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50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辛凉解表/类方:柴葛解肌汤​
​   下面一个方是二类方,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 (6g)  桔梗(3g)   (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3g),煎之热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g,水煎温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

   这个方有两次教材曾经把它定为三类方,大纲里面,后来也有列为二类方。

   二类、三类方,为什么呢?
   实际上大家都觉得它至少应该是二类方,讨论教材那个会呀,但总受一个
影响,就这个方里它自身的理论,因为很多要把原书主治,原书理论要结合进去,它自身主治和自身制定这个方的理论根据不好讲,不太好讲。
   这个作者陶华,陶节庵,我们说他喜欢用经方时方汇通,所以这个方它的
学习意义呢,本方体现了经方派和时方派的汇通尝试。
   你组织的方要用很多时方习惯用药配伍,这种基本结构,但是理论又要尊
重经方,所以,那你象比如说九味羌活汤呀,或者以后说败毒散这些,那纯粹就是时方,就是时方的后来人们总结一些,到那个阶段那种理论基础,不完全框在古代经方,就是《伤寒》、《金匮》这些的思想范围内。
   他每次都要沾一点经方的相关理论,但用了具体法呀,这些都是时方,但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进步了,所以作为个人的方子,在我们象教材里,历版教材收到他的方,还是不少的,那说明他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你象这个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大家往往很早就想到这个方,效果很好。是临床很常用的一个方。

   * 病机
   但就由于他定出这个方病机是治什么,原书讲是阳明表证,这句话大家就
很难说了。有的学方剂的同学,《伤寒》还都没有学,就算学了《伤寒》的,这个表证太阳病,怎么出来了阳明表证呢?
   所以它是治疗三阳合病,或者从太阳病初犯阳明,这个阶段一种常用方。
   从它原义来讲,这类病,在太阳病纯表证阶段已经开始入里了,入里以后
可能涉及到少阳,可能涉及到阳明,由太阳传少阳,或者太阳传阳明,或者形成一种三阳合病,三阳证都有。或者太阳初传阳明。
   三阳合病当中阳明占有很重要地位,所以它既然进入阳明了,阳明在仲景
的六经辩证架构里面考虑呢,到阳明邪正斗争剧烈就是说外邪入里,整体的气血抗邪,邪正斗争剧烈,阳证、热证,两个基本类型,一个经证,一个腑证,从《伤寒》是这样的观念。

   那这种三阳合病,或者初犯阳明这种阶段怎么表述呢?
   他就补充了,他说这个阶段呢,你不管是三阳合病,阳明证出来了,或者
太阳到阳明了,都是初起,刚进阳明,阳明证有了,但是并不能象白虎汤证一样,阳明经热那么重,内热那么重。
​   是一种过渡阶段,所以他把它称之为在阳
明证当中的表证,以区别与阳明经证。所以阳明表证这个理论出现以后,后世没有人引用过,也就没有人承认这个,所以直到现在他一个人说了。
   他那个很多治法自己也取了不少名字,所以这个治法在他《伤寒六书》里
头呢,他的治法方面收集的文章,那个篇章叫《杀车捶法》这也是一个新起的新的提法了,组成里面有“《杀车捶法》加石膏一钱”,有的简称叫“捶法”,这是他的一个篇章名称,但目前呢一般组成里,这个方里的石膏算正式组成,算正式的组成,所以背诵方歌,记组成,石膏算正式组成了。尽管它也是一种动态的使用。

   * 证候
   那了解它一个病机特点以后,我们来分析它的证候了,看起来证候比较复
杂,主要了解它那个精神,什么阳明表证,什么三阳合病。

   主证,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那首先肯定初起是风寒,那现在方子辛凉解表里,是由于它外有表邪要散
,要辛散,由于它已经开始入里化热了,所以要结合寒凉清热。
   这个方里有黄芩和石膏,这类清泄里热的药,和外面透散的药,羌活、白
芷、这类,它结合的,体现辛散的一个结构了。

   那外寒逐渐入里,他描述个动态过程,他说,
&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
   恶寒虽然在渐轻,发热在升,增盛,它仍然是由风寒外感开始的,所以这
部分主要描述的主要是邪在太阳的特点,邪在太阳,正在动态往里走,逐渐化热这个过程。

