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冉令江:先文而后墨 品正而韵高


冉令江,山东肥城人。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生,书法专业本科、硕士,结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博士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外聘教师。曾供职于山西书法院。


曾获2014山西书法年度贡献奖,《书法报》2014年“书坛新秀”。书法作品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展、全国文化系统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书法美术作品展、《书法》杂志2008书坛中青年“百强榜”、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等全国性展览30余次,并被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陆维钊艺术馆、东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多家单位收藏。《书法导报》《书法报》《山西文化》《天工》等专业报刊曾作专题介绍。


主持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文化厅等省部级课题5项,学术论文20余次在全国书法、艺术学理论研讨会中获奖、入选,多次在山西省优秀文化艺术论文评奖、文艺评论奖、社科评奖中获等级奖;在《人大复印报刊—造型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百家》《艺术学界》《书法》《荣宝斋》《书法赏评》《中华书道》(台湾)《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出版有:《经典碑帖解析——礼器碑》《高考书法培训教程》《何应辉书法课徒稿作品集》《经典与流变——韩少辉临<西狭颂><张迁碑>》


 

 

先文而后墨  品正而韵高

——冉令江博士书法印象

 

徐传法

 

与冉令江认识已逾十年了,十余年来,我与令江之间,说不上亲密亦谈不上疏淡,不温不火却又能时常问候,想来全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而这种恬淡的交往,味虽寡而意悠长,如同涓涓细流,几乎渗进了我们日常书画生活的每个细节。


记得我将从西南大学硕士毕业之时,令江在QQ上联系我,此时他刚刚考上山西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转瞬已过十载,如今,令江已在东南大学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二年多了,即将走出校门的他,已在书法圈内显露峥嵘。相识后,共同的旨趣很快让我们知悉彼此,我虚长十余岁,算是见证了令江由硕士及博士、由初出书法茅庐到青年学者的蜕变过程。



尝言:“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先文而后墨”,是古代书家的立身旨要,也是当今书法从业者的共识。先文之“文”,不仅仅指中国之文化传统,亦包含“人文化成”之意,书法作为中国之最高艺术,如同陶瓷、丝绸、饮膳、佩戴玩弄一样,虽亦历代有变,而亦一气相承,古今相通。而相承、相通正是书法的文化属性,而这一属性也决定了书家对“道”的崇尚和对“文”重视。回望书史,大凡卓有成就者,无一不以“文”立身,近现代书家的学者身份尤为明显,这一旨要令江自当明晰,自然地冉令江成为了“先文而后墨”的践行者。



因为令江的“好文”而善思,研究生一入门,即走上了真正的书法“研习”之路。以道统技,技道双修。姚鼐言:“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令江先究“道”而后研“技”,用自己的勤奋与执着,披荆斩棘而独辟蹊径。“有的道比较深奥,抑之欲其奥,有的道比较隐晦,扬之欲其明,有的道受到阻碍,疏之欲其通”(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总之修身、读书、为文一成不变,故令江的书法研习之路一直通达顺畅。就其发表文章而言,亦遵循其中的“道”,形式上,先是简短的书法评论,再到宏阔的学术论文;内容上,先由书法现象的自我见解,再到艺术观点的深刻思辨,长长短短,频频迭出,正所谓“技之精者必近道”。至今令江已发表文章六十余篇,这对于刚过而立不久的青年学者实属不易,而冉令江做到了。直至前不久,令江示我其博士论文提纲时,真切感受到他了因长期读书为文的浸染,而形成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多艺术学科门类的学术驾驭能力,毫无疑问,令江渐已迈入学术门坎。



常年的读书好文,使得令江有了厚实的文化积累,作品的气象乃至人的气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多了些书卷气息,其貌温婉而充实,其书恬淡而简静。所谓“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令江的书法以章草为主,旁涉其他四书体。每每展观令江书作,总会让人若有所思,心有所动。细细想来,不外两点——品正和韵高。所谓“品正”,是指书法的规范和纯正。令江对章草的研习,自始至终一以贯之,从不受外界所干扰,更不追慕时风,我行我素,我写我心,多年来一直不蔓不枝地痴迷章草,不卑不亢而心有所得。而令江对于章草的取法同样体现出纯正典雅的特征,先是追根溯源,由先秦的竹木简牍,到两汉的简帛墨迹;再是析源探流,由汉末的张芝、皇象,到魏晋索靖、羲献诸家。凡晋唐以前章草经典、隶草简牍、残纸无不涉及,并能博涉约取。自身的笃定与取法的纯粹,如此纵横两条线的交错,形成了令江书法品正雅清的面貌,这种纯正与典雅,反过来又作用了令江的书写自信。



