有飞白。不要以为这是老冯双钩填墨的就不会有飞白。老冯他们当时在宫里充当的都是人体复印机的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保证和真迹靠近。所以,没有飞白,只能说明原作就没有,而有一两个字的个别笔画有飞白痕迹(其实是书写的时候,毛笔笔毫开叉造成的)。这个推断证明,《兰亭序》真迹的纸张是比较细腻的,也只有细腻的纸张,写这么小的字,才不会出现飞白。

第三,《兰亭序》没有涨墨、洇墨的效果,那就说明不是生宣纸。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么说,即使你弄明白了笔法,可是你没有弄明白书写载体,你依然很难做到和古人那样精彩的线条。

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注意了线条、结构、章法,而忽略了古人的书写材料(毛笔、宣纸或者还有墨)。除了要研究古人的技法,书写材料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要问大家一下,《兰亭序》是写在什么纸张上面的?或许我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文中所说的《兰亭序》是指的冯摹本,因为真迹都说在李世民那里呢。古代传世的墨迹中,有很多线索值得我们分析、推理、大胆假设,也只有看到了这些蛛丝马迹,你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也就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刻,比别人写得更好。

那么我们仅以《兰亭序》为例,分析一下它大概的用纸。

第一,我么要知道冯摹本《兰亭序》是唐朝的一种技术响拓,(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知道这种技术的人,就会明白,他是蒙在真迹上面双钩的。既然如此,就说明这个纸张很

第二,《兰亭序》中的字和笔画没有飞白。不要以为这是老冯双钩填墨的就不会有飞白。老冯他们当时在宫里充当的都是人体复印机的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保证和真迹靠近。所以,没有飞白,只能说明原作就没有,而有一两个字的个别笔画有飞白痕迹(其实是书写的时候,毛笔笔毫开叉造成的)。这个推断证明,《兰亭序》真迹的纸张是比较细腻的,也只有细腻的纸张,写这么小的字,才不会出现飞白。

第三,《兰亭序》没有涨墨、洇墨的效果,那就说明不是生宣纸。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么说,即使你弄明白了笔法,可是你没有弄明白书写载体,你依然很难做到和古人那样精彩的线条。

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注意了线条、结构、章法,而忽略了古人的书写材料(毛笔、宣纸或者还有墨)。除了要研究古人的技法,书写材料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要问大家一下,《兰亭序》是写在什么纸张上面的?或许我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文中所说的《兰亭序》是指的冯摹本,因为真迹都说在李世民那里呢。古代传世的墨迹中,有很多线索值得我们分析、推理、大胆假设,也只有看到了这些蛛丝马迹,你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也就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刻,比别人写得更好。

那么我们仅以《兰亭序》为例,分析一下它大概的用纸。

第一,我么要知道冯摹本《兰亭序》是唐朝的一种技术响拓,(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知道这种技术的人,就会明白,他是蒙在真迹上面双钩的。既然如此,就说明这个纸张很

第二,《兰亭序》中的字和笔画没有飞白。不要以为这是老冯双钩填墨的就不会有飞白。老冯他们当时在宫里充当的都是人体复印机的工作,他们会竭尽全力保证和真迹靠近。所以,没有飞白,只能说明原作就没有,而有一两个字的个别笔画有飞白痕迹(其实是书写的时候,毛笔笔毫开叉造成的)。这个推断证明,《兰亭序》真迹的纸张是比较细腻的,也只有细腻的纸张,写这么小的字,才不会出现飞白。

第三,《兰亭序》没有涨墨、洇墨的效果,那就说明不是生宣纸。

去年11月份故宫曾经举办过兰亭特展,我专门去看了冯摹本的《兰亭序》,目的就是要看看到底写在什么纸张上面了(当时我是这么想的:第一,唐代人见到了王羲之真迹兰亭序,他们会尽可能用类似的纸张描摹。第二,唐代和东晋的纸张有可能没有大的技术突破,材质差不多。)

