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浚《题史记货殖传》义利统一

范浚《题史记货殖传》义利统一

范浚在《题史记货殖传》中提出了“夫惟义之所安,然后可以为利”的“义”与“利”相统一的义利观。认为:“盖义既安矣,何利如之!”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孔子主张爱人,墨子也主张爱人,但孔子主张爱有差等,墨子主张爱无差等;孔子主张仁,墨子也主张仁,但孔子的仁是爱有差等的仁,而墨子则主张兼爱的仁。这是他们思想上原则件的区 别。墨子不赞成孔子的推己及人,而主张爱人如己,主张利他,主张公利,反对私利。他认为,义就是利,义利是一致的,都是为天下人所亨受的。墨子说“义,利也”,这个利就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而不是私人之利, 所以他主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他认为爱不是空的,爱的实际内容就是利。仁者爱人,主要就表现 在为天下人谋利,不做妨害人民利益的事。他特别反对浪费,主张节约,而 节约又不是寡欲,主要是为了能经常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可见墨子的思想 境界很高,可惜曲高和寡,不是当时社会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荀子的“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既重视义,也重视利,认 为义利二者乃人之可或缺的常情。但在实行中,对义利二者,荀子也是把 义放在第一位,所以他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那么“其所以求之之道”异在哪里呢?异就异在君子以义 在先,小人以利在先。所以,荀子又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上面讲的是个人,大而至于就一个国家而言,亦然,那就是“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以上继承了孔子儒家思想并在唯物主义 方面有所发展的思想家荀卿关于义利的观点和孔子的观点大体相同,且更为明确。

关于义利的名言故事有许多,这里讲几个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后为国捐躯。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说,“义”高于一切。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义利统一呢?

在当今社会,义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传统观念认为,道德和利益是对立的,而现实生活中,则常常出现两者的冲突。为了实现义与利的统一,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义利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实际行动中探索和实践。

义,指的是对人类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追求。利,指的是个体或集体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利益。这两者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却应该互为支撑,彼此促进。把握好义利关系,是我们既要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又要提高经济水平的重要前提。

首先,义利的统一依赖于社会公正和道德规范的建立。社会是由众多群体组成的,而每个群体的切身利益都是与整体利益紧密相关的。为了实现社会公正,我们需要依法治国,惩处违法犯罪;为了强化道德规范,我们需要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加强引导。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树立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之心,从而做到在行为中同时考虑义和利。

其次,实现义利统一需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营造。互相关心、支持和理解将使社会充满爱与信任,使人们形成一种共同的道德观念,在行动中考虑到自己的义和利的同时,也要关注周围人的利益。只有让人们在温暖、友爱和关切的氛围中成长,才能使人们愿意为了这个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利益和义务的平衡问题。

最后,个人在实现义利统一方面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只有塑造自己的精神道德高地,才能真正理智看待利益和义务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同时,也要坚持多思考,多分析,避免只看到局部利益而忽略社会整体利益问题。在行动中,注重自身义与利的平衡,同时也注重与他人牵扯的义利关系,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综上所述,实现义利的统一既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按照规章制度和法律的要求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为一个和谐、有序、公正、公平的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利之辨”新解——做人并不耽误做事
习作推荐:家累千金,亿则屡中
史记?货殖列传
押题作文:“义与利”题及范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史记》–货殖列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几段 | 未知味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