   少阳、阳明开始见到里热,热入里了,开始入里,见到少阳,阳明证了。
& 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
   这都反映出这种阳明的经热,一部分阳明经热出现,结合前面身热增盛,
热越来越高,那相对寒越来越轻了,反映阳明之热。郁而化热阳明之热的一些代表性症状。
   当然象这个咽干耳聋,当然这个呢反映出这个包括心烦,这少阳正常有的
,少阳正常有的,所以有的说三阳合病,有的说太阳、阳明合病。
   总之是描述一种伤寒的寒邪入里化热,里热在形成的过程,它完全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

   那临床上它涉及了几组药,
   使得你针对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方面侧重来调整使用,它是这么一个思
想。
   所以这个方经过灵活运用呢,应该说用于外感风寒起始的病,在发展化热
过程当中热象逐渐明显,这个方是个常用方,而且效果很好。
   因为一些流行性感冒这类,化热很快,热象很显著,所以用它作为基础进
行灵活加减的话,很适应的,很多地方刚刚出来的时候用来预防,这些都用这个方作为基本方剂了。

   * 方义分析
   从这个方义分析来看,整个方是一种辛凉的结构,因为随着热的入里,它
整个方是表里兼顾了,辛凉解肌,是解肌透邪。

   为什么要说解肌呢?
   现在这个伤寒之邪入里化热呢,已经涉及到半表半里,涉及到阳明的比较
浅的,他叫阳明表证,这种阶段,还没有形成整个入里呢,化热成为大热的阳明经证,所以兼清里热,全方辛凉为主,清里热呢,纯清里热的药,还是次要的。
   当然我们在临床用,如果里热盛了以后,把石膏、黄芩之类的可以增多了

   从他选择药里,很讲究这些药的一个习惯上,用于什么方面,比如用于阳明的,用于少阳的,用于太阳的呀,他根据这个归纳这些药物组来使用。

   & 柴葛解肌汤里柴胡、葛根,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的针对性,
@ 葛根擅长于清阳明的热,清阳明里热,比较浅表的热,它的辛散称它为解肌
,不是体表的开腠了,层次深一点,透,向外透。
@ 那柴胡呢也是向外透郁热的,透邪的。
   所以不同的这两个结合呢,柴胡善于散半表之邪,葛根呢解肌透阳明之热
,透热。当然葛根还有个生津呀,输津呀这些作用,因为热在入里一定程度要伤津了。

   那这个从君药角度来看,从方名来看,
   柴葛解肌汤,它又说主治阳明表证,那就从初起阳明证出现这个病位上,
阳明浅层这个病位上它作为核心的,然后又兼顾少阳、太阳。

   & 那这里这个白芷、羌活,从归经来看,
@ 白芷擅长于治眼眶,眉棱骨,那这是归阳明,能够散表,能够止痛,但是它
可以从这种归经作用来讲,它可以归阳明。
@ 羌活善于辛散,发表太阳之邪,那就是说伤寒表证在入里过程中,外证风寒
还明显,恶寒渐轻,恶寒的程度还是比较突出.
   那这两个药使用当中必然要上升。

   & 黄芩、石膏两个清内热的药各有特点。
@ 黄芩擅长于清半里之热,实际上这个半里之热最早出现,里热较早期出现象这个胆热,黄芩用来清肝胆,治口苦,这类热了,所以它说明侧重在少阳。
@ 清泄里热的石膏属于阳明了,它是擅长清解或者解肌透热,透阳明经热的,随着这种邪热在阳明表证再入里,形成整个阳明经热很旺盛了,当然石膏量就大。
   所以这两组臣药也是灵活运用的,他用石膏黄芩量都很小,原方那个方没
有石膏,在《杀车捶法》那篇里的柴葛解肌汤加石膏一钱,那这说明灵活运用的,真正到阳明经热起来以后高热,随着石膏量就增大了。

   那这三组六个药,分别考虑了太阳、阳明、少阳,有清泄的这是次要的,透解,向外透散的,为主要的,也就是伤寒热向里传的当中由表入里,由太阳进阳明的过程当中,它的思想是随着发热增高尽早把它透泄,解肌,散邪,透出来,是这样一个思想。