当我面对冯摹本《兰亭序》的时候,仔细分辨,觉得纸张很像我们现在的牛皮纸(至于颜色,我觉得有可能是年代久远泛黄的原因),那种纸面的质感、细腻感很像牛皮纸。只是,因为科技水平的原因,没有现在的牛皮纸做的精细,好像现在的新牛皮纸用手摩挲的一段时间,有点表面的亮面被蹭没了的感觉。

后来在另一个展厅里面,又见到了王献之的《东山帖》,那种纸张的质感也和我说的冯摹本《兰亭序》差不多,所以我推断,唐以前有可能写字 大多都采用那种纸。

也有材料证明东晋使用雁皮宣的,有关这个资料,有形的还可以搜索我的另一个连载《技术视野下的王羲之书法》,里面有一段说明。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蜀素帖》,可是大家真的研究过老米写在什么上面的吗?即便你知道是蜀素,可蜀素到底是啥玩意你见过吗?你用过吗?老米用的那个蜀素和我们现在的有什么区别吗?比如材料发生变化了吗?细度一样吗?

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现在的蜀素和老米那个蜀素细度、密度不一样?很简单啊----你找一个高清本的《蜀素帖》,通过放大,数一下它的单位面积内,丝织的根数,然后如法数一下你现在见到的蜀素就知道差别了。或许你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但这就是研究、学习的方法,只有有这种精神,才会把事情做好。不然,整体稀里糊涂的,怎么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呢?如果那样,连烤白薯的都是书法家!

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明朝以前的书法墨迹资料,会发现,作品里面都没有涨墨和飞白,这不仅仅是一个材质的问题,而且这也可以延伸为明以前中国古典书法的一个审美特征。为什么很多人总说我们现在的书法满纸燥气,这里面除了心绪的浮躁之外,是否还有笔墨的浮躁?笔墨的浮躁是否就有大量运用飞白、涨墨、宿墨的因素呢?你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小时候,经常见到练习书法的人用报纸,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报纸(新闻纸)书写效果还不错。新闻纸不是很洇墨,或许就有点古代某个时期纸张的效果。后来,书法家们经济条件相对好了,都开始用宣纸(哪怕是毛边纸)练字。我觉得,书法家们不要忽略新闻纸。

信纸,其实就是很熟很熟的纸张,很多人以为这不是写毛笔字的纸张,其中包括复印纸。因为这些纸张很难写,没有书写时候毛笔与纸张摩擦的涩感。我觉得,书法家还是要用信纸或者复印纸写写。这么光滑的纸张,对训练笔法的精度非常有好处,一旦你的用笔有毛病,在纸面上就显而易见。有的书法家为了训练笔法的精准性和合理性,甚至在挂历(画报)甚至玻璃上练习书写,至于有什么好处,写过就知道了。

我用过一种宣纸,是辽宁李洋兄介绍的,叫做煮锤,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两个字。这种纸是半生不熟的,很适合书写小行草书,涩感、洇墨程度都很好,便于控制。不过后来买的就不是很好了,是安徽的,整张纸会出现局部洇墨、局部不洇墨,这很讨厌,往往让你写到某个段落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张作品就夭折了。

那么名家都用什么宣纸呢?咱下回书接着说。

单就小字行草书或者楷书而言,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所见过的名家高手他们都用什么纸张----

我手里有一些孙晓云老师的小字行书,有些是洒金瓦当宣纸,有些是水纹宣纸,这些纸张基本上都属于半生熟的宣纸。

我手里有张旭光先生四尺对开的《心经》小字行书,也是水纹宣纸写的。

陈忠康早几年用高丽纸,那种纸稍微厚一些,纹理比较明显,,表面比较粗糙,但似乎不是很洇墨,因为厚一些,渗墨的效果会显得线条很厚实。现在他用生宣写小字,但也不是很生的那种宣纸。他还用过日本的金笺纸(就是比较厚,类似泥金,上面有一层很薄的丝绒)。也用过绢。

