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师道世系考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

张枷《元故礼邰郎中吴君墓表》(《吴礼部集》附录,下称附录):元有文学政事之士曰礼部郎中吴君讳师道,字正传······君婺州兰溪人。杜本《墓志铭》(附录),宋濂《吴先生碑》(附录)、《新元史》二三五卷、《金华征献略》卷五、《元史》卷一九0、《钦定续通志》卷五六七、《元儒考略》卷三、《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二、《江南通志》卷一一六、《万姓统谱》卷十、《宋元诗会》卷八三,《元诗选》初集卷四四、《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六三、《两浙名贤录》卷四、《元史新编》卷四六.《金华贤达传》卷十,《金华先民传》卷二、《光绪兰溪县志》卷五、《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八二等亦言其字正传。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杜本《墓志铭》(附录),宋濂《吴先生碑》(附录),《新元史》二三五卷、《金华征献略》卷五、《元史》卷一九0、《饮定续通志》卷五六七、《元儒考略》卷三,《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二、《江南適志》卷一一六,《万姓统谱》卷十.、《宋元诗会》卷八三、《元诗选》初集卷四四、《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六三皆作婺州兰溪人。然吴师道《跋虞邵庵书拟岘台记》(《赵氏铁网珊瑚》卷五)有:至正元年岁辛巳十月下旬,东阳吴师道书于京师居贤坊官舍,又《珊瑚网》卷三三所收吴师道为《方方壶云林图》的题诗,署名东阳吴师道。案:《敬乡前录序》(《吴礼部集》卷一五,下言卷数,皆《吴礼部集》之卷数):兰溪县,汉隶会稽,后为三河戍,唐咸淳始置县。《敬乡后录序》(卷一五):按吾婺昔隶会稽,后为东阳郡,以至于今,千几百年矣。《元史》(卷六二):婺州路,唐初为婺州.又改东阳郡。宋为保宁军。元至元十三年,改婺州路······兰溪州,本金华之西部三河戌,唐析置兰溪县,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州。兰溪为婺州路辖州,故曰吳师道为婺州兰溪人。又婺州路曾为东阻郡,故吴师道自称东阳吴师道

幼年师从于石,后服膺理学,与许谦亦师藏,私淑何基,王柏,金履祥。吴师道幼年从于石学诗,详见本谱至元三十一年条。吴师道服膺理学,与许谦亦师亦友。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年十九,

观西山真先生读书记,慨然叹目:义理之学,圣贤之道.岂不在于此乎?吾前日之自以为适者,今则深可悔尔。至大初,闻白云许先生谦从仁山金先生履祥得何、王二公之文学,而上泝朱子之传,乃述所得于已者,以持敬致知之说质之先生,先生味绎其言,深加敬叹,

以延平李先生所以告朱子理分殊之言为复,遂定交焉,心志益广,名誉日闻。任教国子学时,一本朱熹,许衡之说,排斥异端。尝语诸生曰:圣人之道至未子而大明,朱子之学至许文王公而后定,向非许公见之之确.守之之固,其不为异论所迁者几希。故在馆三年,一遵朱子之训而守许公之法,未尝以私意臆说参错其间,有持异论而来者,君辞而辟之。

对于吴许的师友关系,《宋元学案》论曰:先生于白云虽不称弟子,而其祭白云之文曰:小子迁交殆三十年,指圣途而诱掖,极友道以磨镌,骨肉不足以俪其亲,金石不足以拟其坚,比居闲而处独,益共究于遗编,不鄙予以不肖.将叩竭于师传。然则先生不可谓不与于授

受之际者也。,故《宋元学案》把吴师道归人自云学侣,《元史新编》卷四十六则称其:从事同郡许谦。私淑何基、王柏,金履祥。吴师道《静思斋记》(卷一三)云:自建安之学散在四方,吾金华何、王氏尝得其传,虽以愚之不才,窃私淑而与有闻,可谓幸矣。又吴师道《奉安仁山金先生神主二首》(卷八)有:乡曲论公身殁后,衣冠色动礼成时。服膺私淑遗编在,岂乏方来秀杰姿。黄溍《吴礼部集·序》(卷首):正传,金氏(指金履祥)里中子,不及受业其门,而耳濡目染其微辞奥义于遗编之中,间以质于许氏而悉究其旨趣。是以近世言理学者,婺为最盛。《明一统志》(卷四二)和《万姓统谱》卷十皆言:吴师道,……幼学于金履祥。皆不确,官至国子博士,危素、胡翰皆出其门。宋濂《吴先生碑》(附录):召为国子助教阶承务郎.逾年升博士进儒林郎,先生声著中朝者久.士子闻先生至,喜曰:是婺吴先生耶!相率持所疑指问,开以机钥,皆叹服去。杜本《墓志铭》(附录):六馆诸生素闻君名,无不悦服。吴师道学识精深渊博由此可见一斑。

其门生有危素,胡翰.徐原.诸葛伯衡等。又《吴氏家述》(卷二0):素(案:危素自称)获从国子博士吴先生游,先生之学弘深缜密,本末具举,使不至擢科从仕,亦足以显其先世。《明史》卷二八五:胡翰字仲申,金华人。······长从兰溪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

