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年 图说工业】《城头山视窗》2019年"辉煌70年 讴歌新澧州”工业特刊之“70年 图说工业”

图片打造视角冲击,文字揭示精神内涵。

“70年·图说工业”栏目70年为,抒写澧县工业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精彩瞬间;以产业、企业、产品及工业人等多个具体方面为,聚焦工业战线上矢志爱国奉献、敢于拼搏创新的工业故事。

爱上一个城市的前提是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爱上一个行业也是。好的老照片能让历史还魂。这也许就是老照片存在的意义。图说工业,我们试图通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来寻找历史的回忆,重温昔日岁月。

为了得到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一次又一次上县工信局、县总工会、县史志办、县档案局、县统计局、县图书馆查阅翻拍有关资料,拜访县里龚道育、陈克发等老摄影家索求老照片,广泛向县内外老工业人征集图片资料,甚至驱车前往外地,从耄耋老人雷新康大师那儿拷贝图片……共获得老照片200余幅。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张张珍贵老照片,讲述的是历史,倾诉的是动人故事。在此,我们向所有为我们提供老图片的各位热心人士表示由衷的谢意!

澧县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纪略

        ◎庹登泉

编者按: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强调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这种经济大变革的背景下,澧县国有企业从1995年开始启动破产改制工作,至2008年结束,历时14年。经过14年的阵痛和艰难的工作,全县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退出国有领域,国有企业性质全部变为私有,原国有企业职工全部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澧县国有企业改革,可谓奏响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变奏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迅猛冲击下,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因受体制的局限、人员的压力、负债的困扰,纷纷面临停产歇业的窘境。特别是在2000年前夕,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出台了对国有企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改革政策。国务院国资委曾明确宣布,除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等领域的特大型企业不实行私有化外,其他企业都是“放”的范围,都可以实行私有化。在这种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县域经济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不得不有如凤凰涅槃一般,走破产改制之路,以求新生。

国企式微  全面踏上破产改制之路

澧县原有国有企业32家(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企业),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0家,分别是:澧县纺织厂、澧县氮肥厂、澧县印刷厂、洞庭缸套厂、澧县电机厂、澧县水泥厂、澧县酒厂、澧州机械厂、澧县刨花板厂、湖南省棉机厂(19867月下放给澧县管);国有商业企业13家,分别是:澧县日用百货有限公司、澧县针纺服装公司、澧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澧县糖酒副食品公司、澧县饮食服务公司、澧县食品公司、澧县蔬菜公司、澧县肉类联合加工厂、澧县雪飞食品厂、澧县商业综合公司、澧县进出口公司、澧县药材公司、湖南省金罗肉类联合加工厂(19977月移交澧县管);国有物资企业9家,分别是:澧县民用爆炸物品专营公司、澧县物资局王家厂供应站、澧县物资局建材公司、澧县轻工化工公司、澧县金属回收公司、澧县机电设备公司、澧县金属材料公司、澧县物资综合公司、澧县物资局经营开发公司。32家国有企业共有干部职工10342人,其中产业工人5893人。

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工业企业首当其冲。澧县的国有工业企业,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办“五小工业”(小氮肥、小纺织、小煤窑、小建材、小钢铁)时创办的,大都是资源性的工业。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服务农业。在破产改制前的二三十年里,这些企业曾为澧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10家国有工业企业大多是盈利企业。从1995年开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些企业纷纷进入衰退期。

第一个亮红灯的是澧县酒厂。1995年823日,是澧县酒厂300名职工(其中在职职工257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澧县人民法院依法向该厂下达民事裁定书,宣告澧县酒厂正式破产。

随后,1997年又有澧县印刷厂、澧县电机厂相继破产。

1998年,洞庭缸套厂宣告破产。

进入2000年,澧县的国有企业进入崩溃期,仅存的几家企业也频频告急,没有一家能正常运行,不得不停产歇业,纷纷申请破产。

创建于1969年的澧县纺织厂,通过不断努力拼搏,后来发展成拥有31000纱锭、10000线锭、2400头气流纺纱锭、200台制布机、3000多名职工的中二型企业。1994年,该厂曾创利税1500万元。从1995年下半年起,纺织行业受国际大气候影响,市场行情出现大滑坡,澧纺连续两年严重亏损。到1997年底,该厂便没有了自己的产品,全靠为客户加工维持生存。19985月,县政府组成工作组,为澧纺制定了“分块突围,分主经营”的改制方案,将澧纺分成“澧县经纬纺织有限公司”、“澧县气流纺织有限公司”和“澧纺水、电、气供应公司”三大块,将澧纺的主要资产以租赁的形式让三个公司进行生产经营,并单独登记注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此方案运行一年后,仍未挽回澧纺亏损局面。2000107日,澧县纺织厂召开职代会全员通过破产决议。20001016日,澧县人民法院裁定澧县纺织厂依法破产还债。