陈海良的小行草书基本用生宣,因为他的行笔速度比较快、线条比较细,所以是否洇墨对他影响不大。他也用过水纹宣纸写小字。大字有时候用宣纸,有时候用托过的绢。

管俊的小楷基本用托过的绢。不过我见过他用酒店的信纸写的册页。

朱勇方用小楷写过新闻纸。一鸟兄也爱用陈年新闻纸写小楷。

张志庆爱用粉笺写小行草书。

有些书法家这两年开始使用枸树皮纸写小行草书,洇墨有效果,也能控制不洇墨。

还有很多书法家喜欢用绢写小字。

并不是说生宣纸不能写小字,而是相对熟一些的宣纸更适合写小字,好把握也见笔,这是目前书法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对于书写的纸张,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要拘泥于一定是宣纸,或者一定是生宣。这都是当代人的想法!什么纸张好用、好写、好看就用什么,别老想着万一你的毛笔字传世了,纸张会不会影响传世是否久远,这种事儿发生的可能性比蚊子吃大象还渺茫。

书法家也学会分析古人的材料,不断搜寻更好的书写材料,让你的作品写得更好看,争取多卖点钱就行了,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点喜闻乐见的毛笔字作品,这就够了,你对社会和你家人的贡献已经不小了。

 补充一点:

传统总是好的,传统也总是经典的。比如民国乃至到建国后六七十年代,曾经在文人之间比较流行的宣纸信笺和各种彩笺,书写成小品和各种组合的书法作品,相当雅致,文人气十足。比如著名的朵云轩、荣宝斋以及四川等地坊间制作精良的信笺,这些年被名家和有身份的书法家写成小品,非常值得把玩玩味。于是,中国书法超市也陆续有人出售,民间有志之士也纷纷出重金收藏那些有价值的信笺,其中不乏珍品、孤品。在这方面,学问也蛮大,其中涉及版本、故事、典故、制作方法等。我就认识以为此中行家高手----中国书法家论坛和中国书法超市的总版主:止堂夫子。

他还是青年才俊中不可多得的金石爱好者,擅长碑帖拓本鉴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书法的形式的问题深有研究。大家对此有兴趣的,不妨去中国书法超市找止堂请教一二,如没有收获,你骂他!

字帖,我作为单独一个章节拿出来说,或许大家觉得没有必要。

字帖谁不会选择啊?

一般我们认为,字帖的标准就是----清楚。但我认为这完全不够,字帖,是一个范本,它可能伴随你一生的艺术生涯,这就跟选媳妇似的那么重要。

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字帖呢?起码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清晰。按照现在的印刷技术,清晰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清晰有时候是假的。有些出版商,为了让字帖更清晰,更具有迷惑性,在制版的时候会将图片深度锐化,玩过ps的人都知道,图片被深度锐化之后,线条会变细。锐化是以牺牲图片痕迹边缘为代价的。如果是这种被清晰的字帖,你看到的线条将永远是比真实痕迹的,那么这种清晰就具有了欺骗性。一上路就走偏了,你还指望修成正果吗?!

那么,怎么才是真实的清晰呢?这就需要你找不同的版本去比较、去分析了,从中找出最可靠的清晰。不然,失之毫厘,将谬以千里也。

第二,最好选择高端版本。所谓的高端版本,我是指初版、第一版印刷的。印刷次数多了,难免会有误差,包括颜色啥的都会有所区别,与真迹(或者拓本)偏差大。我们选择字帖,应该苛刻到下真迹一等或者尽可能靠近原作的那种。

第三,最好选择全彩色印刷的,高清全彩色印刷的字帖尽管贵一些,但是你能从中捕捉和发现很多信息。诸如----原作用的什么纸张、墨色深浅如何?洇墨的效果是什么?大概用的什么墨?好的全彩色字帖,都能看出来线条叠加的痕迹,并能分析出来用笔速度、正确的用笔方法来。

第四,有条件的,可以逐渐买点复制品,日本二玄社的、国内也有几家在做。复制品的概念,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印刷品。复制品,其实就是按照原大、原色、原样、原材质复制的,它几乎可以理解成真迹的克隆品。复制品的好处就是----你几乎是在面对真迹。线条的张力、墨色、纸张的颜色、气息等等字帖所不能表现的因素,它都有。

