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288
第十六章 祛痰剂/概述

   前面谈痰饮水湿的治疗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痰是由中医风寒暑湿燥火这个湿邪,湿聚成痰。痰、湿本属同类,所以前面所讲祛湿剂,现在所讲的祛痰剂,从病邪角度来讲,都是水湿壅滞产生病理产物所形成。
   祛痰剂在中医学中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医对痰这个病理产物十分重视。常有“怪病多痰”这种说法。有“百病皆生于气”的提法,也有说“百病皆生于痰”,所以祛痰剂这一节也有很多临床常用的名方。
   
   作为痰来讲,我们治法也很多的,祛痰剂这个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这是个笼统的提法了),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效法。)

   这个痰病,或者说痰证。那痰证包括什么呢?
   它的范围跟我们现代医学所讲咳出来这个痰不尽一样。中医习惯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
* 有形之痰就是通过肺气上逆咳嗽所排出来的病理产物,湿聚成痰。
* 无形之痰是有很多,从中医辨证由痰所造成的一些症状,一些反应。 
 @ 比如说,中医有瘰疠、痰核,这类也是无形之痰,不是咳出来的那个痰。
 @ 另外有些症状,比如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癫证、狂证这类也跟痰有关,也属于痰证。应该说也是无形之痰。
 @ 又比如说像癫痫,癫痫很多用祛风痰方法治疗。
 @ 另外“无痰不作眩”,痰湿困扰清阳引起眩晕,这也是痰病。
   所以作为痰证来讲,有有形之痰、无形之痰的区分,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对痰,辨证的分类方面,我们一般分为五类。
   根据痰证的性质来分,
(1)燥湿化痰
   首先,痰是由湿聚成痰的,所以湿邪是形成痰证的根本。因此燥湿化痰是个最基本的治法。

    按寒热、病因来分,
(2)温化寒痰
   因寒邪所造成的湿聚成痰,寒邪影响阳气不能温化,湿聚成痰的,那我们要温化寒痰。
(3)清热化痰
   因热邪造成煎灼津液,聚而成痰的,要用清热的方法,清热化痰。
(4)润燥化痰
   如果说由于燥邪影响,燥邪作用于津液,也可以造成出现这种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痰起丝丝,甚至于痰中带血,这种燥痰的特点。治法要润燥和化痰相结合。
(5)化痰熄风
   这种痰证引起的动风,也就是涉及到一些风痰,我们要化痰熄风,化痰方法和熄风方法相结合。
   所以根据痰证的性质,一般祛痰剂分为这样五类。

   祛痰剂组方用药的一些规律,
   它是以祛痰药为主,常配伍健脾祛湿药或补肾药,以及理气药,软坚散结药。

   为什么要配健脾药呢?
   因为湿聚成痰,痰都由湿聚而成,湿呢,在人体都由脾运化功能减弱所造成。脾不运湿。而且湿形成以后,有湿喜归脾,可以湿困脾土,如果脾胃的运化能力很强,湿邪就不会停留,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我们治疗痰证经常要配伍健脾祛湿的药,消除生痰之源。
   另外肾为水脏,肾阳蒸腾气化,帮助保持正常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水不化气,液聚成痰,也是生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有些涉及到肾阳不足的患者,产生痰浊,寒痰,我们要配合补肾药。
   理气药,因为痰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气机阻滞,津液不能正常布散,那样湿聚成痰,痰形成之后,又会阻滞气机,继发其他的症状。所以祛痰药往往和理气药相结合。前人往往强调,“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也就是说我们要配伍理气药,来增强祛痰药的作用。
   软坚散结,因为有些痰证,特别像我们前面谈到痰核、瘰疠,有些包块,中医辨证跟痰有关,那在化痰的同时,往往要结合软坚散结的方法,提高疗效。

   上面我们提到的是祛痰剂一般组方用药的规律。当然要结和到具体的每一类祛痰方剂,它还有它的组方的一些自身特点。后面结合各章,我们再具体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最强的中药绝配,只需两味药,99%疾病都能找到的药方
中医知识: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没用祛痰剂
方剂之祛痰剂之燥湿化痰之二陈汤
方剂学 76 讲
【道 | 术】二陈汤的临床应用——顾小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