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替孩子们规避痛苦和挫折,它们对大脑的发展至关重要

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相信许多人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兔子在拔萝卜,一个兔子很厉害,每个萝卜都拔得很轻松,一下子就装满了带来的小篮子;而另一个兔子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办法把土地下的萝卜拔出来。是它不努力么?是它没有天赋么?

答案也许都不是,它也许正在攀登一个高峰。

其实,这就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瞬间,他们痛苦、他们挣扎,这些都是 TA 成长过程里的重要节点,孩子们可以通过犯错和挣扎,去锻炼自己的大脑,坦然地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这样他们才更有可能在未来以一种不受限地态度去面对生活,去面对学习,获得更大的突破。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在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不用在当下和未来苦苦挣扎。但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一项研究显示,奋力挣扎对于精通某一门知识来说极为重要,世界上那些获得极高成就的人士,往往也是拥有最多痛苦挣扎经历的人。

最近,我把这一研究结果告诉越来越多的人,有趣的是,很多人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犯错有助于大脑的成长和连接,如果在成长过程里,我们丝毫不需要「苦苦挣扎」,那么结果就可能是学不到任何东西。而那些看上去「痛苦」的奋力挣扎不仅对于大脑有益,而且如果一个人一旦了解了「挣扎」的价值,他们的学习潜力会被释放。

而这个规律之所以需要这么久才被意识到,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总是习惯于去帮助孩子跳过困难,不用经历痛苦,然后慢慢忘记了这个情绪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现在有一个学生盯着我,对我说「这真的太难了」,我会很高兴地对他说:「那可真是太棒了。」

再和大家分享一项针对于数学教学的全球研究,在观察世界各个不同地区的数学课堂之后,我们发现日本的数学老师会让学生在 44% 的课上时间里处于要拼尽全力的状态,而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这一时间少于 1%。

图片来源:unsplash

而且这两个国家的家长和老师们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例如在美国,老师和家长会欣然参与进来,告诉学生们该怎么做、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不用在那里独自痛苦。这么做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犯错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一新的科学概念还未广泛传播,而我们(美国)的文化总在告诉我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感到难受,应该冲上前去帮助他们,但这有可能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也有可能是很多美国孩子觉得数学难以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犯错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对成年人、以及所有类型的工作都同样适用。我最近在创作《不设限的头脑》(Limitless Mind)一书时,采访了 62 位不同背景的受访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讲述了类似的经历:去开会时特别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所知甚少。当我告诉他们奋力挣扎的重要性之后,如今他们会自豪地出现在会场,告诉别人「我确实不懂,不过我会去搞懂的」

他们展示了一种具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心态,这对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有益。而一旦我们停止了这种伪装无所不知的把戏,完全承认自己有「无知」的地方,并且愿意与这些不确定性共处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会发生。

几年前,我在一个营地给中学生上数学课,当时有一个女孩十分突出,虽然她的思路几乎都是错的,但她总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为自己的想法进行辩论,逼迫自己得出更好的思路。如果我们用一个过去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孩子的话,她很可能会认定她是低成就者。但事实上,她是那年夏天我们教的 84 名学生中进步程度最大的一个。在经历了 18 节奋力挣扎的课程之后,她在数学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提高了 450%。

这是我们在课上教学生做的: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拼尽全力苦苦挣扎的过程,我们会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犯错是有意义」的。这些都是在帮助这个女孩建立对于「痛苦挣扎的过程」的良好感觉,乐于接受这一过程,然后从中受益。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会告诉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奋力挣扎时和犯错时都是我们大脑获得自由的最佳时刻。后来,当他们再次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会想方设法把这一问题推演到到另一头的美妙境地。如果学生一脸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这太难了。」我会说:「这太棒了,这种『难』的感觉表示你的大脑正在成长、变强。」

如果我们想达成创造性的成就,就必须要适应犯错和奋力挣扎。

2016 年,两名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解开了一个未解的数学难题,震撼了数学界。许多人认为他们十分鲁莽而大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他们适应「犯错」和「挣扎」,他们的大脑获得了自由,而这种头脑中的自由帮助他们得出了更好的、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数学上,出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小学数学中孩子最常犯错的典型题 例题 解析
英国“取经”中国数学课,这位斯坦福教授却倡导要“向西走”
打骂孩子,竟然会改变孩子的大脑?!
为什么学霸不在乎智商,反而是学渣把智商看得很重?
到底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