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总复习 | 农业生产之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点突破



第八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课 农业生产之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点突破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种植业

1.区位条件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3.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

(1)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2)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③不利因素: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大,伏旱、酸雨危害。

 我国水稻种植区的发展方向:

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例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    ,B    ,C    。 

(2)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气候特点是                 。 

(3)有农业专家预言,亚洲水稻种植业将出现危机。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世界上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等内容。第(1)题,从图中A、B、C三地区的位置,可以知道A是东亚,B是东南亚,C是南亚。第(2)题,根据水稻分布的范围可知:水稻分布于沿海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而且处于季风气候区或雨林气候区,所以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第(3)题,从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环境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高温多雨(高温多雨同季)

(3)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特点;东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足够的劳动力,而水稻种植业可以缓解东亚人多地少的矛盾;亚洲有着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种植经验丰富。由此可知,亚洲水稻种植业不仅不会出现危机,而且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

1.区位条件

2.面临的问题、解决措施

(1)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措施:降低能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3.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及可借鉴之处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国营农场。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由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例4】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区商品粮基地图(如下图)

材料二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如下图)

材料三

(1)根据上图描述我国建国60年来粮食总产量的变化特征。

(2)材料一中我国两个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        。描述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4)根据材料二可看出浙江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是在    (填“上升”或“下降”),并分析其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问题和学生读图分析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根据坐标图中曲线的变化规律,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与客观,不能说是“直线上升”。第(2)题,需要由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特点迁移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第(3)题,据材料二图可以看出,北方省区粮食产量大,南方众多省份粮食产量低,而人口众多,故需要北粮南运。第(4)题,要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土地。

答案:

(1)呈波动上升趋势。

(2)商品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生产区域专门化特征明显。

(3)B

(4)下降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大量耕地被占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城郊耕地种植蔬菜、花卉等,剩余耕地中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浙江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及其他地域类型

1.混合农业

(1)生产优势: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2)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及可借鉴之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农牧混合经营不能成为我国牧区发展的经验,因为我国西北的水源条件远远差于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但在牧区可实施轮牧制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同样需要合理安排农事,我国农业需大力实施多种经营。

2.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简介

各地由于气候、土壤、种植历史等条件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除教材所提到的之外,现把其他的农业地域类型表解如下:

 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区别

大牧场放牧业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大,比较集中,该类农业的产出主要是肉制品、纺织原料(如牛肉、羊毛等),饲养的主要是绵羊、肉牛,对交通要求较高。乳畜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产出主要是乳制品,饲养的主要是奶牛等,该农业类型对牧草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有适合在阴冷地区生长的多汁牧草,对交通要求高,对市场要求极高,一般分布在发达地区或城市的边缘即郊区。


【例5】 (2011年浙江文综)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思路点拨: 本题组以“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了考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混合农业的特征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第(1)题,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其特征是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饲养牲畜主要是满足市场需求,而牲畜的饲料主要来源于作物。第(2)题,由于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墨累河河水引水过多,会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水量均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等现象。

答案为:     (1)D,(2)A。


以上资料由吕老师编辑整理发送,欢迎加入沐沐地理课堂学习与交流。若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总结训练
【微专题】农业地域类型总结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2精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河田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测试题(三)(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