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07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悬饮/证治/十枣汤

   昨天因为要重点介绍四饮的主症,我没有把悬饮的概念跟大家说,因为强调悬饮的饮留部位,《讲义》上原文是“胁下”,我给大家说一定是在胸胁,和肝脉、和肺气的宣降有关系。

   具体来说,《说文解字》说“悬,系也”,就是这个水饮作为悬饮,它饮留部位,既不在胃中,也不在肠间,也不在膀胱,就悬结不散,这个饮留部位在胸胁当间,不靠上,不靠下,停于胸胁,悬结不散,起了这么个名字,它的主方,就是十枣汤。在第21 、22条,讲的悬饮,这是两个一类条文。

《金匮要略》“21.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2.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之后,糜粥自养。 ”

   我们说作为痰饮的主脉,“偏弦也”“偏”字来显示饮邪停留在人体的局部,饮留部位不同,命名不同。临床主症不同。

   现在他说,
“脉沉而弦者”- 证明它饮病发于里、发于内的意思。

“悬饮内痛”- 结合我们昨天讲的第2条原文,什么叫悬饮呢? 那就是“咳唾引痛”咳嗽、吐痰、胸痛,而且,当咳嗽、吐痰的时候,胸痛加剧。因此这个“内痛”,是胸痛的意思。

   我们《讲义》引《心典》的解释,
“脉沉而弦,饮气内聚也,饮内聚而气击之则痛”这是讲为什么脉弦而内痛,讲脉沉弦是“饮气内聚也”,聚于胸胁。

“饮内聚而气击之”气饮相击则痛。所以,内痛是胸胁牵引而痛,所以,它可以导致
咳唾引痛,
“嚏而痛”、
“痛引缺盆”这都是悬饮的临床可见之症。
   所以,仲景在原文的描述比较形象。这是饮邪潴留在胸胁之间,因此,对肝络有影响,对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影响,因此,它有一系列的症。

“十枣汤主之”- 请大家看它的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芫花熬”- 芫花是炒,一般来说,甘遂、大戟、芫花去其毒性,是用醋炒的办法。
   原始的办法,是煨法,用湿面或者是湿纸裹起来,放到灰中去烤,然后,纸或者面糊了,就等于把甘遂的毒性去掉了。现在都是用醋炒。
   这三个药是等份的。

   请注意,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汁,纳药末”。- 所以这个方叫十枣汤,是十个大枣煮水喝,冲服三味药的药末,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它的用量非常少,看,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 不是说当天一下子用几遍。

“得快下后,靡粥自养”- 还得保护胃气,仅有大枣还不够。

   我就讲讲我自己当小大夫的时候,遇到的这么一回事,那时候刚毕业,1年多,在病房里值班,遇到一个严重肾变期的患者无尿,他就是尿不下尿来,西药都用了撒利汞,双氢克尿噻已经用量很大,他也不尿。
   这是位高龄的老人,男患者,那高度浮肿,就象我们讲的“色鲜明者,有留饮”那皮锃亮,天天他们家里人,包括我们医生也是用完药,就去看他排尿的情况,盼尿哇,盼也盼不下来。
   这怎么整?
   后来中医科的主任,他说,咱们给他开十枣汤,提笔就是甘遂、大戟、芫花各15克,当时把我吓了一跳,我记得老师说的甘遂、大戟、芫花只能用3 - 5分,他怎么用15克,我一想,他肯定临床有经验,我也不问,我就看。
   那时候我还住在单身宿舍,我一天去好几遍,我就去看他这尿下不下来,另外,吃了这个药,有没有什么毒副反应,这个老人岁数那么大。
   结果24小时之后,作用不比西药作用大,我当时就想,这课讲的是不是太悬了,讲的那么严重,量要严格控制在3分 - 5分,这我们都用到15克了怎么也不行呢?
   后来,主任当时也很慎重,就开1付,一看不行,再开2付,一共是三付,尿量稍微多一点,那位老人后来也确实就病故了。
   一直到1972年,我调回中医学院,先讲《中药学》,我在翻中医学杂志,正好是在我需要学习的时候,看到《新中医杂志》它每期都有中药学讲座,正好有峻下逐水药这部分,我注意看,特别是因为那个时候,在临床带着这个问题,实践用的时候,怎么和理论差这么些啊?

   结果看到杂志上面登了一个北京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甘遂、大戟、芫花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提示用水煎剂效果肯定不行!

   所以,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昨天讲的甘遂半夏汤,甘遂,你看他选了多大的量,证明了张仲景当时也经过实践了。甘遂半夏汤,“急则治其标”,咱们说甘遂和甘草相反,那张仲景说不相反,现在咱们动物实验也证明了,它俩没有毒副反应。但是,临床上,我们尤其是小大夫,没有经验的话,不要轻易使用。这不是建议用控涎丹了还行。
   所以,这个地方你看“甘遂大者三枚”,那就证明张仲景也发现水煎剂,甘遂的量得大。
   这样也等于,使它的毒副作用也相对小些,这是我回过头来,七年之后,在讲《金匮要略》的时候才发现,张仲景自己就分得很清,你看甘遂入汤剂,选大个的三枚,你想这量得多大啊,还和甘草在一起。
   有的注家就说,这个方子你不要顾及甘遂和甘草相反的问题,而是取其相反相激而相成的道理,这是一。第二,说这个方子妙,就妙在用白蜜,我们说白蜜解乌头、附子的毒,张仲景也发现入水煎剂毒性不是很大,同时又加白蜜,加了半升,所以这个方子的分析,请大家再注意一些解释。
   但是,毕竟它是用了甘遂了,因此。他说甘遂半夏汤是功破利导的作用。己椒苈黄丸,前后分消的作用,而五苓散,是表里分消的意思。这些方子都是行消利导之品,选药确实有轻、重之别。

   后来我才发现十枣汤,张仲景是针对十个大枣来保护胃气,而三味药分,1: 1:1的比例,用量控制在3 - 5分,是散剂!才有这样的效果。

   我那天介绍心包炎造成心包积液而且腹水特别大,不容易下的病例,我就是三味药均用了10克,都是从药局拿来的,是炮制好的,我继续让病人用醋炒,然后服用,他说确实是通利二便,早晨起来哗哗的泻水,肚子马上就轻松了,这只能是急则治其标,而且不能久用,伤正气是不可以的。

   十枣汤方后注也强调了,你要分强人、羸人而且,平旦服了以后,不下,也得明天再服,而且再加点量,你不可能一日更服。另外,“得快药下后”,就是说通利二便以后,马上“糜粥自养”,时时顾护胃气,这个告诫是非常中肯的,这是关于十枣汤,治疗悬饮的主方。

   对于肺癌的胸水,在第七篇里面我们介绍了泽漆汤,现在我说,象十枣汤、控涎丹这样的方子,急则治其标是需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三个猛药,十枣汤 在神医张仲景的手里却成了救人的灵丹妙药!
十枣汤《伤寒论》
逐水剂之十枣汤
十枣汤
《医学三字经·气喘》实喘的治疗
郝万山教授查房实录(干货一箩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