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氏四步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附完整复位固定视频)
userphoto

2022.10.07 江西

关注

Gartland 分型在临床较为常用,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分为三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为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由于错位严重,很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如果处理不当,更容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遇到这样的骨折我们需要及时的复位,无论之后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及时的复位都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才发生骨折,肿胀不那么严重,复位更容易,能有效的复位也避免了搬动患肢时骨折端对血管、神经的继发损伤。

经过认真传承杨韵琴主任医师的正骨经验,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我们将复位手法归纳为杨氏四步复位法。下面以典型病例为例来详细讲解杨氏四步复位法。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8岁

简要病史:跌倒致左肘部畸形、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我院,拍片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

治疗经过:入院行杨氏四步复位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适时指导功能锻炼,最终预后良好。

外伤后患肢畸形、肿胀明显。

X线显示典型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杨氏四步复位法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四步来进行复位,归纳起来就是:一摆、二牵、三挤、四屈

一摆:就是将患肢摆放于一个有利于复位的体位,即前臂旋后屈肘九十度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摆放一个标准的解剖体位可以有效纠正断端的旋转移位

二牵:术者一手握持患肢前臂,另一手把持住肱骨内外髁处,屈肘九十度沿上臂纵轴方向持续牵引可以纠正断端重叠移位,同时牵引后通过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夹板作用可以相应部分纠正侧方及前后方移位。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牵引手法后肘关节畸形消失。

三挤:在一手维持牵引状态术者另一手通过前后方及内、外侧方的对向挤压复位纠正前后及侧方残余移位

四屈:完成之前三步复位手法后尽量将患肢极度屈肘到位,通过极度屈肘手法可利用肘后完好的骨膜及肱三头肌的牵张力,纠正骨折断端前后残余移位并使其对合紧密在屈肘的同时另一手握持肱骨内、外髁,尽量将骨折远端外翻桡偏,从而达到彻底纠正尺倾、尺偏和内旋移位的目的,降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

外敷药及固定方法

我院常规采用自制的蜂蜜绷带及三黄散外敷,如果没有外敷药建议用普通绷带均匀包扎患肢,有利于预防张力性水泡。采用小夹板固定,有利于防止骨折再移位及预防肘内翻畸形。

如果没有小夹板及对小夹板的运用不熟悉,可以在整复后直接用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屈肘70°邻肢夹角位,但应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及肿胀消退情况,及时更换石膏托。

放置后方棉垫及夹板肘后方放置的三角形棉垫是顺应肘前倾角的解剖形态,同时也是防止远折端向后再移位。

肱骨内上髁处骨折近折端外侧放置个方形垫,放置小夹板对向挤压固定,可有效预防远折端尺侧移位

最后安放锐角托板,固定患肢于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70°位

固定完成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及伸掌锻炼既有利于观察患肢有无神经损伤症状,又有利于防止肌腱挛缩粘连及肌肉萎缩。

固定完成后应详细检查患肢末梢血运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在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后拍片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指导患者进行握拳伸掌及耸肩功能锻炼。

治疗一个月后拍片复查显示左肱骨髁上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见骨痂生长。

伤后一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

但是测量鲍曼角发现角度达91°,大家都知道正常鲍曼角在64°至81°之间,提示患者有发生肘内翻畸形可能

采用肘关节可活动的外翻矫形支具佩戴,既可以开始功能锻炼,又可以预防肘内翻畸形

伤后三个月患者拍片复查左肱骨髁上骨折已愈合。

再次测量鲍曼角为74°提携角也完全恢复正常

患者伤后三个月的肘关节屈伸功能及外观完全恢复正常。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完整的复位固定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肱骨髁上骨折  杨氏复位
早读 | 如何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肘内翻畸形?看这篇!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学术探讨 | 杨氏四步复位法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 Gartland Ⅲ 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把手教你做手法整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