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37

各论/本版教材与前版教材区别、特点的说明

   上一次把总论的内容整个讨论完了,整个总论部分归纳一下,我还是强调三个一类的重点问题:

* 一个是方剂和治法的关系,包括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在绪言里的。方剂和治法的关系。
* 第二,常用治法,常用治法以《医门八法》为代表的。
* 第三个重点方面是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因为作为方剂的配伍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是目前这版教材里新增加的,我们把它看作二类内容。

   下面我们将讨论各论。

   为了学习各论方便,把各论的各个项目,本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一些区别,改良的方面简要提一下。
   我们全书各论共19章,从分类来说,在前几版的基础上,每一版都稍做了一些修改,变化不大。

* 从组成呢,
   里面一般都照录了原书的用量,也有参考用量,这参考用量,是仅做参考。
   因为编委会由13位老师组成,来自我们东南西北很多省,各地用药习惯有一定差别,虽然我们有些做了调整,但是大家在各个地方工作的话,都有当地具体的情况,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使用这个用量。

* 服用方法,
   都照录了原书的服法,当然括号里有参考的现代用法,这个用法部分一些讲解的时候重点的一些方剂,特别这些用法直接影响疗效的,要指出来,学习的时候也是一个重点。
   因为用法,我们前面讲过到过了,如果不是正确使用的话,会直接影响到疗效,影响到整个方子功效发挥的方向。

* 功用,
   每个方的功用反映了它的治法,要求尽可能地把这个功用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具体治法,但由于每一张方子,它都是一个针对的证,它是一类证。虽然具体,不是针对的具体的一个病人,所以还是带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在后面的临床加减方面,实际上在治法上还会有一定的调整。


* 主治部分,
   这是在变动的,主要在两个:
第一个,很多原书主治如果比较能够概括这个方主治的话,那不能完全照录原文,要把原文适当组织,比较规范,因为这个《方剂学》还不是学的古代某一个经典著作、原著,这是一个变化。

第二个,《方剂学》要立足于从这个方产生以后,包括后世的运用,有很多主治后世发展了,所以要结合这一类,它并不局限于原书的运用。

   这个在讲到具体方剂的时候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尽可能避免了原书一句话,就是这个算了主治,这样区别于一些特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病条辨》这些,区别于经典著作的学习。
   因为我们现代,譬如他们这里搞这个班来说,包括八门课程,
& 首先“四大经典”,“四大经典”作为独立课程,它都是以古代的一部书,或者这些为基础。
& 然后“四大基础”,“四大基础”里面的内容,完全跟“四大经典”的重复,那就把它局限与某个时代了,并不是说这个方面整个历史发展当中,运用的一种规律,这是主治方面要说明的。

* 作为方解方面,
   要包括这样一些问题,
& 首先简要的病机分析,
& 同时归纳出治法,
& 然后展开方剂基本结构分析,君臣、佐、使基本结构分析,
& 在基本结构分析过程当中,适当指出配伍的常用组合。
& 配伍的常用组合就带有配伍技巧的这个含义,由于这个过去没有很强调的,这是很多方都增加了一些这个内容,但是初步的。
   当然今后还有待完善,有待文献整理、临床归纳,这当继续地完善,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配伍特点。

* 那谈到这个配伍特点,
   我要多解释两句,配伍特点是什么规律来解释的,由什么规律来组织这个特点,开始学习,大家有时候,从五版也有配伍特点,方比较少,有几十个方,比较少,二三十个,六版多一点。
   这个教材呢,可以说大多数方,都总结了配伍特点,配伍特点,所谓配伍特点,依法统方是治法特点,治法指导下,我配伍组方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说,它归纳的有这样几种情况:

& 一种配伍特点呢,它强调这个方,它是双法或者多法并用,这个含义,就提示你这个方,构成从治法角度上来讲,治法涉及到那几个方面,是构成这个方的一种基本内涵。

& 第二个形式,是指这个方,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治法指导下构成的但其中以哪个为主的,是强调哪个为主的。
   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譬如说,上下同治以治上为主,清上泻下,以泻代清,那就是以哪个方面为主的。

& 第三类归纳方法,那是强调的以某个治法为主,同时,为避免产生副作用,或者药物的偏性太过,用什么方法来制约它的,能够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比如说,扶正不敛邪,祛邪不伤正,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等等,归纳这个方,从治法角度上这样几种类型,那从依法统方角度,你把握了这个特点,来开这个处方,用这个处方,要注意这些方面。

   所谓配伍特点归纳,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归纳的。因为当时这个五版教材,开始提到配伍特点以后,包括教材,包括很多书,配伍特点究竟在哪里,指的是什么?大家把很多历来总结配伍特点的这些语言,把它归纳一下就分为三类。这是这个配伍特点。

   一般的配伍特点之后,有
* 类方比较,功效、主治相似的或者有些有联系的,这方剂之间比较,概括性比较,一般这个比较都是治法,或者治法包括功用,就是功用,功用、主治、用药特点放面比较,一般要求简练的一个比较。
   这是整个方解部分,特别一类重点方,很多呢要保证含有这些部分,方解。

* 运用,临床运用的话,这个包含一般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强调辩证要点
   要表明方剂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方学习方法、学习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一般都是本方属于益气健脾的基础方。
   或者有的呢,本方属于益气升陷法的代表方。又是临床治疗脾虚气陷证的常用方。那它一个方可以用两种性质,即是代表甘温除热法,代表益气升陷法,这种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种代表方。
   它又是治疗什么证的一个常用方,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这个性质就写在这个运用的第一条里边。

   后面紧接着辩证的要点,当然提法上,有时候辩证要点、证治要点,要说都说得通,但是运用这个方,基本的根据是它的证的基本根据,用方体现法则是针对这个证来的
   我有时候觉得“证治要点”我们写出来的主要还是证,主要还是辩证当中的基本依据、辩证要点,那有时候大家说,
   这个辩证要点,是怎么构成的呢?
   你乱写几个症状的构成?
   一个证候主治很多,你凭什么来选择的呢?

