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141

   我们学习《伤寒论》,应当说学它的方药组成,学它的方药临床应用,这是我们必须所学的内容。当然在讲《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们讲方剂的方义,它不是《伤寒论》中重点内容,因为方义应当在方剂里头讲,但是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这张方子,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在这里特别的讲一讲它的方义。

《伤寒论》“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了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一组药是,柴胡和黄芩

* 柴胡是解经邪的,因为柴胡这个药是个解表药,我们在学中药的时候,是在解表药里学的它,所以它有解经邪的作用。
* 黄芩是清热药,可以清腑热。我这里所说的经和腑,都是指的少阳胆经和胆腑。

   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这不正是针对了少阳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吗。   
   柴胡又是个解郁的药,黄芩是清火的药,这不又是针对了少阳病的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特点吗。

   因此,小柴胡汤中柴胡和黄芩这两个主要药,针对了少阳病中的经腑同病,和容易化火,容易气郁的两大特点。当然它们应当是主要药物了。

   小柴胡汤柴胡用了半斤,半斤就是八两,它是三次治疗量,一次治疗量是40克。8两就是125克,作为三次治疗量的话,一次就是40克。这个量是够大的。黄芩一次用了15克,人参一次用了15克,半夏用了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一次用了4枚。

   现在有些医生说柴胡这个药,容易劫肝阴,容易伤肝阴。尤其是我们南方一些医生,用柴胡的量非常的少,说它伤肝阴。柴胡这个药伤不伤肝阴,这主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如果他身体平素就是阴虚的,肝肾阴虚,肺阴虚,那你用柴胡的时候,应当适当的量少一些,或者适当的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来保护肝肾之阴。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里面有一个人物叫林黛玉,你想林黛玉她从小父母双亡,寄居在她姥姥家,一方面她交朋友的方面不顺利,情场失意,另一方面她待业在家,你说她心情能好吗。所以她每天就是以泪洗面,肝气抑郁的这种情况是明显存在的,你看看那些小说里的描述的那些症状,明显有肝气抑郁的这种表现。有肝气郁结。另外她还有肺结核,还有月经失调,有盆腔炎结核,结核病的病人大多是肝肾阴虚,对林黛玉来说她还有肺阴虚,经常咳血,所以王太医在给林黛玉开方子的时候,要疏肝就要用柴胡,可是她又有肝肾肺阴不足,怎么办? 王太医用的是鳖血伴柴胡,就是防止柴胡这个药来伤肝肾之阴的。
   鳖血是一个很好的保护阴液的一种东西,当然我们今天是不是用鳖血伴呢,还是用其他的来保护肝肾之阴的药物呢,那我们临床可以灵活对待,这说明写《红楼梦》小说的曹雪芹是一个很高明的医生,他很懂得药性,很懂得药和药之间的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辅助的这种配伍作用。

   * 柴胡如果是为了解热,那20克以上,真正是往来寒热的证候,发烧的时候到39度以上,或者是持续是偏头痛,持续发热的证候,你要用柴胡解热,20克、30克,量太少了不行。  
   * 柴胡要疏肝,10克就够了。逍遥散里的柴胡,不要用20克、30克,要疏肝的话10就够了。  
   * 要用柴胡升阳,5克、6克就行了,象补中益气汤里的用升麻、用柴胡,那个柴胡量就不能大,3克 - 6克,不要再多了。只是用它蜻蜓点水,在补气的基础上升一升阳气。
   这是我们在临床上用柴胡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第一组药谈完了。

   第二组药是,半夏和生姜

   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凡是辛散的药都可以疏通气郁,它们助柴胡以解郁,这是它们的第一个功能。柴胡疏肝解郁,再配上半夏和生姜,这两个辛味的药,就提高了疏肝解郁的、疏理少阳气郁的这种作用。
   半夏、生姜的第二个作用是,化痰、消饮、去水,生姜有利水的作用,有消饮的作用,这就针对了少阳病三焦不畅以后,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的这个病变特点。把痰饮水湿祛除掉之后,也利于少阳气机的畅达,所以你看半夏生姜这两个药,能不用吗?
   半夏、生姜的第三个作用是,和胃降逆止呕,针对了少阳病喜呕的这个临床特点,对于一个少阳病来说,如果没有呕吐,你看96条说,“或不呕”吗,那我们还用不用半夏和生姜呢?照样用,为什么呢?因为它们还有两个作用呢。一个是疏气郁,一个是化痰、消饮、去水。所以用半夏和生姜不单纯是为了针对那个呕,它们还有其它的更多的作用。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

   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参草枣。在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的过程中用了三个补正气的药,你把它看成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你把它看成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

   参草枣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助少阳正气以祛邪,这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它可以助少阳的正气,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抗邪能力不足,用上补气的药以后,在柴胡的带领下,它可以助少阳的正气来祛邪,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太阴。
   在《金匮要略》里,在《难经》里,都有类似的话,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少阳病虽然不是肝病,但是肝胆相表里,少阳受邪,少阳阳气抗邪不利的话,邪气就容易从阳入阴,从少阳内传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里用了人参、甘草和大枣补太阴脾虚的药,还有治中防传,有预防邪气内传太阴的效果。

   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中的这7个药,配伍严密、思路清楚、针对了少阳病的主要病变特点,所以它在临床上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子。