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而《金华先民传》卷二则称胡翰:长从吴师道授经,从吳萊学古文词。《金华府志》卷一七:徐原字均善,少从吴礼部游,与吴沉、童梓为友。博览群书,以诗文名世。所著有《五经讲义》、《强学斋文集》数卷。诸葛伯衡,兰溪人也,吴礼部门人。

高祖吴杞,自衢徙来兰溪,娶唐氏。《吴氏家述》(卷二0):吾家高祖府君讳杞,白衢徙来兰溪,娶唐氏。又《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四世祖杞自信安来徙。又《光绪兰溪县志》卷五:其先世自信安迁兰。案:信安在衢境內。曾祖吴辉,娶陈氏,生三子,昌、暹,其季吴儒宗为师道祖父。《吴氏家述》(卷二0):曾大父讳辉,娶陈氏,生三子,昌、暹,其季大父也。祖父吴儒宗,字景舒。宋国子监进士,人尊称碧溪先生。《吴氏家述》(卷二0):其季大父也,讳儒宗,字景舒,元配汤氏,继张氏,二女孪生,四子男皆汤出。女适徐虎臣,次早世。子男讳辛字伯祥······次讳文字文可······次讳栗字立之······次幼继他姓。,又大父攻苦自力,既精举子业,博通群经,壮岁当端平、淳祐吋,硕儒耆彦接熟见闻,文尚理致,弘厚靖夷,貌庄而气和。馆数大家,经指授者多占科选,而己辄不利。咸淳季年,补国子学。······而时代变矣。事既平,犹治儒不废,与一二遗老以纲纪乡学为务。有司就延以职,人尊之曰碧溪先生,己而以老休于家。又自先大父葬铜山乡中徐之原,徙祖妣袝其后,先考妣亦葬于旁。《光绪兰溪县志》卷五:祖儒宗字景舒,宋国子进士,力学博通群经,精举子业,获其指授者多占科第,人号为碧溪先生。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幕表》(附录):祖儒宗宋国子监进士,配汤氏、张氏,进士君生四子。杜本《慕志铭》同。父吴辛,字伯祥。咸淳季年,待补国子学。大德十年.授仙居教官。至顺二年赠应奉翰

林文学从仕郎。吴辛无子,师道实为吴栗之子,自幼过继给吴辛。《吴氏家述》卷二0今(案:指至顺三年)赠应奉翰林文学从仕郎,配龚氏,赠宜人。……咸淳季年,(吴儒宗)补国子学,先考应奉亦与名待补生……先考元贞、大德间受知诸公,以教官选。初授金华教谕,改仙居(案:元时属台州路)。所至建宫给田,有绩于学。至大初,升岱山书院山长,以涉海远,不行。……先考无子,师道实季父所生……[师道祖父)命先考以师道后,曰:'后岂无可立者?不可使文脉由吾冢嗣而绝,躬保护而成立之,没然后已。又《光绪兰溪县志》(卷五):吴辛字伯祥,儒宗之子,尽传其父所学。初授金华教谕,嗣改仙居,所至建宫给田有绩于学,后升岱山书院山长,因远不赴,以子师道贵,赠应奉翰林文字。又《光绪兰溪县志》(卷六):

吴辛以嗣子师道仕赠从仕郎。母龚氏,赠宜人。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长子辛,贈应奉翰林文学从仕郎,配龚氏,赠宜人。杜本【墓志铭》:长讳辛,赠应奉翰林文学从仕郎,配龚氐,赠宜人。宋濂《吴先生碑》:妣龚氏赠宜人。生母为柴氏。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季子栗配柴氏,君实季之子,父在,以大父命为伯父后。杜本《墓志铭》(附录):季讳栗配柴氏,君乃季之子,应奉公无子.以大父命君为后,大父爱其颖异,欲以续冢嗣,妻徐氏,封宜人。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纂表》(附录):娶徐氏,封宜人。杜本《墓志铭》(附录)同。

长子吴深,字原伯。杜本《墓志铭》(附录):子男二人,长深先三年卒,次沉,承其家学。张枢《元故

礼部郎中吴君墓表》和宋濂《吴先生碑》皆同,从咯.吴深事见戴良《吴原伯哀辞井序》。

    次子吴沉,字浚仲,明初召为翰林待制,升东阁大学士,后被谗死于狱。

女吴氏,适同郡赵虎臣。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女一人.适同郡赵虎臣。杜本《墓志铭》和?宋濂《吴先生碑》皆同,略。

孙男一人,孙女二人.

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附录)和杜本《慕志铭》皆云:孙男一人,孙女二人。宋濂《吴先生碑》(附录)只云:孙男若干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师道传
吴礼部集.读书人心系天下
浙江金华赵氏大墓
伊秉绶《司衔叶先生墓表》
黄自元书《陶先生墓表》
【走进畲乡】 走进水亭乡奎塘村:先祖吴承祚任兰溪道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