& 标准的辩证要点,应当由两部分组成:
   应当由主证和佐证构成,
# 主证我前面解释过了,反映基本病机的,比如说我们马上要讲的麻黄汤,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主证。
# 所谓佐证,佐证是参考、校正的依据,参校依据。

   我们经常望闻问切,按标准最后才摸脉,切放在后头,临床并不是不需要病家开口啊,辨识病情根源,一摸脉就知道了,那不是这样的。
   那舌象,脉象,它是一种参考、校正的依据,四诊合参,它不是唯一的依据,所以辩证要点,都主证加佐证。
   一般构成,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它可以在各种兼证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辩证要点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但是整个我们教材里边,因为大家搞,时间也紧,可能一些辩证要点,它并不完全符合这种标准和规律,大多数是按照这个要求了。

第二部分是随证加减
   我们用常用加减,常用加减我们前面解释过了,譬如我们马上讲到的解表剂,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一停留在外感风寒表实证,或者现在是整个辛温解表,那外感风寒,这类证啊,它动态的发展变化,主要向哪几个方面去,这个来加减,象这类加减里你不能睡不着觉加什么,吃不下饭加什么,隔得太远了,不是说常见的发展方向,围绕哪几个方面,随证加减是这样的含义,这个也是基本上作了一些要求,要求这个编委会统一是你不要离开这个方,它的基本病机、基本治法,病机可能发展的方面,我基本治法基础上,需要经常考虑到的一些方面,不在于你要很多。

   但也有一些把原书加减都抄上,这个也有,但是也选择它,原书里说这个基本病机、基本治法下,应该考虑到常见的方面,在我们讨论当中,这个不是作为重点,作一些提示,为什么学科还有一个分工,在我们整个教材编写,和各门基础课和临床课,因为中医《方剂学》很麻烦,涉及到临床各科,跟它们要协调,你把这类加减法讲的很细,都讲掉了,到他那讲什么,你看《中医内科学》上面,用什么方,后面它也要具体加减。我们是基础课,虽然是桥梁,毕竟是打基础,跟参考书不一样,所以这个部分,是作为重点提示内容,但这个部分,老师教学有时候还结合,自己的一种体会,不能固定要求,各个地区不同,至于临床经验部分可以结合起来。

第三个是现代运用,
   作为参考,现代运用是无法写完的,只能抓主要的,因为现代是以西医病名,我们中医辩证,以病名为主,异病同治,这个证可以发生在很多病当中,或者很多病的特定阶段,这是现代运用。

最后一个是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没有一定的标准模式,有的结合原书提到的注意,有的呢,目前现代的一些认识,也是作为参考。

   这个的主要的这个内容,正文是这一些,

* 后面有附方,附方,
   整个我们方剂量182个正方,180个附方,指导思想是减少正方,有一些作为附方,这个主要是学习,针对基本病机的基本治法,以及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这个配套用。
   学习遣药用方的规律,因为方是学不完的,当然后面为了参考,教材“附录”里面也有四个方

第一个,都把原书主治列上,因为前面的主治,不是以原书主治原文作为主治了,那原文在后面,可以供同学们参考。

二、下面选录主要方论,
   由于篇幅问题,所以一般选录一条,顶多两条。

“附录”第三、第四部分,是现代的研究、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
   所以这个从字数限制来说,所以选的量都限定了。

   这个大致后面各论是这个状况,

每一章开始有一个概述,每一章的概述还是这样处理的,譬如说大法,涉及到《医门八法》的大法,现在讲到解表剂,相当于汗法,它编写的教材的这个主要内容,
* 它也是按照定义、
* 常用的适用的病证,
* 分类、
* 使用注意四个方面。

   前面不是我们讲八法时,按照四个方面吗,它还是按照这四个方面来的,所以涉及到
汗法、
下法、
​吐法、
和法,
温、
清、
消、
补,
   这些大法,那它是在讲各论每一章概述的时候,参考前面的结合的,所以前面你看讲那个治法的时候,八法,每一个法多少行字,字并不多,它结合后面这个帽子,这样便于教学上时间的控制,避免内容重复。
   所以讲到后面讲汗法,概述就不讲了,因为前面讲到那四点,基本在法里边讲了。

   每一节都有概述,每一节概述,主要反映了每一节这个概述,反映了这一节针对的病机特点,主要特点代表方剂,那个比较简单一点,每章后面附有小节,提示式的,提示式的说明一下,这个方主要一些方剂的,功用、主治、特点,最后附有一点复习题,大概各论是这样的情况。

   各论的学习,每个方开始要提示是几类方,教学大纲上安排为几类方,一类方剂,120张,原来按照国家课程基本要求,每门课程都定有国家课程基本要求,100张是共同的,有20张是各地啊,这一类方可以调整的,根据地区不同,可以调整的,二类方30张,加起来150张,其余的是三类

一类方重点讲授,
二类方,有一部分教学大纲标有三角的,那是必须背诵的,没有标有三角的就是暂时不用背方的。
三类方,多属于自学内容。

   它这样安排的,所以大致在各论课开始之前,因为各论很重要,是个大头,我们先解释一下,现在教材和运用的一个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 13讲
【袋鼠知识】中医治法与治则、辩证、病因病机、处方间的关系你知道吗?
方剂学 13讲 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方证相应 承前启后” 教学法
熟悉方剂:“清脏腑热”的左金丸,有哪些配伍特点?
古今治疗癌症疼痛内服方剂的组方配伍用药特点,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