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41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证治/越婢汤(风水兼郁热)

   首先说风水证治,风水证治,先看23条原文,一类条文,
 
《金匮要略》“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
主之。”(一类)
(笔记者附: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   原文里是“脉浮不渴”,[校勘]《心典》说“脉浮而渴”。

   为什么“而渴”?
   这“不渴”和“而渴”,可是两回事啊,这得有根据,怎么知道他得有渴
证呢?
   越婢汤里用了半斤八两的石膏,一定是有郁热的,所以一定有渴症,若不
渴,就等于方和证不符了,这不能死记,原文说“脉浮不渴”,应该记住“脉浮而渴”。

“续自汗出,无大热,赵婢汤主之”- 刚才我为什么说有热,再给大家补充汗出,我说有郁热的问题,这从23条也得到印证。

   说
“风水恶风”- 我已经解释过了,因为它和外感风邪相关,风主疏泄,风为阳
邪,所以,因风而致水,病在表,作为风水,它一定是表现为恶风,有一系列的表证。

   现在说
“一身悉肿”- 刚才说谁“一身面目洪肿”啊?是皮水,也是形容肿势非常的
快,突然地就肿起来了。
   这写的是“一身悉肿”,“悉”,范围副词,全都肿了。这也来说风水面目肿大,“视人目窠上微拥,如新卧起状”,风水“按其
手足上,陷而不起”,都是来证明它的肿势,程度和它的迅急,具有风邪的特点,所以“一身悉肿”,也是表示其肿势迅速蔓延,周身肿起来了。

“脉浮”- 这也是水邪和风邪在表。

   为什么“渴”?
   刚才我也说,从方测证来说,它应有热,热在哪里?
   应该说是和风邪化热有关,肌表虽无大热,但是,内里有热,因此,这里
还是要涉及到,不仅要给水邪以出路,采取发汗法,而且要兼清郁热,这种郁热,从石膏半斤八两的量上,也能看出来,是肺、胃的郁热,出现了口渴,才可以用越婢汤。

   这个
“自汗”- 坚决不能理解成表虚自汗,是肺、胃郁热薰蒸的结果,迫汗而出,
因此,是连续不断地有汗出,这个“自汗”,是应该加引号的“自汗”。

“无大热”- 来表示肌肤无大热,总出汗,肌肤不热,但是,里热并不能随着汗解。

   用越婢汤治疗,什么法?
   尽管有石膏,一定是发汗法,“开鬼门”,因为我已经说,风水是表中之
表,邪气“在表者,汗而发之”,因此,符合“开鬼门”的办法,这是越婢汤原方。

   我在上次讲《第七篇》的时候,侧重讲了越婢加半夏汤,和小青龙加石膏汤,都是饮热互结的情况。
   作为越婢汤,一定是怎么样啊?
   因为石膏用八两,现在,我们作一下比较和分析,《第七篇》的越婢加半
夏汤。

   越婢加半夏汤的成份,麻黄用了六两,石膏是半斤、八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就是越婢汤的原方加上了半夏。

   作为越婢汤的主方的含义,
   就是我今天要强调的,叫做“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发越水气靠谁?
   就是麻黄,石膏重于麻黄,这样的配伍,就是越婢汤的重点。

& 石膏半斤八两多于麻黄,起什么作用呢?
   发越水气,为什么要兼清郁热,若肺、胃的郁热不清,它就是要薰蒸迫汗
,所以,“续自汗出”,肌肤无大热,但是口渴。
& 至于甘草、大枣,这都是补中益气的作用。
& 生姜是配合麻黄,加强辛散温通之力,发越水气。
   不然的话,你看看,半斤八两的辛、甘、寒之药,量是比较大的,取其兼
清郁热的作用,重点要发越水气,靠麻黄和生姜相伍为用,宣散发越水湿,一定是辛、温,辛散温通,因为从肺来发越,因此,它是一种宣散水湿的作用,配合石膏,兼清郁热,除其口渴,止其汗,这是越婢汤的方义。
 
   请看“方后注”,

& “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 这里面加炮附子什么道理?
   附子本来是辛、热之品,是温经复阳的作用,为什么要加它?
   特别强调的是“恶风者”,他汗出不是属于郁热逼迫汗出嘛,怎么还恶
风了呢?
​   不是已经强调,“自汗出”不是表虚、不是气虚吗?
   为什么要加上炮附子了呢?
   这就是,认为汗多,它伤阳,能通过附子来温阳、复阳,达到止汗作用,
却不是用白术、黄芪,象玉屏散的那种止汗法。
   所以我说,首先得把“续自汗出”理解了,它不是表虚自汗出,而是肺胃
郁热,迫汗而出,但是,汗出过多以后伤阳气,因此,用炮附子辛、热之品,来温阳、复阳,达到止汗之力,这是加炮附子一枚的道理。

& 再说“风水加术四两”,当时在张仲景时代,“术”都是白术,不是苍术,加白术,显而易见,是什么作用呢?
   我们刚才说,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如果加上白术,就能更好地健脾祛湿了,等于表里同治。

   因此说,风水的主方是越婢汤。
​   但从“方后注”,他又给你两个加法,
​& 一个是“恶风”,如果是阳气被伤的话,加一枚炮附子,达到温经、复阳的作用,以止汗。
& 如果觉得宣散水湿,仅用汗法也容易伤表气,加上白术,健脾除湿,表里同治。

   尽管主张用汗法,但是,它时时要顾护阳气,散水祛湿的同时,要顾护阳气,我们在第二篇,已经讲过了三个方子。
   比方
@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里为什么要加术?
​   虽发汗不得过汗,一定要遵照“微发其汗”的原则。

@ 麻杏苡甘汤,对有化热倾向的,要把它变成辛凉剂,从辛湿剂变成辛凉剂。

@ 如果表虚的话,是用防己黄芪汤,都属于汗法范畴,一定要遵照“微发其汗”的原则。

   现在,我们这也是,为了使水气病的水湿有出路,从汗而解,也是不要过汗,包括它自己的“续自汗出”,是肺胃郁热薰蒸的结果,也要防止它由于汗出连续不断,而伤了阳气。
​@ 加上炮附子,因为它恶风了。
​@ 如果说,使它这水气从汗解,不伤及阳气,应该用白术健脾除湿消肿,使它表里兼治,这都是有关系的。

  比方说,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三附子汤”里面,我们讲了
@ 桂枝附子汤、
@ 白术附子汤,还有
@ 甘草附子汤,也都是时时顾护阳气之义。

   现在加炮附子,同样的道理,这是风水的挟热证,一定是兼有郁热,因此,也可以叫做风水挟热证。
​   挟热的标志,就在于“续自汗出”,肌肤无大热,但是口渴,这是风水,“一身悉肿”,但是有渴证,有“续自汗出”,“肌肤无大热”,就表示这个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四二)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越婢汤
【经方解读】越婢汤和越婢加术汤
多汗盗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见效。
经方: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
27、越婢汤
金匮要略54:防己黄芪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帕金森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