   我们再看这张方子,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寒而不凝,温而不燥,补而不腻。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
* 加解表药,可以治疗外感。
* 加活血药可以治疗血分病。
* 加补气药可以扶正以祛邪。
* 加化痰药可以化浊以畅达气机。
   无论男妇老幼,气血阴阳各种病变,使用它可以达到,左右逢源,左宜右有的效果,这个左右逢源,左宜右有并不是我说的话,而是陈修园所说的话。

   我们学习《伤寒论》其它方子大家没有记住,我好像还不太觉得怎么样,如果说学完《伤寒论》了,你连个小柴胡汤都记不住,小柴胡汤的方义都记不住,小柴胡汤都不会用的话,我觉得我这个教学是失败的。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我们在服用方法上应当注意什么事项,小柴胡汤除了治疗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之外还有哪些适应证?或者说少阳病还有哪些临床表现,这是我们下次颗要讲的内容。

   这次课就讲到这里,下课。   大家好,我们上课。
==============================================

   上课,我们上一次课,
   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它讲的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   这七个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把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组成的。
   柴胡和黄芩是一组,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主要的一组配伍。
​  
半夏和生姜是第二组,它们的作用有三点:
第一点,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点,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的病理特点。
第三点,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半夏和生姜,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你说它们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
  在治疗发热性的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们的作用:
一个是,助少阳正气以祛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这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另外一个是,在《难经》、《金匮要略》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由少阳而传入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用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

   我们打开讲义看138页。小柴胡汤方后,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这就叫煮后再煎的方法。
   煮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做煮。
   煎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了,引用了西汉杨雄《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汁液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
   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要渣滓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

   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行、攻补同施,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在《伤寒论》里,凡是和解剂,无论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也罢,还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罢,这七个方子,都属于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这种服药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它,去应用它。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运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
   水邪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所以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随证加减的举例示范,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原文: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岑,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

自学参考资料:

1. 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烦者热也。呕者气逆也。胸中烦而不呕。则热聚而气不逆。邪气欲渐成实也。人参味甘为补剂。去之使不助热也。半夏味辛  为散剂。去之以无逆气也。栝蒌实味苦寒。除热必以寒。泄热必以苦。加栝蒌实以  通胸中郁热。《伤寒明理》

1.1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胸中烦而不呕热聚而气不逆也,甘者令人中满方热聚无用人参之补辛散。逆气既不呕无用半夏之辛温热。宜寒疗聚,宜苦栝蒌苦寒泄胸中蕴热。)《伤寒证治准绳》


2.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津液不足则渴。半夏味辛性燥。渗津液物也。去之则津液易复。人参味甘而润。栝蒌根味苦而坚。坚润相合。津液生而  渴自已。《伤寒明理》

2.1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半夏燥津液非渴者所宜,人参甘而润,栝蒌根苦而凉彻热生津二物为当)《伤寒证治准绳》

3.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宜通而塞为痛。邪气入里。里气不足。寒气壅之。则腹中痛。黄芩味苦寒。苦性坚而寒中。去之则中气易和。芍药味酸苦微寒。酸性泄而利中。加之则里气得通。而痛自已。《伤寒明理》

3.1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去黄芩恶寒中。加芍药以通壅,通壅功少止痛功大。)《伤寒证治准绳》

4.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大枣味甘温。去之则硬渐散。咸以软之。牡蛎味酸咸寒。加之则痞者消。而硬者软。《伤寒明理》

4.1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甘令人中满,痞者去大枣之甘。咸以软之,痞硬者加牡蛎之咸。)《伤寒证治准绳》

5.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心下悸小便不利。水蓄而不行也。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坚肾则水益坚。黄芩味苦寒。去之则蓄水浸行。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茯苓味甘淡。加之则津液通流。《伤寒明理》

5.1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饮而水蓄不行为悸,小便不利《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肾得苦则水益肾故去,黄芩淡味渗泄为阳,茯苓甘淡以泄伏水。)《伤寒证治准绳》

6. 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不渴则津液足。去人参。以人参为主内之物也。外有微热。则表证多。加桂以取汗。发散表邪也。《伤寒明理》

6.1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不渴者,里和也故去人参,外有微热,表未解也,加桂以发汗。)《伤寒证治准绳》

7.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肺气逆则咳。甘补中。则肺气愈逆。故去人参大枣之甘。五味子酸温。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气逆不收。故加五味子之酸。生姜干姜一物也。生者温而干者热。寒气内淫。则散以辛热。 盖诸咳皆本于寒。故去生姜。加干姜。是相假之。以正温热之功。识诸此者。小小变通。独类而长焉。  《伤寒明理》

7.1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咳者气逆也,甘则壅气,故去人参、大枣,《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肺寒则咳,散以辛热,故易生姜以干姜之热也。) 《伤寒证治准绳》)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  
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小青龙汤、小柴胡汤,二小。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理中汤,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栀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

小青龙、小柴胡、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枳实栀子豉汤,其中枳实栀子豉汤只有一味药,就是加大黄,而前六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用什么药,在什么情况下他习惯去掉什么药,这些内容我们都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有待整理校对)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
中医鬼才倪海厦:100则经方验方总结大全...
每日学一味药——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重要小柴胡汤:加减法。《伤寒论》
《伤寒九十论》39结胸可灸证 40 汗后吃逆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