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BJS综述:2022年足踝外科最新研究进展!
userphoto

2023.02.24 江西

关注



临床评估与实践

1、患者报告结果量表:

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大量用于评估足踝手术结果的工具。Hansen等人总结了现有的17项踝关节不稳患者报告结局指标的验证和发展,包括常用的指标,例如足踝能力测量(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足功能指数(Foot Function Index,FFI)以及足踝结果分数(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ore,FAOS)。他们的分析指出,通过输入目标样本患者,仅针对3个量表可以建立踝关节不稳的严格内容效度,并且在这些量表中,只有FAAM使用了现代心理测量方法严格验证了结构效度。

研究者们越发认识到,许多常用的量表可能不是完全线性的,并且它们的特性可能在不同的患者群体中有所不同。Sutherland等人使用分布和锚定方法来明确踝关节骨性关节炎量表在283例患者(大型队列)中的最小重要差异。研究发现,对于老年患者,最小重要差异较小。该研究还发现量表范围内的可变性:轻度功能障碍和重度功能障碍患者的最小重要差异值高于中等功能障碍患者。

骨科医生们关注健康相关的测量结果,而医疗机构通常关注患者满意度的测量结果。这两种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很少被评估。Nixon等人发现这两种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弱。他们将Press Ganey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与经过验证的患者报告结果测量信息系统(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对足踝疾病患者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Press Ganey评分显示出强烈的天花板效应,其中64%的患者报告非常满意。较高的PROMIS身体功能评分与增加的Press Ganey评分仅微弱相关,而PROMIS疼痛影响评分与它们无关。

2、远程医疗:

在COVID-19大流行的环境下,远程医疗的适用性因专业而异。在足踝外科中,由于体格检查复杂,远程医疗的实用性可能会降低。Manz等人使用大流行最初几个月(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的队列研究了患者的观点。在Likert 5分量表中,远程医疗就诊的总体满意度(4.7分)仅略低于诊室就诊的满意度(4.9分),尽管差异显著。虽然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但90%的患者表示他们将会再次使用远程医疗的服务。



前足

1、脚趾短小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策略的进步可以为这类患者提供更多手术治疗选择,Yano等人报道了对10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保踝关节前足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在随访超过5年后,这些患者在自我管理足部评估问卷(Self-Administered Foot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SAFE-Q)的所有5个分量表中都表现出显著改善。在最后的随访中,患者的踇外翻角和跖骨间角也有明显改善。作者报告了患者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0%,踇外翻畸形复发率为10.5%。该研究发现患者的第一跖趾关节炎发生微小进展,短小脚趾复发性脱位发生率<10%。

在一项对接受保踝关节或关节融合的前足重建手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的研究中,Shimomura等人发现接受这两种手术的患者,他们的SAFE-Q评分和影像学结果显著改善,随访1年时组间的SAFE-Q评分无显著差异。

2、踇僵直:

一项研究在接受骨赘切除术(cheilectomy)和Moberg截骨术的患者中比较了使用聚乙烯醇内植物(n=72)或使用非聚乙烯醇内植物(n=94)的效果。在平均37个月的随访中,使用非聚乙烯醇内植物的患者表现出显著更高的PROMIS身体功能评分和显著更低的PROMIS疼痛强度评分。聚乙烯醇内植物组中有3例患者(5%)需要再次手术,而使用非聚乙烯醇内植物组中有1例患者(1.4%)需要再次手术,但差异不显著。

Emami Razavi等人将50例第一跖趾关节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标记引导或超声引导下第一跖趾关节关节内可的松注射治疗组。随访6周时,两组患者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中均表现出相似的疼痛减轻和改善效果,表明这两种注射方法都非常有效。

3、踇外翻:

对合并跖内收的踇外翻患者进行手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Choi等人回顾了173例接受近端Chevron截骨和Akin截骨的踇外翻患者,比较了合并跖内收(42例足)和不合并跖内收(131例足)患者的术后情况。在中位随访32个月时,作者发现两组间踇外翻角和跖骨间角的改善没有差异。然而,跖内收组的复发率明显更高(28.6%比6.1%)。在类似的文献中,Conti等人报告了他们在合并跖内收(n=41)和不合并跖内收(n=106)的患者中使用Lapidus手术矫正踇外翻的经验。跖内收组的翻修率明显较高(7.3%比0%),但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此外,未观察到两组患者的术后PROMIS评分有显著差异。

了解第一跖骨(first metatarsal,M1)轴向旋转的自然分布可以作为骨科医生计划去旋转手术的规范参考。通过测量正常足负重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的跖骨旋前角和α角,Steadman等人发现跖骨旋前角的平均M1轴向旋前为2.1°,α角为6.1°。同样,Najefi等人测量了正常足负重CT扫描的轴向M1旋转,发现平均跖骨旋前角为5.5°,平均α角为6.9°。

