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逻辑实证主义

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流派。又名逻辑经验主义。核心是维也纳学派。形成和发展1922年,德国哲学家、科学家 M.石里克在维也纳大学担任为E.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教授后,A.汉恩、K.赖德迈斯特、P.弗朗克和O.纽拉特等人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的新发展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当时参加这个小组活动的还有R.卡尔纳普、 K.门格尔、R.von 米塞斯、F.韦斯曼、V.克拉夫特、H.费格尔以及K.哥德尔等人。20年代末期,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人在“石里克小组”的基础之上建立维也纳学派,成立了马赫学会,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

正文

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流派。又名逻辑经验主义。核心是维也纳学派。

形成和发展

1922年,德国哲学家、科学家 M.石里克在维也纳大学担任为E.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教授后,A.汉恩、K.赖德迈斯特、P.弗朗克和O.纽拉特等人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的新发展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当时参加这个小组活动的还有R.卡尔纳普、 K.门格尔、R.von 米塞斯、F.韦斯曼、V.克拉夫特、H.费格尔以及K.哥德尔等人。20年代末期,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人在“石里克小组”的基础之上建立维也纳学派,成立了马赫学会,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

维也纳学派除了继承D.休谟、A.孔德、J.S.密尔和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基本观点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论的创立和量子物理学的新发展为它提供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G.弗雷格的巨著 《算学基础》(1884)开始被重视,B.A.W.罗素与A.N.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1910~1913)的出版以及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1918)和 L.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1922)等著作,对它都有重要的影响;以H.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波兰的“华沙学派”、A.J.艾耶尔、韦斯曼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在英国的哲学活动,促进了维也纳学派及整个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运动在欧洲的传播。30年代中期以后,石里克被枪杀,法西斯加紧了迫害行动,维也纳学派实际上已经解体,许多主要代表逃到美国。由于卡尔纳普、弗朗克和费格尔等人在美国继续宣扬和发展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它与美国的实用主义、操作主义和自然主义开始合流,逻辑实证主义在国际哲学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注意,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国际哲学潮流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逻辑实证主义经历了几十年的变化和发展,已经失去了它在维也纳时期的面貌,但在当前西方分析哲学中仍有相当的影响。

反对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传统,但与休谟或密尔的经验论有所不同,它并不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感觉,认为它只依赖于公认的实验证实。逻辑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学,但不象孔德和马赫那样,认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只认为它是“无意义的”。逻辑实证主义否认存在实体、上帝、自由和必然等所谓“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认为不是存在这类问题而不能解决,而是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或者只有一些所谓“似是而非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在方法论上,无论是休谟还是马赫都忽视逻辑的作用,仅以心理分析为其方法论的根据,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因此它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虽然老实证主义者提出“反形而上学”,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形而上学之所由生、问题所在及其解决的方法。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乱用语言”所致,是一个关于意义的问题,因此解决它们的方法不应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而应用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他们断言,要把哲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必须以“一种哲学结束所有的哲学”。这样的“一种哲学”主张,真正的哲学论题不涉及自然或社会,只谈语言或语言应用。他们指出,哲学是以研究语言的有无意义为基础的,它的任务并不在于提出命题或建立命题体系──理论学说,而在于逻辑地分析和阐明科学中的概念、假设和命题的意义,从而使形而上学的思想混乱得到澄清。

逻辑实证主义者宣称,相对论中的同时性定义是澄清关于时间、空间的形而上学概念的一个典型实例。他们指出,A.爱因斯坦主张借助于光信号说明 “被空间所分开的事件的同时性”的意义,因为这是经实验证实了的。但是如果我们主张,在这种借助光信号所确定的“相对同时性”之外,还有一种哲学的“绝对同时性”,它和任何可观察的信号完全无关,而是自在自为的,那么这个“绝对同时性”由于排斥了任何证实的条件,即排斥了它之为真或为假的逻辑条件,便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了。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以此证明:一切形而上学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体系都是以类似的思想为根据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主张把形而上学问题归结为语言的问题,并用逻辑分析方法阐明它,认为这就不仅能了解它所以产生的原因,同时还能把它作为“无意义的”从科学中清除出去。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并不认为形而上学完全无意义,只是认为它没有传递实际知识的意义,仅仅具有激动情感的意义,多少有点象诗歌、艺术和音乐那样。因此,他们对形而上学的结论是:它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但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它只能作为艺术作品,但不能作为真理来评价。在他们看来,所谓形而上学所包含的,有时是科学,有时是诗文,事实上却没有什么形而上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知识|维也纳学派
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与极端
冯赖特:分析哲学:一个批判的历史概述(上):哲学在线
18-2逻辑实证主义
【卡尔纳普哲学系列Ⅱ】为什么要逻辑实证呢
分析哲学与逻辑实证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