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惑 | 大棚保温原理和大气逆辐射有何不同?何为冰碛?


 

01

什么是冰碛?

冰川夹带的碎石岩块统称为冰碛。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块称为表碛,冰川内部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两侧的是侧碛。

侧碛靠近山坡,碎石岩块来源丰富,侧碛又高又大,像左右两道夹峙着冰川的巍巍城墙。到冰舌前端,两条侧碛大多交汇在一起,连成环形的终碛。

并不是所有冰川都有终碛,前进迅速和后退迅速的冰川都没有,只有冰川在一个地方长期停顿时,才能造成高大的终碛。两条冰川汇合时,相邻的两条侧碛合为一条中碛。冰碛是冰川搬运和堆积的主要物质,也是冰川改变地球面貌的证据之一。

 

02

大棚保温原理
和大气逆辐射有何不同?


以下是昨天推文中对于地膜和大棚原理的解释:地膜和大棚都可以保温,都和大气逆辐射有关。两者之间地膜与地面间的空气少,而大棚中的空气多。所以地膜侧重于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而保地温;而大棚则侧重于大气的保温作用,通过大气的逆辐射来起到保温作用。网上也有朋友用一个例子来比较:它们俩就相当于贴身保暖衣与羽绒服保暖作用类似。


经网友莊讀子及其它友人指正:大棚则应以隔绝热交换为主,其中也因为大棚中的空气也并不是多厚。

对于诸如大棚的温室效应其保暖增温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覆盖物对太阳基本透明,而对温室内陆面和物体发射的长波辐射较少透过;(2)温室内外的对流热交换被覆盖物切断或大大减北,阻止热量外逸;(3)覆盖物使温室内的凝结潜热只能在温室释放;(4)温室内室用一些肥料时也会产生保温效应。

大气保温效应则是指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后变暖,其中一部分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向下传播而为地面吸收,以弥补地面辐射的损失。

温室效应和大气的保温效应机制不完全相同,大气效应是针对全球气候的,而温室效应的概念起源于小气候环境的人工控制。

本部分资料由莊讀子提供,感谢)



 

03

雪线到底是什么?


雪线指的是某一个海拔高度,在这个高度,每年降落的雪刚好在当年融化完,雪线也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2)地形雪线:夏季雪层以孤立分片的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恢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因此,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时进行测定的。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成冰川,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它分布的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到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资料来源:《巨大的天然冰体:冰川》、《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外地理 | 农业中的塑料薄膜应用终极篇
闲话冰川
地球之外的冰雪世界——行星冰冻圈研究综述
全线告急!阿尔卑斯山怎么了?山地易致地形逆温和夜雨,两者矛盾吗?04
【每日一练】0524 高二下 期末复习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光知道风蚀蘑菇可不行,冰蘑菇你也得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