Bakshi等人试图在196例足的负重位CT扫描中研究后足对位和M1旋转的关系。后足外翻与更大的M1旋前相关,后足内翻与更大的M1旋后相关。尽管无法明确因果关系,但作者注意到扁平足畸形患者和内翻足畸形患者的后足对位与M1旋转之间存在联系,并提醒骨科医生在计划复杂的重建手术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Unangst等人比较了接受跖骨干截骨或Lapidus手术的踇外翻患者恢复跑步的比例,两组患者之间的术前人口学特征和踇外翻角度相似。总体而言,接受截骨术的35例患者中有27例(77%)和接受Lapidus手术的16例患者中有13例(81%)恢复了跑步。在术后恢复跑步的能力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一项比较微创Scarf截骨术和开放Scarf截骨术治疗踇外翻的随机试验中,Torrent等人发现,在21个月的平均随访中,两组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参数没有显著差异。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16.7分钟比26.1分钟),辐射剂量显著增加,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2.3比3.7),两组患者之间的AOFAS评分无差异。

两项大型病例系列探索了微创chevron和Akin截骨术用于矫正踇外翻的结果,在至少2年的随访中,Lewis等人发现,在292例患者中,各项影像学参数、VAS疼痛评分和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的各个领域都有显著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复发(0.9%)。同样的,Neufeld等人报告,在平均11.2个月的随访中,94例患者的所有影像学参数和VAS疼痛评分都有显著改善,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报告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踝关节和后足

1、重建:

在Lim等人的研究中,他们回顾了29例内侧踝关节炎患者的踝关节在踝上截骨术后未接受骨髓刺激处理的结果。该研究者们在患者接受截骨术后至少1年时对患者进行第二次关节镜检查。在29例踝关节中,26例(89.7%)有内侧间室组织再生的证据,该研究没有发现再生组织分级与VAS和AOFAS评分之间或组织分级与影像学拍摄角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作者发现再生的组织具有软骨外观,但作者未对其进行组织学分析。作者表示,踝关节术后负荷再分配可能是临床结果改善的原因,其次才是组织再生。

在251例接受单一骨科医生进行的保踝关节手术患者中,作者发现在术后平均随访4年时,术前X光片上踝关节间隙<2mm的患者(43例)在FAAM上的自我报告功能明显低于踝关节间隙≥2mm的患者(208例)。通过该研究,作者发现踝关节外科手术后的功能与术前X线片上踝关节间隙之间存在联系。

2、关节置换:

两项研究评估了全踝关节置换(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术后踝关节僵硬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Ruiz等人使用3组件假体(Hintermann系列H3)并分析了TAA术后的活动。踝关节平均活动度从术前的31.3°增加到随访1年时的33.9°(p<0.05),并在随访5年时下降到31.9°(p<0.05)。经皮跟骨轴向延长(63例踝关节[18%])对踝关节的活动度没有影响,术前活动度较低的踝关节术后活动度改善较大(p<0.05),这项研究使用测角仪进行测量,这限制了该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另一项研究对33例接受TAA(28例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全踝关节置换假体[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TAR],5例采用Salto Talaris假体)治疗的患者的步态数据进行了回顾,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7.6年,术前活动度可以预测术后活动度。然而,活动度最差的踝关节在TAA术后活动度中表现出最大百分比的增加(68%)。活动度差的踝关节在步态参数(功能)方面也表现出最大相对和绝对的增加,因此在最终随访中活动度差和活动度好的踝关节之间步态没有差异。

在2065例接受TAA的患者中,Cunningham等人发现28例(1.4%)患者在首次手术后需要皮瓣覆盖手术。高龄、较高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糖尿病、肺部疾病和接受过更多的额外手术与需要皮瓣覆盖手术的可能性显著相关。

Escudero等人比较发现,在接受患者专用器械(n=51)和接受非患者专用器械(n=16)的TAA中,患者踝关节的术后影像学对位没有差异,完全对位的踝关节数量也没有差异。该研究使用的是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的数据,这些医生的手术技术不太可能从患者专用器械中受益。

Fletcher等人回顾了475例接受TAA且平均随访近5年的患者。他们发现女性患者更可能患有炎性关节炎(13.7%比2.8%;p<0.01)。女性患者的术前患者报告结果更差,非翻修再手术率更高(32.2%比22.6%;p=0.0191)。但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患者报告结果和内植物存活率相似。