第五,所选的字帖最好有标明尺寸,这个尺寸我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尺寸。只有有了尺寸,你才会判断出来原作到底有多大、字有多大、线条有多粗,然后你会明白原作到底有多大的技术难度。举个例子,很多人一直面对字帖,会以为竹简、木简都有打火机那么宽,可是当你见到真的木简、竹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比筷子宽不了多少,只有0.8--1.2厘米那么宽,于是你才会惊叹古人居然在那么窄、那么小的竹木简上写下那么精美的线条和字体。那么你知道了《兰亭序》的尺寸、知道了《平复帖》的尺寸,你会明白----人家那技术难度有多高了第三,最好选择全彩色印刷的,高清全彩色印刷的字帖尽管贵一些,但是你能从中捕捉和发现很多信息。诸如----原作用的什么纸张、墨色深浅如何?洇墨的效果是什么?大概用的什么墨?好的全彩色字帖,都能看出来线条叠加的痕迹,并能分析出来用笔速度、正确的用笔方法来。

第四,有条件的,可以逐渐买点复制品,日本二玄社的、国内也有几家在做。复制品的概念,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印刷品。复制品,其实就是按照原大、原色、原样、原材质复制的,它几乎可以理解成真迹的克隆品。复制品的好处就是----你几乎是在面对真迹。线条的张力、墨色、纸张的颜色、气息等等字帖所不能表现的因素,它都有。

第五,所选的字帖最好有标明尺寸,这个尺寸我指的是作品本身的尺寸。只有有了尺寸,你才会判断出来原作到底有多大、字有多大、线条有多粗,然后你会明白原作到底有多大的技术难度。举个例子,很多人一直面对字帖,会以为竹简、木简都有打火机那么宽,可是当你见到真的木简、竹简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比筷子宽不了多少,只有0.8--1.2厘米那么宽,于是你才会惊叹古人居然在那么窄、那么小的竹木简上写下那么精美的线条和字体。那么你知道了《兰亭序》的尺寸、知道了《平复帖》的尺寸,你会明白----人家那技术难度有多高了。

第六,最好有原作全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字帖都是将原作割裂成为一页一页的,因此我们这一生临摹字帖可能永远看到的都是原作的局部,而无法想象出原作整体效果,包括章法,也就无法领略原作全貌的精彩气息和气势,这样就会让我们的视角永远停留在局部上,而没有全局感。洪厚甜先生曾经跟我说: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看看当地的名碑或者字帖上有的原碑,因为只有看到原作(迹)我才能感受到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的,比如,我们能够想象出《多宝塔》全貌啥样吗?我们能够想象出《圣教序》洋洋洒洒的样子吗?我们见过《十七贴》全部打开的错落有致的样子吗?当你面对十几米的《书谱》慢慢展开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孙厉害之极。而这些,你都是从字帖中无法感觉到的。

第七,注意字帖的纸质。印刷技术越来越好,纸张越来越好,出版商为了追求利益,把字帖做得更加精良精美,可是一些好的纸张会反光,而反光的字帖到了晚上可就要了老命了----在灯下,你根本无法临帖了,所以这种字帖精美有余,其实没用。

第八,要选好的版本。同一种拓本,有宋拓本就不要明拓本。拓本这玩意,就是在碑刻上蒙上宣纸砸出来的,砸的年代越多,破坏得越大,也就越距离本来面目远,那么失真就越大,后果你明白的!