@ 如果说真入里在化热,你里边还可以,它兼顾面比较宽,里边增加象黄芩、石膏的用量,增加它的清里热作用,所以既有辛凉解肌透邪,这个是原方的主要宗旨,又有清里热,涉及了一个动态的这样一张方。

   & 后面这个佐药考虑了个方面。

@ 桔梗还是用来宣肺气利咽喉,因为在里热形成过程当中,这个咽痛,咽喉不利,用桔梗配甘草可以清利咽喉了。

@ 芍药、大枣,可以考虑它敛阴养血,可以使得入里之热,避免它伤耗阴血,有伤耗阴血,它可以有这种益阴养血的作用,也考虑到这类化热过程这类病变呢,内在产生变化较快,容易伤耗阴血。

@ 用生姜,既能协助散邪,和大枣相配又可以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 甘草是以调和药性为主的,又兼有配桔梗以后可以清利咽喉,配生姜大枣本身也可以结合安中调和脾胃,以使药为主,也兼点佐药的作用。

   这个方架构上整体象时方,指导思想他用六经辩证,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少阳这个理论,来阐述他的用药,病机分析。

   这个在历代有没有呢,也有一些方是这样的,相对来说少一点,后面他的《伤寒六书》其它方都有这个特点,理论基础都用的原来的《伤寒论》的,甚至用的《伤寒》的基础方,他可以把他的君药全部用后世的来换掉,但他还说是立足于原来的治法和病机的这种理论基础。

   * 那这个方的一个配伍特点。

第一个,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全方寒热并用的,羌活、白芷这类偏温性的,其它当然也有象石膏、黄芩啊、葛根啊这些偏于凉性的,但总体上全方侧重于辛凉清热,所以放在辛凉解表剂里。

第二,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从方子原义还是往外透邪,透邪为主的,虽然表里同治,还是向外把病邪从表透出为主的。

   * 在运用当中的辩证要点。

   发热重,恶寒轻,这是有一种寒邪入里化热的过程,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这个实际上在临床上看,有一些眼眶痛,鼻干,耳聋这类可能,但主要的是从它动态入里化热这个过程来把握它。
   脉浮微洪就是热在增高,逐渐向阳明经热去,而在前期,表证还比较明显
的,能看得到,尽管是恶寒轻了,发热重了,这在入里化热这个过程使用,不一定机械的。

   我自己体会了,不一定机械的按原书制定的几个主治它都出现,它实际上确定一些代表性症状,咽干耳聋,眼眶痛等等,这个它是来标志,用这些症状来反映邪涉及到的经络。

   * 用这个方,应该注意

& 这个阳明,他叫阳明表证了,初涉阳明,阳明经热普遍还没有形成,所以如果说初起开始入里不明显,还是表占了很大,很主要地位,或者相对表里同病,表是个决定地位的,那应该用辛温解表。按照风寒兼有郁热考虑,这个整体上要有一定明显的内热,所以表邪未入里兼阳明腑实,这一类不宜使用。
   它的意思在这里所谓入里是经常指的是整体来看还是风寒特点为主的时候
,不能用,容易引邪深入了。

& 即使内热明显了,他说是阳明表证,有腑实证也不适合使用。

& 另外在用药上它有涉及到太阳的药,涉及到阳明的药,涉及到少阳的药,要根据三阳病情的侧重灵活调整用量,看它以哪方面为主,灵活调整.这是使用当中一般要注意的。

   * 这里所讲的几个随证加减,
   就是指的这种动态情况下,

& 象表寒明显,那他自己书里就这样讲的,寒重,表寒明显,这方还要用麻黄,羌活、白芷不够,要用麻黄,夏秋不宜用麻黄,用苏叶。那说明他密切观察表寒的程度,入里的程度。

& 里热重了就要伤津,那这又是一种另一方面的可能性,倾向,加花粉生津了

& 里热重,有可能产生热毒,咽痛这些突出,那可以加银花、连翘。

& 里热重,阳明经热重石膏加重。
   这个还是动态的根据它几个方面,最常见的可能性再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辛凉解表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葛根汤)
方剂学 20讲 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转载]中药方剂通治一切头痛!!!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伤寒论总结
二阳、风寒证者,可用此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