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60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热证/葛根芩连汤证(里热的下利伴
有表证的发热)

   下面看热证的第四个证候,
   《伤寒论》“三四、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 - 这个大家可能就觉得《伤寒论》中怎么净是误汗、误下、误吐这些误治啊,当时的医生水平就是那么低吗?
​   应当说当时的医生的水平不如我们今天高,指大多数医生,当然张仲景的水平比我们一般的医生要高,应当说那个时候的医生常常是凭经验来判断疾病,他在一个病证的辩证分类上,在一个病的病机分析上,他不如我们今天这么详细,这是一个科学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发生误会的,造成误治的机会确实很多,所以张仲景就把这些病例原原本本的记载下来了。
   当然另一个方面,也不能排除张仲景把外感病和杂病或者把外感病和外感病的并发症、合并症要想联系起来写成文章的话,他怎么把一个外感病转成那些合并症和并发症呢,所以就采取了曾经经过误治的手段,使病机发生了转折,因此才使得临床证候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灵活的理解,也应当看到古代的医生误治发生的高一些,这也可能是客观的现实。

“利遂不止” - 太阳病,桂枝证用了苦寒的泻下法之后“利遂不止”,按照一般的推测,用了苦寒泻下药这个下利应当是虚寒性的下利,可是当这个人素体阴虚而阳盛的时候,实际上邪气入里了也有可能从阳化热。
   这个下利是虚寒性的还是实热性的呢?
“脉促” - 脉促就是脉快,这是热盛的表现,当然这个脉促主热,主阳盛,一定是有力,脉快而有力,和我们在前面所学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的那个脉促脉促而无力,提示胸阳不振,胸阳奋力抗邪而出现一种虚性的代偿性的脉快是不一样的。
   这个脉促应当是脉快而有力的脉象,由此提示这种下利是热性的。这个热就是素体的因素,因为阴虚而阳亢,误下以后,外邪入里,从阳化热,然后热邪下迫肠道,出现了热性的下利。
   既然是热性的下利,恐怕有里急,有大便粘秽,大便臭秽,火性急,爆注下迫所以有里急。

“表未解也” - 仲景同时强调还有表证,所以“脉促者,表未解也”我们一般在解释的时候,不把它解释成脉促是表邪未解的表现,不这么解释。

   《伤寒论》中常常有某者,某也。实际上不是那么完全对应的,
以后我们讲到阳明病篇的时候还会谈这个问题。
   比方说,在第12条所谈到的“阳浮者,热自发”阳浮是卫阳浮盛于外,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阴弱者,汗自出”实际上不是说因为阴弱才出汗,而是因为汗出才导致了阴弱,所以有时候它“...者,..也”并不是下一句来解释上一句的。
   在这一条里“表未解也”也不是脉促就说明表未解,这个脉促只是提示了有热,可以把这两句看成一个并列的症状,脉促是有热的一个症状表现,表未解是有表邪的病机的解释,这两条应当看成是并列的。

   下面一组症状,
“喘而汗出” - 这是这个证候的兼证,由于里热,具体的说是肠热迫肺就可以见到喘,因为肺和大肠相表里,肠热迫肺,就可以见到喘,里热逼迫津液外越就可以见到汗出。
   对喘而汗出来说,在葛根芩连汤证中,它不是主证,主证是热性
的下利并兼有表证的发热,喘而汗出只是一个兼证,所以我们一般不把葛根芩连汤当作治喘的方子,所以在治喘的方子里头也不把葛根芩连汤证拿来作鉴别。
   这是表里同病,但是这个里证不是要泻下的大实证,更不是虚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表里同治。

   葛根芩连汤这张方子,用葛根来解表邪,用黄芩、黄连来清里热,治热利,加一个甘草保护中焦胃气,调和诸药,是解表清里治热利的表里同治的一张方子。

   在临床应用的机会也很多,象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的初起阶段,还有点表证,有怕冷,有发烧,下面有热利,有里急,常用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证是里热的下利伴有表证的发热,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协热利,协是协同的协,所谓协热利是下利又伴随着表证的发热。

   我们以后会讲到一个,桂枝人参汤的适应证,桂枝人参汤是理中汤加桂枝,因为理中汤的别名叫人参汤,所以理中汤加桂枝在《伤寒论》中叫桂枝人参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的适应证是里虚寒的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仲景直接把它叫做协热利,就是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的就叫做协热利。

   就协热利来说,
葛根芩连汤的适应证,它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
桂枝人参汤证,是里虚寒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

   后世医家把这两种协热利,经常放在一起进行鉴别比较,我们等到学了桂枝人参汤以后,我们还会返回来和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

时间到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笔记者注:《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国强活用葛根芩连汤经验
葛根芩连汤
姚梅龄:阳明主证风热燥病初探
葛根芩连汤证探微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34
葛根芩连汤■湿热下注消炎抗生素(神经炎、脑炎、脑膜炎、精神病)消炎药;误下导致热陷阳明(厥阴风木太阴湿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