Assal等人比较了171例接受活动平台踝关节置换(Salto假体)的患者和131例接受固定平台踝关节置换(Salto Talaris假体)的患者。该研究的优势包括,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系列研究,比较来自同一制造商的类似假体,并由同样的2位骨科医生实施手术,没有患者失访。在3年的随访中,再手术率没有显著差异(31例活动平台假体和14例固定平台假体)。然而,作者报告称,活动平台假体组的假体翻修率高出3倍,无再手术的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活动平台假体组为87.1%,固定平台假体组为91.6%)。

Halai等人回顾性地比较了在新的TAA前内侧入路推行前后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伤口并发症情况。在他们660例TAA病例的系列研究中,所有重大伤口并发症均发生在采用直接前路的患者身上。新的前内侧入路在21例具有≥2个危险因素(吸烟、冠状动脉疾病、炎性关节炎、踝关节前方有既往手术瘢痕或踝关节前方有植皮史)的高危患者中实施,这些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

3、关节融合术:

Konovalchuk等人回顾性地分析了100例跟骨畸形愈合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与距骨偏角较大的患者相比,距骨偏角<6.5°的患者AOFAS后足评分更差(57.3比81),VAS疼痛评分更差。作者建议对距骨偏角<6.5°的踝关节进行距下牵引骨块融合和/或跟骨截骨的距下关节融合,距骨偏角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距下关节原位融合。

一项涉及381例关节、242例关节融合手术的研究表明,吸烟是骨折不愈合一个可改变的、剂量依赖性的危险因素。吸烟者骨折不愈合的相对风险为5.81(p<0.001)。戒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骨折不愈合风险没有差异。重度吸烟者(每天超过10支香烟)的骨折不愈合率显著高于轻度吸烟者(每天≤10支香烟)。

Chopra和Crevoisier对12例接受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12例接受胫跟关节融合术的患者和12例对照组被试进行了步态评估。通过对48个参数的双边比较显示,踝关节融合术组的29个参数和胫跟关节融合术组的16个参数显示患者的步态显著不对称。手术组患者之间的健康问卷结果相似,表明功能状态相当,胫跟关节融合术似乎不会导致更差的步态结果。

4、创伤:

Pilskog等人回顾性地比较了43例通过后路治疗的后踝骨折患者和43例接受传统间接复位(大多数没有接受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后路组接受下胫腓联合固定的比例较低(14%比49%;p<0.01),两组患者之间患者报告结果或踝关节活动度没有差异。在一项对160例伴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的多中心研究中,后踝骨折的大小占整个胫骨踝穴中的百分比在CT扫描中显著大于在X光片上(平均差异,6.7%;p<0.01)。固定后踝骨折块时,下胫腓联合固定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分别为9.6%和34.9%;p<0.01),作者建议对后踝碎片大于小撕脱伤的病例进行CT扫描。

Gregersen和Molund在149例患者中比较了伤侧踝关节与对侧踝关节的胫距关节匹配程度,被认为是踝关节稳定(SER2[旋后外旋型])或踝关节部分不稳定(SER4a[间隙有应力,但在负重X光片上匹配程度可])的患者被允许在功能性矫形器中承受负重。骨折愈合后,组内或组间患者的伤侧和对侧踝关节的内侧间隙无差异,然而这项研究受限于没有患者报告的结果,并且随访时间很短(12周)。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White等人比较了年轻患者(平均年龄42岁)使用螺钉(63例患者)或钢板(62例患者)固定腓骨骨折的效果。随访1年时,各组患者之间的Olerud和Molander评分(p=0.621)无差异,并且各组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无显著差异。

Del Balso等人在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接受下胫腓联合闭合复位螺钉固定(29例患者)或下胫腓联合开放复位、前下胫腓韧带(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iTFL)修复、螺钉固定(21例患者)患者的影像学和功能结果。他们通过术后CT发现,AiTFL组的下胫腓联合复位效果显著更好。两组患者之间的总体功能评分没有差异,但在12个月时,AiTFL组患者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的穿鞋评分和FAOS评分的生活质量分评分显著提高,作者指出,这可能是下胫腓联合复位效果改善的结果。



截肢和假肢

Oswal等人对严重下肢畸形的患者接受距下关节融合(27例)、距骨切除和胫跟骨关节融合(8例)或膝下截肢(16例)治疗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功能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或满意度没有差异。

在Mioton等人的研究中,43例接受靶向肌肉神经再支配治疗的患者有33例可在1年时接受了随访。残肢疼痛的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分从6.4下降到3.6,幻肢疼痛从6.0下降到3.6(p<0.05),PROMIS疼痛强度和疼痛干扰评分也显著改善,上肢和下肢功能评估显著改善,但不存在临床重要差异。

