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碑《张黑女墓志》 单字放大版(第五部份)



《张玄墓志》自然恬淡,现锋颖而厚重端庄;笔画峻利疏朗;行笔稳静,绝无娇柔造作之意,收笔放锋,并不着力而更现凝重宁静。雄强一般表现为线条的粗实浑劲,沉着涩动,起笔与中段的起伏不大,即以按笔为主,按中少提,如《张猛龙碑》《嵩高灵庙碑》等名刻均是。《龙门造像》一类的刻石,虽入笔尖处已见用笔精密的趋势,但刀刻迹明显,笔路仍按多提少。而《张黑女墓志》用笔轻灵,书、刻俱佳,在众多北碑刻石中卓然鹤立。该志的用笔特征:

一是中侧并用,方圆兼施

《张玄墓志》的笔法,笔法中锋与侧锋并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善用锋是南帖的优势;而《张玄墓志》北碑南相的直观因素,其笔画的入处和出处都体现了用锋的细腻精密。如许多横画露锋轻入,一些撇画、竖画等则笔缓尖出。此外,有些笔画中提按明显,线迹虽细,但不缺乏力感,陡然使点画增加了灵动与生气。因此《张玄墓志》能刚柔相济,同时具备了既骏利又圆浑、既雄悍又清丽的艺术特色。

二是横平竖直,不僵不滞。

统观南北朝真书,并不都是横平竖直的。如《郑文公碑》结体正,但横竖多波动、涩进;《张猛龙碑》则取纵势,横多取斜势,通篇字左倾右仰,给人以活泼飞动的感觉。而《张玄墓志》结体取隶法,故多横平竖直,但其难得之处在于平而不滞,直而不僵。横画特见功夫,如包慎伯所谓“中实之妙”,以其质的变化来求骨力、古朴和气韵。何绍基在评论包慎伯写北碑的造诣时指出:“以横平竖直四字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体。”

三是风骨内敛,自然高雅

《张玄墓志》自何氏推崇以来,因其书法精到,备受书界重视。不难看出,其字笔画显得精巧别致,却又不失变化之妙。如竖钩,写得精巧,含蓄有力,且出锋短小,唐时欧书中多见此法,如君子藏器,含而不露;竖弯钩则不方不圆、刚柔相济;戈钩则阿娜多姿、生动飘逸,做到为戈必润,寓柔于刚,寓拙于巧。可以说,在长短、粗细、轻重、奇正、刚柔、虚实、含露、顺逆诸方而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笔笔精到。形具而神生,正是通过结体、节奏对每一笔、每一个字的形质的精心构造,才使其书法达到了风骨内敛,自然高雅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四是化入篆隶,神韵风骨

《张玄墓志》己是较成熟的楷书体,其用笔收敛,兼带隶意。在一些字的横画起笔、收笔时,仍有隶书之状,一些字的撇、捺、竖钩、弯钩的写法仍见隶法。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说:“子贞功甚深,然撇放而捺敛,皆出自《黑女志》。”横折处有方有圆,有的横折处用顿笔,顿后成方;有的横折处用篆法,弯转自如;有的横折处转顿结合,先顿后转,亦方亦圆。为了丰富同一笔画的变化,往往在一些笔画中参以篆隶笔意,又别于唐人楷书,以求得此碑的神韵风骨。

五是用笔厚重,形质拙实。

《张玄墓志》有北魏厚重特点,又有钟繇拙实遗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说:“六朝笔法所以过绝后世者,结体之密,用笔之厚,最其显著。”这两点在《张玄墓志》中得到很好体现。在评《张玄墓志》时说:“《张黑女》如骏马越涧,偏面而骄嘶。为质峻偏宕之宗,《马鸣寺》辅之。”叹曰:“《子游残石》有拙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所从出也”,“《张黑女》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出于汉《子游残石》;《马鸣寺》略近之,唐人寡学之,惟东坡独肖其体态,真其苗裔也。”

六是外貌秀美,刚柔相济。

北碑多为刀锋犀利,方笔质朴,侧笔直率,《张黑女墓志》也是如此,该碑刻工精良,侧锋契入,由侧转中,刻工下刀如下笔,将方切利落和中含饱满较好统一于线条的运行之中,充分显示了此刻用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及灵活性。结体内紧外放,体貌秀美。

七是点画轻盈,行笔顺畅

《张黑女墓志》的点画写法,常运用行书用笔,不同于北魏时期的墓志。其点画常用行书的连接写,使用笔轻盈流畅,不呆板滞凝。比如上下点连写,如“禄”、“於”、“雨”、“泯”;平行点连接写,如“驰”、“德”、“然”、“纯”、“黑”。 都是运用行书用笔,生动明快。

【图文来源网络收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张玄墓志》的书法艺术
孟云飞论东晋西晋书法
书法讲座 | 北朝经典碑刻技法指要(8)
殷子悦 丨 试论欧阳通对欧体楷书的继承与发展
书法基础知识---楷书
魏碑书法详解,写好魏碑需要了解这几个特点和写法,就会豁然开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