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雨夜读|愿逐月华流照君

对于唐诗名作春江花月夜来说,当年也曾差点被时光埋没。尽管作品初时并不家喻户晓,如今却盛放光芒,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张若虚更是以此孤篇盖全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有月,共潮水生。直到今天中国在月球背面登陆,并拍下第一张来自地球的痕迹,这月亮依然与潮汐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潮汐的作用,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张若虚从潮水到海,再到月亮,看似不经意的意象,却是最为科学的实证。

虽然是著名的吴中四士之一,但张若虚的身世行藏也是只言片语。不仅生卒年不详,事迹也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如今的研究表明:张若虚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一段永恒的追问。明月照人,人见明月,孰先孰后。一代代的人,都不见了,只有这月色,朗照千古,静送流水。

重读春江花月夜,似乎理解了张若虚的相思。在盛唐时,群星璀璨,似乎无人注意,但光芒依然存世,孤篇盖全唐。何其厚重的思念,穿越古今与时空,这明净的月色,却也无力负载沉重的思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这离人的梳妆台上,也应落满了尘埃。只有这令人心烦意乱的明月,依然徘徊,帘卷不去,拂了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倾诉衷肠,希望能够追随着明净的月色,到你的身边去。鸿雁飞得再高,也不能把我身边的月光带到你的身边。鱼潜龙跃,在水面写下相思的诗句,也不能说给你听……古时候,只有书信车马,慢有慢的风雅,相思之苦,却远胜今时。




你喜欢不喜欢,爱不爱,愿不愿意,今天只是一个电话,一个微信,甚至只是一个表情,一秒的时间,就一切明了。可那时,鸿雁传书,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到,或者丢失在路途中,多少错过及遗憾,就这样交织在历史的经纬里了。人的爱情与命运,又是多么偶然或者无奈的事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见不到你,甚至也不能鸿雁传书,也只能在梦中相遇了。可是做梦,也未必就能见到你。很快,春天就过去了,很快,月亮就西沉了,很快,就一切物是人非了……张若虚把无限的伤情,放在倘恍迷离的文字中,让人在美好的意象中,感受到深入灵魂的忧伤。从海上明月的碣石,到竹泪斑驳的潇湘,有多少路程,就有多少相思。

对着浩渺的宇宙,诗人问有几人能够归来呢?也只有无处慰藉的情怀,在江月之上,黯然神伤。




春江花月夜,是诗人对永恒的追问,对相思无解的叹息。只是,他没有陷入自怨自艾的伤感里不能自拔,而是以无限美好的意象,构筑了一个晶莹美好的宇宙,在这里,一切的思念尽管也没有归宿,却有了寄托和凭借,在这人间天堂中,独与精神相往来。

千载之下,也有知音,春江花月夜中的相思,超越了春花秋月小院深闺的戚然,在浩渺无涯的岁月中,构筑了一个可以退守的精神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孤篇盖全唐,却不止盖全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为何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单歌】
唐诗《春江花月夜》赏析
绝美的唐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春江花雨夜》美在何处?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背后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