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身体与物 --对《民法总则》第115条的延伸理解

有用:您身边的民事法律顾问

有趣:  点击上方“蓝字”加关注

民法总则专题

第五辑

文|赵炳海

    人的身体,非属物。义齿、义手、义足,因与人的身体连接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此,为对人格尊严及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为世界通行之做法。然,人的身体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依法律之规定,成为物权法意义上的物,但出于人伦价值考量,法律规定了不同于一般物的制度,应在实践中谨慎适用。

    一、身体器官和血液捐献

    以分离身体一部分作为标的的合同,是否有效,应视其是否悖于公序良俗而定。例如理发、拔牙,切除感染癌细胞之大肠等协议,均不悖于公序良俗,故为有效。捐血或捐献器官出于救人,合于公序良俗,固不待言;但是,我国大陆地区民法,血液和人体器官只能通过捐献获得,禁止血液和器官的买卖。有疑问的是,此类捐献使他人分离身体一部分之协议,何时生效,该他人得否拒绝履行?在学说上对此尚有争议,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捐献人得随时撤销其捐献的意愿。可见,对于人体部分的分离,不能强制执行,以维护人之价值与尊严。

    在捐献人体器官或血液合同成立后,捐献人撤销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请求强制执行,当事人纵因此而受有损害(如身体因而受损),亦不能依合同债务之不履行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二、与人身体分离部分之物的归属

    人的身体,虽不是物,但人体的一部分如已分离,不问其分离的原因如何,均成为物(动产),由其人当然取得其所有权,而适用物权法的一般规定(得为抛弃或让与)。

    三、尸体的法律性质及器官的摘取

    对于尸体是否为物,学界甚有争论,有认为尸体非物,不得为继承人所继承,应依法律或习惯以定其处置。通说认为,尸体为物,构成遗产,属于继承人的共同共有。侵害尸体,自然人的近亲属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对此,《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作了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然尸体与其他之物究有不同,应以尸体之埋葬、管理、祭祀等为目的,不得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生前处分尸体,捐献器官或供医学上之研究,于公序良俗并无违背,故本人立遗嘱捐献器官,应属有效。本人生前未有处分尸体的遗嘱,死后是否得由其继承人于不悖于公序良俗的情形下,将其器官提供移植,难免争论。为防止权利滥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8条第二款规定“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可见,对尸体器官的捐献,须有上列近亲属书面一致同意,方可有效,以维护全体近亲属之感情上的需要。

    四、活体器官移植

    关于活体器官移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作出了相应的严格制度安排。一是对未成年的保护,绝对禁止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8条和第9条)。二是须有本人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且随时可以撤销(《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8条)。三是移植的伦理性。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10条)。四是实施上的严谨性。为防止非法摘取人体器官,条例重点对人体器官的摘取和植入两个环节加以规范。首先,摘取活体器官前,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经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其次,摘取活体器官,应当查验活体器官捐献人同意捐献其器官的书面意愿、活体器官捐献人与接受人之间存在条例规定关系的证明材料,并应当向活体器官捐献人说明器官摘取手术的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等有关情况,并确认除摘取器官产生的直接后果外不会损害活体器官捐献人的其他生理功能,确保捐献人的生命安全。第三,对人体器官捐献人应当进行医学检查,采取措施,降低接受人因人体器官移植感染疾病的风险。  

民法总则专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生命的延续
科学家发现新的身体部位!解剖12 个人类尸体,还有活体受试者
聊民法典114:对他人生命危险的救助义务,以法定有义务为前提
亲属活体肾移植 患者长期存活更好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对照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