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涧镇项目绩效

项目绩效

通过创建生态镇工作,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备公厕35只,并有3套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建成示范工程。清淤并筑围水塘4口,清淤水塘35口,消灭露天粪缸492只,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初步起到了基础工程、龙头工程和民心工程的作用。老百姓普遍反映水清了,垃圾不见了。

生态村建设工程,全镇建设22个生态村的湿地与二级厌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000万元,其中厌氧处理系统20只,投资60.5万元,建设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18处,投资81万元,污水沟清砌6220米及建设污水管网,投资223.25万元22个生态村的沼气厌氧处理污水生态公厕25座,投资230万元。消灭露天粪缸492只,投资25万元。用于生态村建设总计1606.25万元。

村庄整治工程,完成了40个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全镇用于村庄整治1700万元。

集镇污水处理系统总投资106万元,埋设总长1650米的地下污水排放网管,建立2处厌氧系统与人工湿地。

垃圾集中处理工程150万元,各村配置垃圾池、配置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

培育省级森林食品基地投入95万元,20000亩杨梅基地及国家名牌产品等。培育省无公害农产品投入30万元等。

生态绿化工程投入75万元。林地改造工程投入140万元。

2008年度,计划投入资金如下:集镇污水处理系统,总投资106万元,埋设总长1650米的地下污水排放网管,建立1处厌氧系统与人工湿地。开展驥溪河道治理总投资120万元。垃圾集中处理工程150万元,40个村配置垃圾池、配置3辆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投入小西湖水库饮用水工程建设1130万元。

(一)、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建设工程

1、编制小西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在小西湖水库集雨及引水区域,根据当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制约因素界定保护区内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监测网站的布置,水质项目的监测,陆源污染的监督等,水质未达标区域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措施,水质达标期限。

2、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化与标志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按照小西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确定的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由马涧镇人民政府报兰溪市人民政府批准。由马涧镇政府制定并公告各级保护区范围及《小西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3、物理隔离与截污设施建设。通过在小西湖水库及马涧边界设立物理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不得新增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结合村庄排水设施整治予以取缔。

(二)、实施保护区范围内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严格按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要求对区域内鲍村、富竹坑、田峡、里庄、楼休、殿里、应村、溪源村共8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控制区域生活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重点加强区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

(三)、实施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程

近期,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与此同时,兼顾源头污染负荷削减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措施的推广来实施。在中、远期,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各类工程措施的成效,实现综合控制。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源控制和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四)、实施保护区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1、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对饮用水源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建立快速可靠的水质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类水质信息的处理与查询服务。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建立和完善水厂化验室和水质检测单位,落实机构、人员、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2、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控体系,提高环保监管现代化能力;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落实污染源管理责任制;建立长效执法机制,加大处罚力度,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排污许可、限期治理制度,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

3、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通过饮用水源地风险源的识别,分别制定各类应急处理处置方案,配备应急救援保障设备及器材,形成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处置能力。加快制定详实、可行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的开展程序和相关部门职责,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同时建设和保护备用水源地,使之做好随时待命的准备,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制定应急计划后,加强平时人员培训与演练。

(五)预期目标

该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它的顺利实施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几方面。

1、环境效益

通过扩大农村垃圾收集面、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工程、畜禽沼气化工程、平衡施肥普及推广应用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改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状况,使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

2、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防护林建设、物理隔离设施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可使水库的水土保持状况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改善保护区内水域、陆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社会效益

通过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监测能力建设工程,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用水,降低饮用水事故纠纷,将充分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促进社会安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
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二次调研报告
江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丽江这里建起7.2公里的护栏,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江西上饶:保水护水治水,一库清水润民心
云霄水库水源地调研观察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