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万明军面对5万余瓦剌骑兵,为何守不住一个小小的土木堡

公元1368年8月, 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军北伐,一举结束了元朝在中原大地98年的统治,夺回了长城以内陆区的统治权,自五代时期丢失了4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终于被收复。此后,为解决军粮补给问题,明朝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在作战之外还要承担生产职能,加上施行了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而形成将不知兵,兵不习战的状况,作战能力日趋低下。

瓦剌骑兵南犯大同

与此同时,被驱逐回草原老家的蒙古族中迅速崛起了一股新势力——瓦刺部。1439年,该部首领也先逐渐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1449年7月初,羽翼丰满的也先野心逐渐膨胀,便以明廷刁难其贡使和毁其婚约为理由,兵分4路对明朝发动了进攻,其本人自领一路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至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鼓动皇帝仓促亲征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把持朝政的大太监王振为炫耀其威势,竭力怂恿年仅23岁的英宗皇帝,放弃坚固的城镇塞堡,北上亲征。尽管兵部尚书邝野、吏部尚书王直率文武百官谏阻,但依然没有挡住明英宗率军出征,还带走了大明王朝唯一战略机动部队——50万京畿驻军。

仓促调来的50万大军几乎没有后勤准备。出发前两天,才给每个官兵发放了1两白银及衣物、炒麦等物资;临时从武库中拿出兵器分发,连平时舍不得用的先进火器也匆忙拿出来装备部队。为了携运这些物资,给每3个人配备了1头毛驴,结果行军队列中人驴参杂,混乱不堪。由于出发前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50万大军出发“不到十日,军中己绝粮”。

擅自变更大军撤退路线

尽管出兵过程混乱不堪、后勤也出现严重困难,但把持军队指挥权的王振骄横跋扈,拒绝一切关于撤退的建议。兵部尚书邝野等力劝回军,结果竟然被“罚跪草中至天黑”。8月1日,经风沐雨、饥饿疲惫的明军终于到达了大同,此时的王振亲眼目睹此前战死的明军尸横遍野的惨状,内心十分惶恐,这才决定撤军回京。

当时,从大同回北京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经今河北易县西紫荆岭上的紫荆关返回;一条经宣府返回。经紫荆关返回,虽然路途略远,但能够避开瓦剌追兵,比较安全,由于这条路正好经过王振的家乡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王振一度准备率军走这条路,以便将皇帝领到家乡炫耀一番。

为等个人辎重让50万大军滞留野外

但是,当大军已经行进了40里时,王振猛然想起,军队路过时会踩坏其家乡的庄稼,于是便下令全军折返北上,改由宣府回京。这样,不仅把部队暴露在也先部骑兵的兵锋之下,也耽误了时间。更要命的是,因道路崎岖,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尽管众大臣纷纷劝阻,但王振不听,执意走宣府。

8月14日,惊恐万状、又饥又渴的明军退至今河北怀来东南的土木堡,距怀来城仅20里。但为了等候王振个人的辎重车,大军一直止步不前。兵部尚书邝野急忙上疏,请英宗速入居庸关,并派精兵断后,但王振不报告英宗。邝野要直接求见,也遭王振斥责。就这样,英宗只好同几十万大军在旷野就地露营。

驻军土木堡,落入断水绝境

当夜,也先率领5万余瓦刺骑兵分数路包抄而来,将土木堡团团围住。这土木堡虽然是宣府通向居庸关的重要驿站,但其位于狼山西麓,地势很高,明军掘地2丈仍然无水,加上堡南15里的唯一水源也被瓦刺军所控制。两天后,也先假意率领部队后撤,口渴难耐的数十万明军果然中计,争先恐后到堡南的小河中取水,阵势大乱、指挥失灵。

瓦刺骑兵趁机冲锋,大肆砍杀,明军死伤达数十万人。英国公张辅等50多名随从大臣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浮。英宗被俘前,护卫将军樊忠愤而击杀王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土木堡之变,为何明朝几十万大军,却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明帝国的边防(四)
土木堡之变离朱棣北征仅仅二十余年,张辅等名将尚存,为什么败的这么惨?
土木堡之变:明王朝的转折|温故
百战岁月之--烽火土木堡
明朝“土木之变”,王振是罪魁祸首?历史远非如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