提及“韵高”,自然想起刘熙载品评王羲之书法“力驱万夫,韵高千古”之语。“韵”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精神品格,它传达的是超乎象外的内在气度,自古即是书家的追求指向。刘伯简以力、韵二字品评书圣,亦足见“韵”于书法的分量。令江的作品虽然还无法企及古人,但依然显现出不俗的气质,原本字字独立的章草,在令江笔下从容优悠,矫健流畅,浑然一体。如东坡居士所言:“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令江书作中所呈现的意韵和功力显然是得于心而难铭,当有目而有据的。



作为多年的书友,一时难以述清对时刻进步的冉令江的全部认知,只能泛泛而言,或不能切中要害处,但寥寥数语,足见我的真情。倘若说不到位,似也无关紧要。因为令江正值年富力强,势头迅猛,有理由相信,令江在书法乃至艺术学一域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我们期之待之。

 

         ——作者系书法博士、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评语:

 

令江兄之书,以秦汉为基,游走于汉魏古体之间。其章草书最具风格。兄之章草书,于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中取法,贵能融冶汉碑、汉简及秦篆周鼎彝文,以秦汉笔法开阔其笔墨精神。

兄将篆书之凝重、隶书之古朴融入章草书写之中,虽未至通达融通之境,但已初见个人面目。相比当下某些将个人审美禁锢于流利、甜美而不知探索,规矩蹈袭前人而不知出新的所谓书法家们,兄之作为实在难能可贵!

——刘凯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书者文心,亦间映照与其作品之中。冉君令江,章真草隶,刨情析性,皆发乎于心迹,错彩镂金,摛乎于本真。远而观之,似鸿鹄群游,曲意叠出,迫而察之,法象自然,不可名状,或曰一画不移,子玉所云,一笔之书,伯英真草,综二者而成,乃为君之所出,或不为缪赞也!

——杨二斌(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冉令江始终以纯粹、醇厚、笃定的心性书写着自我的艺术理想:学术研究以“中古”为界,旁涉宗教、文学、图像、石刻与书迹,在宽博的视域中探察艺术史的演进逻辑,别开生面;其艺术创作以“汉魏”为资,心无旁骛地在汉隶、章草、北碑之间完成笔墨自洽,自成一格。从山左至山右,又至江南,其人生随地理空间的转换而朴拙、而温润、而厚重。

——柳国良(博士、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与令江兄相识有年,每年总能小聚几次,聊的大多都是各自研究方向中的一些体会。令江兄最初的几篇论文是写两汉简牍,很有心得,但我知他于笔墨用功亦多,尤其章草。

章草概念的流行大概出于魏晋之间,是已为楷化,成为标准规则的草书。其名之源,旧说颇多,尤以传世之《急就章》为代表,今人又多把两汉简牍中的草书也归属于章草。至于具体之所指为何,则属学术讨论,但章草相对于我们常说的今草似乎更能贴合“古”的蕴意。令江兄所作章草,既有楷则谨严一类的标准样式,又有取法烂漫自然的两汉简牍。兄所书用笔方圆兼备,字势俯仰有仪,皆古意盎然,沉着痛快,似深解“杀字甚安”之三昧。

知令江兄元旦将举办个人书展,其中之章草,必是足以尽兄之解古之情也。

                                    文超戊戌冬至后于简净山房灯下

——王文超(吉林大学博士)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导报》访谈 | 冉令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学研究体系
楼兰汉文简纸--章草(残页)
论汉代简牍书法的美学价值
书坛名家周俊杰、胡传海、汪永江等评论河北美院书法院陈阳静书法
汉简墨迹
简牍书法艺术及“隶变”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