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血风险不可避免 能不输血尽量不输

原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现任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此前在卫生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他说,“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但是血液的使用终究是有风险的。”因为在血液中部分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窗口期无法被检测出来,而且血液还存在很多人类未知的研究领域,一些病毒在现阶段尚无检测手段,所以输血风险不可避免。卫生部的这一呼吁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都表示今后自己及家人用血一定要慎重考虑,还有少数网友质疑献血的检测是否规范。

那么厦门的血液安全状况如何?要通过哪些方式来尽量降低输血的风险性?中心血站陈长荣站长介绍说,要保障血液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无偿献血。我市是全国率先为无偿献血立法的城市之一,在历届血站领导的努力下,《厦门市无偿献血条例》于1997年4月1正式实施,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9年,在市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我市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市人大完成了《献血条例》的修订,新《条例》(《厦门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于2009年6月正式通过并实施,其中扩大了献血者及其家属的权益,对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陈长荣说,要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需要献血者、血站和用血单位三方的共同努力。

献血者: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时期献血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许多因素,首要的因素,也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募低危险的志愿无偿献血者。据悉,我市自199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无偿献血,至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前夕顺利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为什么志愿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更加安全?陈长荣对此进行解释,志愿无偿献血者出于完全利他的目的,理解并配合献血的筛查工作,生活方式健康,相关病毒感染几率低,是最安全的献血者。而这其中又以定期献血者(至少献过三次血并且每年至少献血一次的献血者)献血合格率最高,这部分人群经常献血,血液定期得到筛检,并且知道要在自己身体健康时去献血。

献血者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献血非常重要,有一种血液病原体污染来源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自我感觉“健康”的隐性带菌者(指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而本人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极其轻微者),这种情况可发生在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的感染早期和恢复期,更常见的是发生于人体皮肤或粘膜发生破损后,比如皮肤擦伤或被动物抓伤、拔牙,或在一些高危行为后,这些都有可能使血液造成污染,给患者输血造成风险。陈长荣提醒献血者,不能因为急于献血而故意隐瞒或因疏忽大意而忘记病史,他说,献血是为了救人,献血者应积极配合采血医生的征询,认真填写献血征询表,最大限度排除隐性带菌的可能,否则献血不但救不了人,还会给受血者带来风险。

中心血站:开展检验技术研究,有效提高血液质量

“从血站的角度,要有效保障血液安全,从提供采血时的清洁条件,到对献血者的适当筛查,以及全面的检验、合理的储存,各个环节都很重要。”陈长荣介绍说,目前血站除了严格按照《血站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相关步骤,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血液风险外,还将引进检验新技术和方法,提高血液安全,进一步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作为工作重点。

从2004年起,血站开始使用进口滤器血袋对所有血液进行去除白细胞操作,在临床全面推广少白细胞血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因病人因输入白细胞而引起的副作用(在各种血液成分中,白细胞中含病毒机率最高,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较为安全),陈长荣说,白细胞在人体内扮演着“战士”的角色,能够吞食细菌和病毒,可是一旦输注到病人体内,却无异于“垃圾”,它会把在献血者体内吞食的病菌带给病患者。而且白细胞表面有非常复杂的抗原,输注后会引起很多输血不良反应。

在控制血液细菌污染方面,血站除了加强消毒和冷链控制外,还借鉴国际采血袋的通常做法,在血袋中增加废弃初流血的容器,率先全国血站采取废弃25ml初流血的做法,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减少血液细菌污染。血站还率先全国开展血液抗HTLV的常规检测,目前已检测出40多例阳性标本,有效阻止经血传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从2008年起,血站在保持原有血液检测项目的前提下,增加开展乙肝隐匿性感染检测研究,2009年6月起又对全部血液进行常规核酸检测,使血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陈长荣说,在保障血液安全方面,血站做了很多工作,所有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提高血液质量,有效保障厦门市民的用血安全。

医疗机构: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医疗风险

虽然血液都经过严格的初复检,但输血后感染疾病还是有可能出现的,如通常所说的“窗口期”(人体感染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病毒,不能被现代检测手段检出。输血需要患者承担一定的风险,输血次数越多,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也越多。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就是只给真正需要输血的病人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既可减少病人经血液感染疾病的风险,也可节约血液资源。但目前临床不合理的用血现象仍然存在,少数临床医生将输血作为补充营养、增强病人体质的一种手段;还有一种较多见的不合理输血情况是给病人输“保险血”。所谓“保险血”就是指医生知道病人不一定需要输血,但担心病人病情变化,为保险起见,还是决定给病人作预防性输血。这种“保险血”看起来是为病人着想,但因病人并不是真正需要输血,所以实际上是增加了病人经输血感染传染病的机会。

“基于输血除了可以救治病人外, 还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播病毒性疾病这一事实,必须提倡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即只给患者输其需要的血液成分,避免滥用血而使患者冒不必要的风险,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此外,还要在临床上积极推广自体输血,倡导一些择期手术且符合自体输血指征的病人,在术前采集并储存自身一定量的血液以供手术中使用,减少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陈长荣呼吁:输血存在风险,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如必需输血,临床医生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把好医疗用血关口,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医疗风险,减轻病人的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生部称将逐步公开血液成本|献血|有偿用血|血液成本
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有偿?
无偿献血,为何用血有价?
媒体起底:在医院输血为何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组图)|窗口期|交叉配血
周长强:中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无偿献血 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