紧接着,澧县水泥厂于2001年3月破产,棉机厂、刨花板厂于2002年申请破产,氮肥厂、澧州机械厂于2003年破产。

在国有商业的大变革中,澧县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物资企业亦随之风云变幻。

始建于1977年的金罗肉类联合加工厂,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冷冻肉类受到市场冲击,于1995年被迫停产,513名在职职工下岗。到20018月止,该厂资产总值3490万元,负债4242万元,资不抵债,无法启动企业,200188日申请破产,2002年立案破产改制。

澧县药材公司创建于1956年,自1992年以来,由于医药经营市场逐步放开,公司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加上历史包袱沉重,导致企业连年亏损。到破产时,公司有在职职工97人,总资产330万元,而负债却高达1202万元。20021220日,公司申请破产重组。2003317日,澧县人民法院宣告澧县药材公司破产。

2000年,澧县肉类联合加工厂、澧县雪飞食品厂相继停产歇业,兰江百货大楼整体出让给民营企业开办丰彩超市。到2000年止,原商业局系统10家企业的3164人中,除去离退休的848人外,有2293人下岗(不含县财办主管的澧县进出口公司、澧县药材公司、金罗肉联厂),占在职职工的99%;总资产估价0.5亿元,负债却高达1.22亿元。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家不再提供平价的计划物资,澧县的9家物资企业开始经营艰难、亏损严重。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些企业均已资不抵债,相继关门停业。200589月,9家物资企业依次申请破产。

这些企业破产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的因素外,都是因为人员包袱过重,资金严重缺乏,产品没有竞争力,负债累累,加上政府财政不再包保企业的亏损,所以,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上不能与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抗衡,下不能与机制灵活的新生民营企业竞流,最终只得走破产改制之路。

因企施策  实施“两个置换”

面对上述严峻局面,县委、县政府迅速制订了企业改革方案,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破产改制的政策。

为了正确指导企业破产改制,1996年县政府成立了破产办;1998年元月成立“澧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98527日成立“澧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2000816日成立“澧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

为了使企业破产改制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1996年813日,县政府下发46号文件,对企业依法破产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2000年县委、县政府19号文件出台后职工安置费和养老保险费有所变动)。

1998年98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暂行规定》。

2000年730日,县委、县政府发布19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全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搞活企业,要通过卖、股、破等多种形式,买断企业产权,买断职工国有身份,将国有企业基本改变为私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该《决定》是指导全县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比较规范的文件。文件对改革的目标、形式、国有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的处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815日,县政府办印发《澧县国有企业转换国有产权实施细则(试行)》,使产权制度改革更具操作性。

在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澧县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县里出台的相关政策,统一部署,分类指导,采取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和因企施策、实施“两个置换”(企业置换性质,职工置换身份)的办法,将10家资不抵债的国有工业企业依法实施政策性破产(所谓政策性破产,是相对程序性破产而言的。政策性破产,是指企业破产时,所处置变现的资金首先用于安置职工补偿,剩余部分才还债;而程序性破产,是指企业破产时,所处置变现的资金首先要用于还债,剩余部分才用于职工补偿)。通过法律程序,10家资不抵债的国有工业企业甩掉了2.7亿元债务(其中纺织厂负债1.525亿元,氮肥厂负债6799万元,洞庭缸套负债1883万元),使深处困境的工业企业规范有序地退出了市场,解决了企业负债沉重、政府负担过重的难题;并通过处置、变现资产,使近6000名产业工人得到了安置。

澧县国有商业企业改制采取的是整体推进的办法,改革步履比较稳健。商业、物资两大系统的破产改制,依法甩掉了1.9亿多元的债务,使企业人员得到了相应的置换金,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

澧县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工作从1995年开始启动,至2008年结束,历时14年。经过14年的阵痛和艰难的工作,32家国有企业的资产全部退出国有领域,国有企业性质全部变为私有,原国有职工全部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是一段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演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国有企业曾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解决过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安宁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国为了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使我们国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必须推行市场经济。

在世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有中小型企业因种种原因无法应对这种大潮的冲击,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必然。不改革,企业包袱就卸不掉,资金就融不活,发展就没有动力和活力。对于当事者来说,破产改制是苦涩的,是阵痛的,但实践证明,改革是一种最好的前进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退休独生子女父母三千元奖励的公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内退问题的处理意见有哪些
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常德工业在产权改革中快速发展
摘自《企业改制中劳动争议案件问题之浅析》
破产 重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