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范诗论气节

再读范诗论气节

                     邓亚平

范浚者,香溪先生也,字茂名,又作茂明。生于1102年,卒于1150年,婺州兰溪人。宋绍兴年间中贤良方正(这是当朝举士的科目之一,是选拔文墨才学之士的一种方法,此方式历经魏、晋、唐、宋等朝),因见秦桧当政,奸佞之徒横行朝野,故耻其为伍,不愿与秦桧之党羽同朝出仕,于是,毅然辞官,拒绝朝廷征召。后在家乡,闭门讲学,笃志研究学术。并于家乡保惠寺讲学授徒,在清平中静心做学问,著文章,因而留下了许多佳作,有经论、书论、史论、进策等,尤其在诗作方面,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上百首经典之作,令人惊叹。

但是,范浚虽然退避家乡做文章,心中却一刻没有忘怀对国家民族之眷念,他用魏征劝太宗的话语来激励自己,时刻铭记“人必有是志也,然后勉之而益进,激之而益励”之铭言,从他他所创作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人生的几个方面。

一、有魏晋的风骨

在中国的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分裂与动荡的时期,儒学的禁锢崩溃,使各派的学说不断兴起,如玄学,佛学都得到发展,并出现了玄佛合流的倾向。随之,这一时期又出现了新的文艺思潮,创作者们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形成了一股新的文艺创作倾向,使文艺创作进入了比较自觉的时代。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开始逐渐同经史、哲学等分开,形成了独立发展的格局,因而文学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形式面向社会,文学创作便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艺术活动。这一时期五言诗不断兴盛,七言诗相继确立。在诗歌的创作上声律、对偶、用典等技巧也逐渐成熟,为以后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细读范浚的诗,觉得有魏晋风格,他的文笔犀利,笔力雄厚。加上他学富五车,精通诸子百家,因而在经史诗文的创作上俱为上品,尤其在诗歌的创作中,颇具左思那样的奇才,犹如《诗品》所说的“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如:

“我今去路虽千里,敢以驱驰负知己”《送兄茂瞻机宜之官广东》、“莫言得道两尘隔,蓬莱只在拄杖前”《赠青城道人》、“竹影扫秋月,乃是仙人诗”《题武康唐伯南扫月轩》等句,都显出了他那雄浑大气的文风。

范先生天资高迈,自幼嗜学,因不喜荣利,笃志求道,故独隐居而不仕,因而在不少诗作中显露出了他那松柏独秀,金石弥坚,清贞磊落,澡身浴德之品行。

从表面看来,先生愿意安于现状,不问国事,只愿做个教书匠。但从《进策》二十五篇以及先生撰写之大部文章略知,先生并非真的要逃避社会,做个遁世之人。只是因为他看到了朝廷腐败,奸佞当道,满腔热血,壮志难酬,无可奈何之时的一种选择。

“不作穷愁懊恼诗,独抱青山坐长啸”《寄题何元晋亦乐堂》,“黄河赤鲤或点额,老骥塞默长羁缨”《同侄伯通端杲效卢仝体》等语都反映出他那不服输的性格,以及怀才不遇,忠君报国的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心境。

不仅仅在诗中,在其它的文字中也有反映出范浚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其壅天下之言以自欺,不若用天下之言以自治”《策略》。“夫人之道,不可以无畏。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从范浚的文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仰希圣贤,笃志求道,不喜荣利,秉性忠直之人。

他在金兵南侵,南宋安全面临威胁之际,饱含一腔报国济世的热血情怀,泣血撰写下的治国策略进策二十五篇,生动地突出了他那刚硬的骨气,可惜的是他的进策却由于奸佞当道,而得不到施展。但那充满血性的话语,也在诗作中时不时地表露出来。

如:“嗟嗟忠臣心不移,受刀摩颈甘如饴。

纷纷血刃勇不顾,一死未谢君王知。

官军壮志吞蛮夷,匈奴不灭宁家为。

相公誓欲平淮西,慨言贼在归无期”……

无不显示出了他那忠君爱国,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愿意杀敌卫国的情怀。

二、有建安的风格

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成绩辉煌,文坛上出现了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与

蔡琰等优秀诗人,他们一方面传承汉乐赋的精华,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用诗歌等抒发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而范浚之诗文,与建安风骨具有一脉相承的意境,更与左思的创作风格和建安诗歌相近。如:

少陵古诗伯,未必真豪人。胡为冷炙辱,自分潜悲辛。

莫倚善题赋,未悟严武嗔,徒言磊落士,不肯异其身。”(遣兴五首之二)

这首诗中表达出了诗人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大英雄,真豪杰,只不过是像杜甫那样的一位落魄诗人,他也知道自己所处的卑微和艰辛,虽然没有像杜甫的好友严武那样有杀敌的勇气和才干,但也不肯屈服于奸党。所表达和抒发出的情怀与建安时代诗人们的风骨何其相似,当年左思曾经也写过有名的《咏史》诗,表示出了对社会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之弊端的一种抨击。

左思不但有“铅刀贵一割,梦想聘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咏史》其一)的志向,也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而在(《咏史》其三)中那“段干木,鲁仲连……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等语中,表达了诗人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品德。

左思在杂诗中还写道:“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表达了他出身寒门得不到门阀社会的重视,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特别在其二中,那“英俊蹑高位,世胄沉下僚”的叹息,深深地揭露了门阀社会对有远大抱负人才的不公,并指出这种现象根深蒂固的腐朽。

诗人不止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公和腐朽,而且对门阀士族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范浚在《杂兴》五首里那“世事无不然,古今同一悲”的呼声,同样表现了他对那个腐朽社会决裂的态度。诚如:“足明居世惟知足,宽窄在心非在屋。莫言斋小碍人眉,情绝坐销愁万斛”《题弟茂通斗斋》,同样表现了诗人对哪些豪门士族极端的轻蔑。

范浚还有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当年《诗品》称左思有“左思风力”,这是“建安风骨”的真实体现。《诗品》说左思“文典以怨”。范浚同样也用史诗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所以有“怨”,这何尝不是范先生在诗中表达出对社会不满的真实写照。

总而言之,读范浚的诗,能让我们看到他那不屈服于权贵,又不失于忠君爱国的思想,这就是他所信奉的: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的思想和理想信念。

因此,从范浚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的精神。所以,他所写的诗笔力矫健,情调高昂,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我们今天从范浚的不少诗作中,可以看到那“左思风力”,这显然就是“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建安风骨”到“左思风力”,魏晋诗歌的风格流变
中国国学网-- 左思与刘琨的诗歌分析
两晋文学概述
左思:由其貌不扬到文采飞扬的华丽转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五:太康文学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诗歌的历程(五---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