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露源村第一书记文化走亲到黄店村文化礼堂开展宣讲

 露源村第一书记文化走亲到黄店村文化礼堂开展宣讲

94日下午,黄店镇露源村第一书记刘鑫来到黄店村文化礼堂给黄店村村民上了一堂传承效益文化的宣讲课。

在白露山三相坟上面的佑塘山上,有一书院,称“云山书院”,明代黄店村人黄时高在此修建了云山书院,自号云山公。院旁建有“摘星楼”。延请章懋、童吕等讲学。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造就了像黄傅、方寒溪、唐仁、唐龙、陆震等一代名贤儒士。

黄楼(1435——1521),字时高,号云山,黄店人。家丰于赀,好读书,品题古今人物,居乡好礼,济人之急。弘治五年(1492)岁大祲,发粟数百斛,计口家给,全活甚众。自处俭约,绵裘葛衫支寒暑,常膳则累日不肉,无客则累月不饮。构书楼于宅旁望云山,储书数万卷。揆常稔田数百亩,专充子孙教养资,作家训以垂后。享年87岁。朝廷赐玺书,旌为“义民”。

黄傅1461~1499),字梦弼,黄店村人。家居白露山麓,自号白露山人。天资聪敏,在章懋门下就学时备受赞许器重。懋以金华三大担嘱之,“吾婺有三大担,自东莱、何、王、金、许后,道学无人担;自宗忠简、潘默成后,功名无人担;自吴、黄、柳、宋后,文章无人担”,遂饬躬励行。

弘治三年(1490)中进士,授江阴令,崇礼劝学,兴利除害,宰理精敏,5年遂称大治。荐召入京,百姓为之立生祠。迁贵州道监察御史,权贵惮其风裁,相戒敛避。未及一年,以病谢归,贫困无以养

家。家人埋怨,辄赋诗云:“病餐藜霍神犹壮,死卧溪山鬼亦清。”卒祀江阴名宦,邑乡贤。傅清风峻节,谙练吏治。尝应都台求言,作时政诸事目:定田则以杜弊源,薄赋敛以舒民困,均徭役以服民心,遵法律以禁奸回,端本澄源以定万世太平之业。凿凿可施。傅博学强记,经史百家无不钩引贯穿,义理之学上泝朱程。为文雍容宏丽,有一泻千里之势。著有《江阴县志》、《白露山人集》。

陆震1464~1519),字汝亨,号鹤山。后陆村人。师事章懋,慷慨有大志,以学行知名。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江西泰和知县。任内减轻赋税,积谷备荒,巡视乡村,劝课农桑。时朝廷发兵镇压永丰、新淦民众暴动,官兵沿途骚扰百姓。震向总督建议,准县供应粮秣,不许官兵私自勒索,民甚感德。离任后为立生祠。调任兵部主事,因疏谏武宗北游,被严遣,获大臣营救得免,改任武选员外郎。正德十三年(1518),佞人江彬鼓动武宗南巡山东祀神祈福,一时内外汹汹,变幻莫测。陆震与同僚黄巩等上书劝谏南巡,并请诛杀江彬以谢天下。武宗与诸倖臣大怒,罚跪午门5日。后廷臣疏继进,益怒,俱加梏罚跪阙下5日,又下诏狱。震被三讯三杖,拷掠至死。临终前作书与诸子云:“吾虽死,汝等当勉为忠孝。吾笔乱,神不乱也。”无一语及家事。嘉靖元年(1522)追赠太常少卿,崇祯年间赐谥忠定。《明史》列传。

方太古1471~1547),字元素,自号寒溪子、一壶生,女埠人。幼时警敏,爱好吟咏。早年曾从章懋学习经学,通《诗经》、《周易》、《春秋》。18岁入太学,补为博士弟子员。后弃科举之业,不应征召,致力读书写诗。30岁出游三吴,与姑苏杨循吉、徐桢卿、沈周、文徵明等唱和。继又南游入闽,与名士林埜成莫逆交。出闽后,又遍历匡庐、九华、秣陵等名胜,仍侨居于吴中。嘉靖初年,隐居于兰溪解石山(今马涧穆澄源境)中,“迹不出山,影不入俗”。晚年返居女埠故里,建寒溪书屋。地方潘杲与郡邑官吏,以及乡绅士人皆来登门求教。王阳明寓兰时,与其交往甚契。子孙三代俱工诗。方太古读书好古,其诗颇似唐代孟郊、贾岛。大抵以感时愤俗之意为多。著有《易经发明》、《理学提纲》、《寒溪子集》。

章拯1479~1548),字以道,号朴庵,渡渎村人。幼从叔父章懋学。登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以忤逆瑾谪梧州通判,单骑谕解马平土獠之乱。瑾诛,召为南京吏部主事,再迁兵部郎中,升广东提学副使。振孤寒,抑侥幸,标示正学,士习一变。升右布政使转广西左布政,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地。嘉靖五年(1526),黄河溢。六年冬,授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命治河。时河决鲁桥,治议芜杂。拯议增卑培薄,塞溃疏壅,分杀其势。期为实干,乃为图说,请浚孙家渡至文家集200余里而通之。甫兴工,夏潦又至,河又他决,未及底绩。乃为御史奏劾解职,受命改督显陵工程。此工程甚为浩大,世宗给计费17万两,章拯殚精竭虑,节省大半,解入工部以备河溢赈灾之用。时潘希曾进擢拯议,疏支河以杀其势,筑长堤以防其冲,挑通沛漕,河以无患。显陵竣工后升工部尚书。时夏言建请分祭四郊,拯上议合享,忤旨。赋闲归,家居20年,葛巾野服,乡人皆称之。嘉靖二十七年(1548),诏复其官,旋卒。隆庆初(1567)赠太子少保,谥恭惠。著有《章恭惠公集》、《定性书》、《克复解》等。《明史》有传。

唐仁1479~1539),字仁之,号四泉,黄店三泉村人,受业于章枫山先生,精通理学,博通经史,尤精于《易》。正德五年(1510)举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南陵、金溪、溧阳知县。

有廉能声,迁至工部员外郎。卒于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八句话,最好背下来
过年有25条老规矩,中国人必须讲究
李聃驯服青牛变为自坐骑的传说(六)
唐代高僧写下一首禅诗,短短四句,抚慰世人1300多年!
易经学说中六十四卦中的“临”卦解析(19)
读《三国志》和《出师表》浅议诸葛亮智慧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