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 “文科生的反击”开始了,用我们的这本年度大书,让重理轻文的家伙们走开



01 

1999年年底的一个晚上,下晚自习,教室很快就空了。教室里灯光昏暗,冷风从各种缝隙挤进来,墙上的报纸乱抖。我们几个没有走,坐在教室最后,听朋友讲一个越狱的故事。

 

这个朋友,其实并不擅长讲故事,但他记性很好,电影里的重要的桥段都记得很清楚,甚至包括台词。

 

他讲到这个故事里的一个桥段,转头跟我说,这一段你一定会喜欢。

 

银行家安迪搞到了好几箱唱片,黑胶片的那种,从中间抽出一张。他溜进广播室,反锁了门,把这张唱片放给整个监狱的人听。



 

02

那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监狱,一个文弱的银行家被投入监狱,在一堆杀人犯、强奸犯、诈骗犯中间,受尽折磨。可一旦有机会,他想到的不是讨好狱长,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抓住这样一个空隙,给所有的狱友放了一段意大利歌剧。

 

朋友告诉我:我不知道那段音乐的名字叫什么。电影里的台词也没说,但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

 

我至今不明白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到底在唱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如此每秒,美得让人心痛。我告诉你,那声音飞翔,比这灰暗地方的任何人的梦想飞得都要高远,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笼,让这些围墙消失。在这一刻,每一个肖申克的囚犯都感到了自由。

 


我确定自己是被这段对白打动了,才着急找着看了《肖申克救赎》,在影像中再一次确认了这个片段。我始终都记得那个场景:那些凶悍的、麻木的、满脸狰狞的犯人,听到《费加罗婚礼》的声音响起,突然安静下来,像是真的获得了自由。



 

03

我只是感动,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那种感觉,音乐何等奇妙,让这些凶徒瞬间温顺下来。直到2004年,我读到了这本书,才意识到我当时想表达的是什么。

 

那些人给当成危险的动物关进牢笼,忿恨、挣扎,然后无奈、恐惧,音乐响起的瞬间,他们重新变成了人,有了人的脆弱、感性,和人对未来和外面时间的憧憬。是艺术把他们重新变回人的样子

 

这就是《艺术:让人成为人》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感慨。2018年,读者读书会特别推荐了这本“年度大书”,表达我们对阅读的敬意,表达我们对艺术或者人文学科带给我们的美好的敬意。



2004年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这本书的第7版了。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您竟然还不知道这本书,那您是有福的人了。跟读者读书会一起,遇到了这样一本大书,一本家庭藏书计划中一定需要拥有的“读者荐书”。


04

《艺术:让人成为人》其实不是一本多么了不起的巨著,只是一本教材,一本美国高校人文学通识课程的教材。

 

但它是能治疗很多人“空心病”,能帮很多孩子真正获得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让我们亲近陌生的“批判性思维”,能让我们学会审视自己的人生,过上自己想象中的更好的人生,甚至,它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假装自己有文化的书。

 

最重要的是,在今天,它是“文科生”开始反击,让重理轻文的人走开的一本书


长久以来,不分东西方,在学校教育中“重理轻文”一直存在,收入和地位巨大的差异造成理工科学生的傲慢和文科生的不自信。傲慢和轻视很快就从文科生身上殃及人文学科本身,在人们眼中,人文学科似乎只是人类智慧王冠上的点缀,可有可无。


而现在,文科生的反击开始了。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就业市场创造的岗位中,文科生的优势越来越大,一直在被预告死亡的文科存活了下来,并开始反击。


05

身处今天的世界,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未来不可确定。人工智能正在逐步侵蚀传统的工业基础,越来越多原本可以由技术员完成的工作开始消失。


唯有一样东西无法消失,即使我们身边的工作大部分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了,我们还需要亲自跟朋友聊天,与亲人散步,向爱人表达自己的爱意。世界无论怎么冷漠下去,人类都需要亲自去体会这个世界的冷暖,去感受另外一个生命的存在。这些东西,没法交给机器完成。



这时候,我们需要人文学科,需要艺术,需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了解,人类曾经拥有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到底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


这恰恰是这本读者读书会的年度大书《艺术:让人成为人》想要告诉我们的。


文科生的反击首先来自理解他人的能力


机器能替人类完成很多工作,却始终无法替代人们的感受。现在流行在大学的“空心病”,说白了就是自己禁锢自己,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永远都想缩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种心病,不是药石可以解决,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读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跟随朋友一起分析小说人物的优劣,这样的文字游戏中练习的其实是对人性的体察,学会关心身边的他人。


一个读《射雕英雄传》会揣摩杨康内心挣扎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其实也有很多内心的苦涩。我们让一个孩子接近文学,不是为了提高作文分数,而是希望他了解人心和人性。


文科生的反击,还来自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本领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路上发现的捷径,他们给孩子早教,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艺,却无法阻挡孩子在成长中内心的苍白、虚无和孤独。那些技艺原本是可以拯救孩子的内心的。


其实,在《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书中,除了看到作者对文学、宗教、绘画、舞蹈、电影能人文学科的分析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作者从人文学科中抽离出的很多与我们内心生活相关的情绪:


生存与死亡、幸福、道德、爱和自由


这些与人生直接相关的东西,对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最需要有人开导。但现实生活是,没人给他们这样的指导,没有人告诉他们爱情的美好,告诉他们自由的价值。直到他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看到这本书,不再用轻蔑的眼神端详人文学科。


他们愿意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去接近音乐,接近绘画,这些一直让人们歧视的艺术领域里,孩子们能更早地了解这个世界,如果这个还不能算人生的捷径的话,我们还要寻找什么。


文科生的反击,最终的武器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艺术:让人成为人》这本大书中,你会发现,作者始终在提及的像是《九阴真经》一样的秘籍,就是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


在一个日渐雷同的世界里,你在人群中不被淹没,可能比考试得满分更重要。不被世界淹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永远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不偏激、不狭隘,不鲁莽地面对这个世界。


面对世界,可以有很多中面孔,最近的几百年里,我们习惯了理工科手术刀一样的面孔,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可以不断解剖的;而在一个文科生的眼里,世界的皮肤、血脉,每一处都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世界里,身为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


在《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序言里,作者肯定地告诉我们,人文学科源起于神话。神话传说是原初的人类面对神奇世界时最初的惊叹和反应,他们用故事表达了自己激动和好奇。


那么,在阅读这本书,以及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艺术对人生的价值过程中,我们最可能遇到的,其实就是人类面对世界最初的那种憧憬和热情。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坚信,在阅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确选择专业,成就精彩人生——文理分科与职业观教育
说一说“贬低文科”的前生、今世和未来
文科无用?学者:没有文科,就无法做到科技向善
在中国文科生倍受歧视,在澳洲学文科有前途吗?
校长念错字:文科成了偏房,时代难逃荒唐。
中国人民大学是文科大学还是理科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