第九,最好有不同的版本。有些碑刻会有很多版本,比如《十七贴》,日本就有好几种,国内也有好几种,,当然这并不是说出版了好几种,而是自古流传了好几种,对于几种版本所谓的专家各执一词,因此我们就要多找几种版本,没事的时候多加比照,看看哪一种刻工更好,通过分析,哪一种本版更具有合理性,更具有合理性的,可能就更加接近原作,你才能得到真实的古人痕迹。因为有些名碑刻,古代翻刻的很多。有关这类专业知识,最好请教金石学家,或者多看看王壮弘先生有一套六册的考据书,相信你会收获很大,或者问问中国书法超市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的止堂夫子,他很懂。一个书法家,如果不太有碑帖的知识,显然你是在瞎临摹,被人家领到大沟里去,你还以为这就是目的地呢第六,最好有原作全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字帖都是将原作割裂成为一页一页的,因此我们这一生临摹字帖可能永远看到的都是原作的局部,而无法想象出原作整体效果,包括章法,也就无法领略原作全貌的精彩气息和气势,这样就会让我们的视角永远停留在局部上,而没有全局感。洪厚甜先生曾经跟我说: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看看当地的名碑或者字帖上有的原碑,因为只有看到原作(迹)我才能感受到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的,比如,我们能够想象出《多宝塔》全貌啥样吗?我们能够想象出《圣教序》洋洋洒洒的样子吗?我们见过《十七贴》全部打开的错落有致的样子吗?当你面对十几米的《书谱》慢慢展开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孙厉害之极。而这些,你都是从字帖中无法感觉到的。

第七,注意字帖的纸质。印刷技术越来越好,纸张越来越好,出版商为了追求利益,把字帖做得更加精良精美,可是一些好的纸张会反光,而反光的字帖到了晚上可就要了老命了----在灯下,你根本无法临帖了,所以这种字帖精美有余,其实没用。

第八,要选好的版本。同一种拓本,有宋拓本就不要明拓本。拓本这玩意,就是在碑刻上蒙上宣纸砸出来的,砸的年代越多,破坏得越大,也就越距离本来面目远,那么失真就越大,后果你明白的!

第九,最好有不同的版本。有些碑刻会有很多版本,比如《十七贴》,日本就有好几种,国内也有好几种,,当然这并不是说出版了好几种,而是自古流传了好几种,对于几种版本所谓的专家各执一词,因此我们就要多找几种版本,没事的时候多加比照,看看哪一种刻工更好,通过分析,哪一种本版更具有合理性,更具有合理性的,可能就更加接近原作,你才能得到真实的古人痕迹。因为有些名碑刻,古代翻刻的很多。有关这类专业知识,最好请教金石学家,或者多看看王壮弘先生有一套六册的考据书,相信你会收获很大,或者问问中国书法超市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的止堂夫子,他很懂。一个书法家,如果不太有碑帖的知识,显然你是在瞎临摹,被人家领到大沟里去,你还以为这就是目的地呢。

第十,不要太相信那些集字字帖。我们都知道,古人的碑刻墨迹,字都不是一样大的,而集字字帖,出版商为了好看,通过电脑技术会把所有的字尽可能做成一样大,当你不知情的时候,你会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这么安排章法的,于是你就以讹传讹了,这样的话,你就会得不到章法的大小、参差、错落的原理,那是否会写出来状如算子呢?不好说。

第十一,不要购买电脑反相技术的字帖。有些出版商为了好看,为了忽悠人,他们把一些古人的墨迹本通过电脑技术的反相,偏要把墨迹本反成碑刻效果,这样你就再也无法领略墨迹在纸上的效果了,很多细节也就丢失了加上他们用电脑技术修改图片,可能就会与原作差别很大,也会对你的误导很大。还有就是,有的把碑刻反成墨迹效果。我是这样认为的,碑刻本来就是古人对着墨迹刻石的,与原作会有多多少少的不一样和损失,而我们又依据年代久远的拓片翻刻成的墨迹,以此来当作墨迹临摹学习,这不是自己糊弄自己吗?墨迹就是墨迹,碑刻就是碑刻。

第十二,最好选择原大的字帖。有些字帖,尽管是一页一页的,但是出版商做得很好----把单页的字印刷成了原大,这样就方便我们临摹的时候,直接面对原大,而不是放大或者缩小的字,好处就是不会误导我们的眼睛。有的人或许会说----字帖放大一点、缩小一点,对我们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这个,我不想抬杠,到底有什么好与不好,您自己慢慢体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纸怎么选?
其实写书法就那么点事儿
《兰亭序》真迹书法字帖下载
王羲之 兰亭序真迹
《兰亭序》真迹单字帖
推荐]《兰亭序》真迹书法字帖下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