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武汉之三   烽火硝烟暗红旗,长江浪卷残阳西
userphoto

2022.08.09 湖北

关注

在武汉之三   烽火硝烟暗红旗,长江浪卷残阳西

1926年,外婆在武汉学习,活动期间,外公其实也在武汉黄埔一期学习。外公叫张种民,在我脑海里没什么印象,外婆从不提起他,感觉他不是什么好人,在旧社会他很有钱,我想那不是刘文采,就是南霸天,这些人剥削农民,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从内心憎恶这些人,因此,内心经常无视他曾来过地球。

直到我上高中,没跟外婆住一起,时常抽空去看望她,她那时已快七十了,还去给人做保姆。真恨自已没能力去帮助她。一天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家来了几个家乡人在劝说外婆回石首。党的政策来了,对没收的黄埔军校军人的财产登记退还,要外婆回去认领,他们手续都准备齐全了,只等外婆去签字。外婆说,我从来没依靠过他过生活,也不需要他一分钱的财产,这些钱财收了就收了,造福人民,我不需要。我忙问,有多少钱?那些人说,不少,整个一条街都在他名下。我说,外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要?去要回来吧,外婆说,你不懂,人要自食其力,不要只看到钱。后来又来了好几拨人劝外婆,都是外婆家的沾亲带故的人的后代,可外婆硬是没去领这些钱,他们都有些憎恨外婆了,不再来往。

后来在外婆亲属口里得知一些情况。得知黄埔学员家产退还的消息,他们专门自费去广洲找到外公资料,拿到了军校办事处的证明材料。可以由家属签字领回财产,毁坏的可按实物价值折算成现金退还。在学员名册登记册上,外公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学员,叫张种民附名耻民,时年23岁,根据外婆家乡人讲到的关于他的零星事情,和我查找的一些史料,大致可以还原当年外公的一些风貌。

1926年7月外公时年23岁,入黄埔军校武昌第一期学习,因武昌当时是大革命圣地,并由共产党主导,在共产党推动下,广洲第五期学员由恽代英领导,移师北上,与武昌第一期学员合并,统称黄埔五期,黄埔五期学员生于风云突变之际,毕业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学员分成两派,兵戎相见,一部分坚定跟着共产党,一部分经内部博杀后投奔南京将介石,一部分学员不忍战友自相残杀退出战斗,解甲归田,外公就是这类。

黄埔五期的毕业典礼也分为两地,一部分在武昌,由恽代英主持,一部分在南京由何应钦主持。因五期学员涉及"中山舰事件",奔赴南京的五期学期不被信任,不少被南京当局剿杀在路上,真正留下来不到三分之一,当年石首入学黄埔五期的有九位同学,因国共分家,学员分裂,内部兵戎相见就有七位学员徇职,真是烽火楼台暗红旗,长江浪卷残阳西,场面相当惨烈。五期在国民党将糸中始终被排挤,五期无名将是军中共识。除郑庭笈,廖耀湘再无名将。而在共产党这边五期学员中出了陶铸,许光达,张宗逊,宋时轮,赵一曼,郭汝槐等名将,英雄辈出。

五月汪精卫政变,后国共分岐更大,一部分学员由恽代英领导奔赴江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然后上了井岗山,走上了救国救民,建立新中国的道路。

1927年下半年,外公与外婆成婚,初期和顺,后来外公在外经营生意,应酬见多,吃喝嫖赌样样来,外婆敢怒不敢言。外公稍有不如意,就用枪指着外婆,你这个共产婆子,不是我救了你们,你们全家都性命难保,这话也是事实,外婆也无法反驳,很多事只能顺从他。外婆父亲的学生,当时任石首县教育局长,知道外婆的学识,聘请她为小学校长,外婆怕外公不同意,就请教育局长跟外公说情,局长晏请外公,说了这事,外公常年在外面跑,见识多,这方面还算开明,也就同意了,从那以后,外婆自食其力,从未向外公要一分钱,有孩子后,外公也只给孩子学费和生活费,多余的钱外婆一概拒绝。抗战时期,外公也还有点爱国意识,日本人打过来,把他经营的茶楼,绸缎庄全部炸毁,他意识到,没有安宁还境,赚再多钱也没用,一阵炮火就灰飞烟灭。于是战友一召喚,他又策马从军,与战友对酒才知,他们认识的五期学员己所剩不多,经过军事专业训练者寥寥无几,军事人才奇缺,外公一去便被任命为团长,开赴宜昌守卫。南京沦陷,武汉失守,外婆因自己武汉求学的事,给叔伯家造成影响,一直带着负疚感,抗战时谢家叔伯过世,家里的五个孩子没人管,她只好带着五个至儿和自家的两个孩子一路向西流浪,也来到宜昌,她带着孩子想去与外公见一面,听说他部队住在教军

场,即现在的宜昌市商校,去后一问,才知道他住在北正街某民房,外婆过去找到住址敲门,见一妖艳女郎开门,外公从屋里出来,堵在门口问,你们怎么来了?这是非常时期,我军务在身,以后不得再来,硬是没让她们进门就让外婆走了,外婆和一群孩子露宿街头,有时饭都没得吃,突然她想到石首基督教神父也准备往迁往重庆,在小学任校长期间,她认识了查理神父,她觉得基督的教义,有很多地方与共产党主张一样,救民于苦海,渡人以劫难,帮助别人,修身自好,于是成为了基督教信徒。

在宜昌逗留的几天,她找到宜昌基督堂,询问石首的查理牧师,对方告诉她,查理牧师已去万县,并收留她和七个孩子在教堂过夜,并给她们饭吃,渡过了暂时困难。后来她逆江而上,去了万县,找到查理牧师,查理牧师曾教过外婆钢琴,留外婆在教堂唱诗班弹钢琴,但七个孩子负担实在太重,几个月后,外婆在教堂碰到原来在九江读书的同学来做祷告,同学久别,万分欣喜,一打听,她在儿童保育院做保育员,是宋庆霖抗战时创办的,专门收留流浪儿童的公益组织,外婆十分高兴,可以解决七个孩子的吃住问题,于是告别牧师,来到保育院做保育员。

战事吃紧,日军已攻陷宜昌,外公随胡链部参加了石碑保卫战,这是国民党引为骄傲的一战,也是外公一生的高光时刻,他一生没做过什么好事,但这一仗可以是他引以为荣的亮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深处的爱
想起一个叫露芹的小女孩(一声叹息)
外婆放学了
儿时记忆·乡愁
我的外公
山与水相依缘聚缘散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