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寇在华北平原修碉堡,为何完全不顾质量,而且越修越次

——日寇在华北连修万余碉堡,全是为八路军“量身定做”的次品

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对华北地区的日寇造成了沉重打击,其“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因此黯然离职。此后,日寇开始对敌后战场高度重视,除了大量增兵以外,还派来了新的司令官——冈村宁次。

此人上任不久,就调集了数万精锐,陆续对各敌后根据地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占领区也进一步扩大。为了实现“长治久安”,冈村宁次决定延续其前任多田骏的“囚笼政策”,继续在新占领区修炮楼、修公路、挖封锁沟,硬是把富饶的华北大平原变成了“抬头见炮楼,迈步登公路的人间地狱。

炮楼修建不顾工兵规范

短短1年时间内,华北大地上又新增7700余处炮楼、据点,加上原有的近2500余个,总数竟然超过了10000个。不过这些炮楼虽然看起来十分高大,动辄3层、5层,有的甚至达到10层30米高,但质量却不高,如果按照近代日本陆军的工兵教范,这些炮楼简直可以用“豆腐渣”来形容,建筑材料主要是掺了泥巴的水泥砂浆和普通的方砖、木料等,施工人员也基本都是附近强征的农民。

炮楼选址不顾隐蔽原则

在炮楼选址上,往往选择道路交叉点或地势较高的地方,严重违背日寇在中苏边境和太平洋战场上伪装隐蔽重于坚固”和“向下挖,不能高出地面”的原则,因为这些炮楼平时要执行预警和封锁等任务,至于防守方面,日寇笃定即使这样的工程质量,也足以抵挡自己的所有对手,毕竟这些炮楼的墙壁厚度普遍超过50厘米。

华北我军缺乏火炮

当时,八路军虽然也偶尔从日寇手中缴获山炮等,但由于弹药奇缺,加之太过沉重,因此很少投入攻打单个炮楼的战斗,加上数量十分稀少,炮兵人才更是奇缺,因此这些火炮先后被集中到延安,用来组建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只在一些关键性的战斗中才投入使用。华北战场上虽然也有不少国民党部队,但蒋介石不舍得将自己的嫡系中央军放到危险的敌后去消耗,因此派来的都是杂牌军,其中主要是装备落后的西北军,连枪支子弹都缺乏,更不要说火炮了。

靠着这星罗棋布的炮楼,数以万计的日伪军逐渐遍布华北大平原,尤其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日寇开始加紧构筑炮楼工事,近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使得1942年以后的华北地区简直是“五里一碉十里一堡”。八路军游击队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多个炮楼形成的交叉火网,损失惨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路军自造火炮土坦克破日寇碉堡
还原真实的鬼子炮楼,抗战神剧导演们不会想到:据点居然这么难打
八路军有了大炮后怎么拔炮楼
幸运抗战老兵,多次遭难不死,42岁娶妻生8个子女,高寿114岁
1940年抗日前线,“你们先吃饭,我去端掉个日本鬼子炮楼再回来吃
民兵乔装潜入据点,用锋利菜刀除掉哨兵,杀光酣睡中的日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