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40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段,养生的原则)【临床应用】

   翻过页来264页,  [临证指要]提到:
一、 “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就是正确掌握各种养生技术。养生技术种类繁多,门派各异,方法独特。
 有以自我修炼为主的,如气功、引导、自我按摩、各种拳术等。
 有借助外力外物的,如保健针灸、食饵药补等。
  笔记者摘自《内经讲义》)

   1. 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和于术数,那才叫和于术数。
   特别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各方面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锻炼方法,那才叫和。
   不是说人人都一样,那不一定和,说人家一天要跑5000米,对他来说就是锻炼,对有些人跑500米都跑不了,那不能一样看待,所以要因时、因地、因人来制宜,所以要和于术数。
   所以第一点,重要的,养生和于术数要提到的就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为我们的养生方法是很多的,现在的锻炼方法更多了,传统的锻炼方法术数也是很多的,那教材上提到过一些,选择要适当的问题,这是和于术数第一点。

   2.和于术数和第二点,就是说各种养生术数,它都有一定特定的方法要求。
   你想锻炼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锻炼、来养生,那种方法它有特定的要求,这种要求
 @ 一是要自己勤学苦练,
 @ 二更主要的是要掌握住它的特点,不是说我就苦练就能练成,苦练练出毛病来也练不成。所以咱们这里教材上还特别提到,最好是要由老师指导。
   有一些练法,有一些术数没有老师指导,自己去那想象,有时候想不到点子上。因为书本上写的关于术数的问题,它无论重点不重点,它都是一句话说过去了,你在读书的时候就读不到哪里是关键。因为它都是一个字两个字表达一个意思,但是有老师指导一下,就抓住重点了,所以它特别提出来要有老师指导,不然的话提出甚至会走火入魔。可不是吗?照书本练去了。练来练去的练走了火都不知道什么毛病,那不是术数本身不好,而是学习不得法,锻炼不得法。
   无论采取什么技术,关键是要有老师的指导,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然后所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自己去练习。
   当然选老师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听哪儿有一个大师来了,大家都跟着去学了,没准那大师就会把你领歪了,这个现象有。这个大师本身就不是地道的真的老师,这种现象还真出现过的。到公园去了,说是什么大师来了,教什么功法,大伙来练吧,练得上精神病医院的不是一二个,走火了,这老师给领的,他也有师,那个师就不对了。

二、“恬惔虚无,精神内守”
   至于中医很多的养生方法,关键在什么地方?这就咱们[临证指要]的第二点,关键就是“恬惔虚无,精神内守”。
   不管你练什么功,你恬惔虚无去练,说我这练出来我又去发财了,我又去上哪儿去了,我又干什么去了,那是私心杂念,不是虚无。
   养生、术数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肯定有好处。
   养生是不是可以去病延年?练对了肯定去病延年。
   但是好,你一边练着一边想着去病,我这病在哪儿我得把它去掉,这本身又是一个私心杂念,本身就不是个恬惔虚无。
   我见过这样的人,说他有肝炎了,练气功去吧,老师说把那个气打通了,他就一边练着一边想着把气打通了,好了,就越练越痛,不但没打通,气反而聚在那儿了。
  ! 所以这段[临证指要]的关键,那是要提出来“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既是平时要注意的,又是在养生当中,采取各种方法当中,所要贯彻的,没有这个,什么方法也不行。

   我刚才提到了,练气功,那正练着呢,还想起,惦着别的了,
 @ 想到我又开开天目吧,明天我透视眼了,给别人看病我挣多少钱了,眼看就要发了。
 @ 又想我哪儿有病,我赶快想办法打通了,身体如何好了。
   这都是私心杂念呀。
   所以就从气功来说,什么是最高?什么是最高的功法?
   恬惔虚无是最高的功法。
   谁能够做到,真的心无所想全无杂念,这个我认为是最高的功法,也是符合中医经典理论的功法。

   现在也听有人说你练了功,是简单的功?是复杂的功?
   这一问我说你就不够,就不懂得什么养生什么功。因为尤其是气功最重要的是恬惔虚无,什么复杂,什么简单,那个最简单的就是最复杂的。什么叫最简单?好了,你就坐在那儿也好,走路也好,睁着眼也好,闭着眼也好,你把什么都练没了,恬惔虚无嘛,一切全空了,连我自己都没了,你练着试试,谁能练到这个地步,我认为这个功法就是高的功法。
   说我一练,我又看到这个了,我又看到那个了,可不可以?可以。也不能说练功当中不能出现一些感觉,什么感觉都可以出现。但是不能说你出现什么感觉,他就说你真的就很高明。什么感觉都没有的,我刚才说了那真是最高明的。
   所以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固然是联系的面比较广,比如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也是一种恬惔的意思。“志闲而少欲”,这是告诉人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恬惔,你先志闲,先把自己的心志管起来,欲望让它减少,这样“心安而不惧”,心里尽量的平静、安静下来,所以才不受外物的干扰,这就逐渐的可以做到恬惔,这有一些方法在里面。所以这一点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理论。

   这是第一段,讲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谈老子静功二法/林书立
静以修身
易筋经,拉筋方法,中医经络拍打拉筋,健身气功,中医经络养生
气功真相(一) 《黄帝内经》揭示气功原理
气功起源、发展在中医学的地位以及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论老子的养生学及其影响-搜艺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