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弦乐《泰山颂》之《日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同初升的太阳

一、作品简介

《泰山颂》这部富有哲理性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其音乐语言始终贯穿着浓郁的山东地方风味。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附有小标题,分别是:日出、远望、松涛、攀登。从各个乐章标题来看,前三个乐章显然都是描写性的篇章,但是从乐曲所表现的实际内容来看,它们主要是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作曲家在前三个乐章中,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色的描绘,

分别对伟大的祖国(第一乐章)、勤劳的人民(第二乐章)和先辈们的英勇奋斗(第三乐章)进行了歌颂、赞扬与怀念。第四乐章的情绪进一步得到升华,更加热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顽强抗争的精神。也就是中国人民攀登泰山的精神和百折不挠地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下面,仅就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第一乐章《日出》,同大家一起分享、鉴赏与探讨。

二、美学分析

主题是一首乐曲的灵魂,是作品的主要发展脉络,主题旋律又是音乐形象最主要的体现者,故而,作曲家都将把握主题旋律的风格视为作品成功的关键。《泰山颂》每个乐章除附有标题外,还有作者自拟的五言诗四句,可作为理解作品的参考。

第一乐章《日出》

东岳柱青天,

碧丛欲换彩,

一线曙光露,

旭日跃渤海。

这四句诗,对该乐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了生动、形象的概括。

《泰山颂》第一乐章《日出》为d羽调与C徵调,采用引子、带再现的单三曲式结构写成,结构图示如下:

引子(第1-9小节),d羽调,2/4 拍子,乐曲开始部分,首先是在定音鼓滚奏的背景上,整个乐队全奏,音乐气势磅礴:

6 . 23 |16 53 |6 - |6

这是构成全曲的主导动机。然后,由吹管组在中、高声部演奏一个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五声羽调式的音型旋律,作曲家成功地将其加以引伸,从而形成了贯穿在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旋律——“泰山”主题。在这个乐章中,“泰山”主题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部分(A),即第一次出现(第10-48小节),由“泰山”主题及其复奏构成。音乐恬静幽美而又热情奔放,象征古老壮丽的泰山英姿:

6 . 23 |16 53 |6 - |6 - |6 12 |16 56 |3 - |3 - |2 . 6 |1 2 |31 653 |……

从上面这个谱例,可以看出:第一次出现的“泰山”主题,旋律起伏跌宕,音域较宽,作曲家为了成功地刻画“泰山”的宏伟、壮观,采用中音笙(后转为唢呐)、柳琴、琵琶、扬琴及低音拉弦乐器组配合演奏,使得“泰山”主题在舒缓的情绪下缓缓出现。由于节奏比较规整,速度也比较慢,使之具有较强的歌唱性,颂歌式的音调体现了人们对雄伟“泰山”的敬仰之情。

旋律多以四度上行、下行为主的音程进行,并伴有三度的级进和六度的大跳,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山东民间音乐所具有的特性,尤其是第13小节的八度大跳,更成功地营造出了泰山巍峨壮观的气魄。这一“泰山”主题,可以说是整首乐曲的灵魂和主要发展脉络,在这首乐曲中,始终起到了贯穿和推进的效果。“泰山”主题的巧妙运用与民间主题音调的润色作用,成为了该乐曲主题最为突出的特点。当“泰山”主题在各组乐器上交替出现,尤其是在箫、笛等吹管乐器上奏出时,一幅幅巍峨多姿的泰山景色,好像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二部分(B),即第二次出现(第71-109小节),音乐材料是由A段“泰山”主题材料派生而来,两个乐段之间属于引申发展的关系。与A段不同的是,B段虽然也在F宫系统进行音乐的发展,但是B段突出强调C徵调式,较A段相比,B段音乐具有进一步明朗化的大调色彩。

这个部分改以横箫吹奏,配以琵琶和云锣的特殊音色,使人们仿佛产生了一种远久古老的幻想,似乎在诉说我们伟大祖国有着如同泰山一样悠久的历史。这段旋律,表现了人们夜游泰山,待观日出的心情。首先由高音笙吹奏出一个由“泰山”主题派生出来的旋律:

1 23 |7.2 63 |5. 6 |5 - |6 12 |16 56 |3. 2 |3 - |36 12 |3 05 |61 56 |3

微弱的力度,时隐时现的旋律线条,令人宛如置身于烟雾迷朦、千幛压暗的泰山夜境之中。接着,伴随一连串上行三连音的出现,音量渐大,力度渐强,反映了待观日出者的急迫心情,并预示着一种新的景象的呈现。

第三部分(A'),即第三次出现(第140-153小节),前三个乐句与第一次出现的基本相同,最后一句是在乐队全奏声中收束,使得该乐章的情绪在这里达到高潮,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泰山般的豪迈气魄。

这个音乐主题在第三和第四乐章也多次出现,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它们在音乐的进行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音响效果。

这个部分终于,在弦乐抖弓演奏的和弦衬托下,钢片琴奏出一个具有明朗的大调色彩的华丽乐段,它使人联想起那金光四射、彩霞万道、一轮旭日在海面上冉冉而起的动人画面:

5 31 |1 - |3 65 |5 - |11 5 -|33 1 | - |53 15 |31 53 |146164 146164 |

351315 351315 |……

当“泰山”主题重又出现时,音乐热情地赞颂着光明,整个乐章至此达到高潮。结束前的几声清脆的云锣音响更增添赞颂气氛,泰山的形象在这里显得更为雄伟、壮观。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如同初升的旭日,蒸蒸日上!

通过该乐章主题变化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一部分(A)和第三部分(A')的音色,同样具有再现因素,在作品中形成音色的前后呼应,A'是继A之后的重复段,为避免完全重复可能造成音乐的单调、冗长,因此作者选择用音色对比的手法,让“泰山”主题在不同的乐器上交替进行,形成新的音响效果,恰到好处地描绘出巍峨壮观的泰山景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193期: 柴柯夫斯基《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
【海菲茨1947版】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
博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在wifi下打开更佳)
各种各样的《波莱罗舞曲》
【节日特辑】音乐中的中国春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