Peterson等人比较了10例在单侧下肢创伤后使用储能、被动活动、足踝矫形器(passive-dynamic, ankle-foot orthosis,PD-AFO)的现役军人与15例匹配对照现役军人的跑步参数。使用PD-AFO的患者跑步时的敏捷性和自我感知功能较差,但拥有与对照组相似的速度和跑步生物力学表现。作者建议,PD-AFO可能会帮助一些受伤的军人恢复到与无外伤史军人一致的直线跑步水平。



运动性损伤

用缝合胶带增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的适应症仍不清楚,在一项Ⅱ级随机试验中,Kulwin等人发现,与单独使用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的患者队列相比,接受改良Broström手术并采用缝合胶带增强的患者队列自我报告恢复到受伤前活动水平的时间快4.2周。然而,患者队列之间存在人口统计学差异,暗示可能需要谨慎对待研究的结果或患者队列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初始功能障碍。与缝合胶带增强组患者相比,无缝合胶带增强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5.1岁,女性患者多24%,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有学者担心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可能无法在所有的患者群体中获得良好的结果,Lee等人发现,在平均7年的随访中,与平民相比,现役军人接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后报告的结果更差。作者推测,对军人的高要求以及军事医学与工伤赔偿具有相似性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文献继续证明了用于治疗距骨骨软骨病变的生物增强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结果有所改善,但没有验证出临床获益。在一项Ⅲ级比较系列研究中,Drakos等人评估了接受微骨折或使用与骨髓抽吸浓缩物混合的微粉化细胞外基质治疗患者的报告结果。两组患者的报告结果没有差异,但使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量表的MRI评分在生物修复组中显著更高。Camurcu等人在类似的回顾性比较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微骨折组和微骨折加壳聚糖-磷酸甘油与外周血混合物组患者几乎报告相同的阴性临床结果。Park等人发现在189例最初对微骨折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患者报告结果在10年时仅中度下降。平均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7.11改善至1年时的1.44。10年时,平均VAS疼痛评分上升至1.99,但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单纯的微骨折治疗可能发挥比既往认为的更持久的改善作用。



进行性塌陷的扁平足畸形

Myerson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命名法来描述扁平足畸形并伴有相关的胫后肌腱病理变化,以解决既往分类中不一致的问题。“进行性塌陷扁平足畸形”的名称及其伴随方案提示骨科医生该疾病不遵循可预测的线性进展,并且包含不同的塌陷模式。该名称已被骨科医生迅速接受,但详细的分类方案在发布时专家组没有对该分类方案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可靠性进行心理评估。鉴于体格检查存在主观性和该分类方案包含影像学评估,这些指标对其的推广至关重要。

负重位CT扫描有可能为扁平足和高弓内翻足的静态对位提供新的见解,Arena等人试图将通过负重位CT扫描测量的后足对位新测量值与通过X线测量的后足对位较旧测量值联系起来。两种方法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两种影像学技术的测量结果都非常可靠。与负重位CT测量相比,X线测量更倾向于内翻,显示该方向的跟骨力臂为3.9mm。

现在负重位CT扫描可以可靠地用于评估距下关节的中间关节面,并且de Cesar Netto等人明确中间关节面代表了一个特别敏感的位置,可以检测进行性塌陷扁平足畸形中的早期环距半脱位。Barbachan Mansur等人进一步表明,中间关节面半脱位与足踝偏移相关,这是一种在负重位CT扫描中对整体后足对位的公认测量。27.5%的中间关节面半脱位代表与较高的足踝偏移值相关的阈值,表明后足塌陷。

在后天性扁平足畸形中,弹簧韧带修复的必要性仍存争议。Raikin等人回顾性地比较了合并弹簧韧带撕裂(35例)和无合并弹簧韧带撕裂(51例)的患者接受扁平足矫正的结果。所有合并弹簧韧带撕裂的患者均接受修复治疗。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骨科医生们已开始将微创技术应用于扁平足重建,Coleman等人回顾了189次微创跟骨截骨术,其中159次使用Shannon钻进行。总体上发现7%的患者会发生骨愈合并发症,但绝大多数发生在接续的一系列病例中。最后的30次截骨术是通过使用新开发的微型往复锯微创技术进行的,该技术可以实现普遍的骨愈合和同等的矫正效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踝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
早读 | 急性踝关节扭伤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
早读 | 平足症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足踝外科前沿进展
足底无力感来袭?这套“扁平足”自我康复方案请收藏!
使用ICB矫形鞋垫轻松治疗:内外扭伤、外侧疼痛和前足外翻畸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