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48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气分病/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阳虚阴凝)
  
   下面的时间,讲气分病,请大家看一下原文,气分病 30 条、31 条。首先
,看 30 条的原文(三类),

《金匮要略》“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
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
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30 条的原文,实际上它提示了一个,气分病的治疗原则。

   我们说作为气分病,在病因、病机上,是由于阳气衰微,大气不转所致,这个“大气不转”,就是胸中之宗气不转。

   在治疗原则上,就是条文的倒数第二行,请大家看书,30 条,提到了: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及散”(此句二类)。
   也就是说,作为阴阳来说,它应当是互相维系的,不得相失,现在如果出
现了气分病,也就是说,它一系列的表现,比方说阳气衰微,造成水气病。
  这个地方,包括出现的水肿和胀病之间的鉴别,有形和无形之间的鉴别,气分病经久不愈,它可以转为水病。

   在治疗原则上,就象它提到的,一定要保证“大气一转,其气及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31条原文,它所提到的是一个什么情况,
《金匮要略》“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
辛附子汤主之。”(二类)
笔记者附: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这里面有[词解],比方什么叫“旋杯”,就是把杯子扣过来的形状。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表现心下坚,有一种边缘很清楚,而且是象倒置的杯那样的感觉。

“心下”- 是指的胃,饮停在心下的话,它表现为边缘清楚,而且大的如盘,边就象旋杯一样,边界非常清楚。

   最后结论叫做
“水饮所作”- 我想告诉你,这是水饮为患,水饮怎么造成的,因为大气
不转,造成饮邪的停聚。

   饮停的部位在哪呢?
   在心下,通过从方测证看,这是一个表里同病的情况,因此,他也应当兼
有一些,水气不化的情况。

   为什么要去掉芍药?
   因为心下痞坚,它是由于水饮的阳虚阴凝的,一种表现,所以,同样是水
饮所作,这个属于阳虚阴凝。
   阳虚阴凝,阴凝于心下,这个“阴凝”是指的什么呢?
   大气不转,水饮停聚,也就是阴凝的结果,停于心下了。

   特征上,表现为“大如盘,边如旋杯”,这就是水饮停聚,表现在心下的一种症状。

   我们说,桂枝汤为基础方,去掉芍药的原因,是因为芍药的酸、柔,不利于饮邪的化除。

   为什么要加“麻辛附子汤”?
& 麻黄、细辛是辛散温通的药物,
& 炮附子专门能够振奋阳气,能够温经的。
   所以,这里面有发汗、散水的作用,而且有炮附子的温经作用,它是为了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消,必须是通彻表里。

   也就是说,通过麻辛附子汤的,温发里阳,振奋卫阳,靠麻辛附子汤和桂枝汤去芍药汤,两方合起来,协同作用,就是达到温阳散寒,通利气机的作用,这样才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水饮、阴凝才能得解。
 
   在[临床应用]上,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我刚才已经讲了,是属于阴凝于心下,表里同
病的病情,要温阳散寒,靠谁呢?
& 麻黄、细辛、炮附子,温经发汗的作用,
& 桂枝和生姜,能够通阳化气,也能够温散寒饮,
& 甘草和大枣,来补益中气。
   所以,阳气振奋了,大气就运转了,当然,寒饮可以得除,表寒也可以外散。

   所以,这个方子的特点,象尤在泾的评价说,“不直攻其气,而以辛甘温药,行阳以化气”,这就是说,用甘温药去温化,用辛温药行阳,振奋阳气,目的就是温通气机,使“大气一转”。

   再一个,就是“方后注”里面提到,
“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这也就是说,它有发汗作用,虫行皮中的感
觉,就象我们讲防己黄芪汤似的,这是得效的一种标志,象小虫子在皮里爬行的样子,这是阳气得助被振奋了,流行于周身,推动阴凝之邪,能够外达肌腠气结已散之表现。

   特别是细辛,我都已经强调了好几次,它专门能够使阴经之里的,寒邪、饮邪外达,况且,它和麻黄相伍,更增强了这种作用,所以说“即愈”,要有这种表现,就是快好了。

   我觉得,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这个方,就是体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样的一个治疗原则。

   那么,对于寒饮乘阳虚而积结在气分,不直接应用破气药,而是用辛甘发散,温阳化气的药,去给以根治,这对于胀病,可以说是审因论治的治法,是一个有效的范例。
 
   在[临床应用]上,

(1).《金匮方歌括》中体现的,就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一味知母,知母这味药,我们说是滋阴清热的作用,而且除烦止渴,这个方就叫做消水圣愈汤,这是治疗水肿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加知母。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比方,我刚才讲越婢加术汤的时候,其中的条文提到,如渴者,就不能再用越婢加术汤了,为什么呢?它毕竟是一个发汗方,你用了以后,小便的情况不说,就是汗多了的话,出现口渴,证明伤津液了,所以,不能继续用越婢加术汤了。
   象这个地方,他又讲的加上知母,叫做消水圣愈汤,是治疗水肿第一方,
因为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是振奋阳气,使“大气一转”的一种治法。

(2).《医六法律》,它就是在原方的基础上,认为加炮附子的量,作为治疗阳衰阴盛的胀病,应该是首选药,因为他取它(炮附子),振奋阳气的作用,靠它的温热之性,达到温经的作用,所以,这就等于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的功效。

(3).就是临证应用的话,轻证,就象一般的感冒,慢性气管炎,适当加味,特别是对于寒湿这样的一些情况。
   还有,就是对于阳虚阴凝的,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风湿性的,或者肺源性的水肿,特别是伴有心衰的情况,都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4).
再比方说,出现了脾虚呕恶,可以加上半夏、陈皮,也就是加强它的化饮、化
痰力量,这是关于[临床应用],包括对气分病的理解,我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阴凝)
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谈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精彩讲座)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又称运大气方,是治疗“气分”之专方 气分
心下痞
顽固性呃逆案(黄仕沛)
桂枝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