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天地】 脚踏食地·去了海口没看海,光顾着饱口了

来之前想着,不同于三亚,这里没什么景点,应该没什么人吧?结果,并不是

这是个下了飞机,就有专门更衣室的地方

这是个摩托车穿梭,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地方

这是个路边种满椰子树,开满三角梅的地方

本以为双创之后的老城区,会今非昔比,失去我想要的味道。结果,也不是

那些所谓的名菜,无非是工艺精细、调味丰富、烹饪繁琐罢了。其实真正体现饮食之原香味儿,还是得数这些民间的传统美食

如果说名菜是T型舞台上那些精致美,那么地方本土美食便是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海南粉,文昌鸡,糟粕醋,清补凉,老盐饮品,斋菜煲,辣汤饭,炸炸,老爸茶,我来了

当然,我还去过这些地方,怕你们拉不到最后

就提前列了出来

无锡 | 台州 | 温州 | 扬州 |宁波

成都 | 泉州 | 柳州

梅州 | 惠州 | 潮州

海南人爱吃粉,全省有十几种名粉,著名的有海口粉、陵水酸粉、抱罗粉、后安粉,合称“海南四大名粉”。海南粉以大米为主,将一定比例的大米和水浸泡,磨成米浆

从工艺上,分为发酵粉和生粉

发酵粉以海南腌粉为代表,生粉以后安粉为代表

根据粉的大小,分为粗粉和细粉。细粉的代表为海南腌粉和陵水酸粉,粗粉代表为抱罗粉

加工方法分为煮粉和腌粉,配料也千差万别

干湿两用海南粉

新民西路64号¥7 小碗

亚妹正宗海南粉店

海口粉的吃法是这样的

先吃拌的,吃到一半再加汤,一次两种感受

我喜欢刚开始的那口汤

海白的清鲜,如果吃过粉之后,就会被掩盖

因为那个只有海白自身的咸味

粉很有意思,略有点碎,但瑕不掩瑜

卤汁是关键,串起整碗粉

稠稠的,带点甜,带点咸,还有酱香

配料很丰富

花生,巧果,增加口感和香味

酸笋和甜菜,酸甜各司其职

肉,够入味,主要负责咸鲜

不时还有豆芽和大蒜叶的加入

加了汤,怎么说呢?

香料味更突出了,什么油葱酥,炸过的芝麻

还是拌的调味更让人记得住

腾不开手脚,酸得浑身舒坦

龙舌坡集贸市场130号

¥8

陵水老郭妈酸粉店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沿街开面

却有着一碗让我至今牵挂的粉

陵水酸粉,不算海口特色,却绝对合我心意

简单直接,酸得舒服,柔和

没那么多配菜,却各自发挥作用

韭菜的脆度,鱼饼的鲜味

鱿鱼干的海味,牛肉干的香味

一切都围绕着浓浓的卤汁

和海口粉相比,卤更多,拌开后仍层层包裹着粉

粉细却不断,根根分明

唏哩呼噜就吃完了,甚至有种福建面线糊的感觉

总之一个字,爽

也可以加汤,当然为了保持酸度可以找老板娘加卤汁

我还是偏爱拌的浓味

最后一碗海白汤,干了,一身汗

身边都是熟客,带着各自个性化的操作

或许这就是街边小店的乐趣

湘菜店里的抱罗粉

吧丽抱罗粉

金宇东路中一大厦

¥13

本以为会和海口粉差异很大,实际也还好

海口粉,细,腌粉,吃一半加海白汤

抱罗粉,粗圆,汤粉,卤汁加高汤

说是用鸡和海白熬出的汤

卤汁里吃出了千里香馄饨的香味来

汤自带甘甜,很鲜,甚至有些过头

酸菜的酸度刚刚好

牛肉干不难嚼,依旧引领甜味

感觉单吃当零食都不赖,想起了梅州带回来的牛肉干

粉和我想的不一样,咀嚼中有种粘性

不太像当天做的,吃出了土豆粉的感觉

说是糟粕,却坐拥精华

义龙后路10号

¥10

正宗铺前三婆糟粕醋

糟粕醋是啥?

类似酒酿,不过调制成了汤底,有自然发酵的酸甜味

各种食材综合起来,起到了1+1>2的效果

这一碗,10块,有超过10种的食材

蟹肉棒,扇贝,海白,海虾

猪血,牛杂,牛筋,鸭肠

卷心菜,豆芽,空心菜,海菜,海带,荞头

汤底的味道酸甜咸的比例正好,几乎没有腥味

这里特色的荞头不是平时吃的只有那个头

而是打了个结,一开始以为是葱结

清新爽脆

那啥,如果有别的想吃的,可以橱窗里挑自己加

各种斋菜一锅煲,酸酸甜甜就是我

黄记斋菜煲

新民西路66号

¥70

关键字:斋菜、打边炉、海南特色调味

本以为斋菜会是很清新的鲜味

结果并不是,或许是太多干菜类蔬菜的加入

豆芽,腐竹,笋,香菇,粉丝

水芹,黄花菜,木耳,豆干

亮点是调料

黄色的什锦酱做底,蒜和香菜增加风味

辣椒的提鲜排湿,咸味靠酱油

小金桔充满着果香,让酸度更有层次

刚开始的小清新,吃到后面渐渐腻到

蔬菜更多还是配角

重点是吃调料,还有用荤菜来碰撞

比如我加的牛肉和生肠

原来文昌鸡是这样的

肥婆兰老字号鸡饭店

新华南路32号

¥55

你吃过的海南鸡饭是什么样的?嫩吧?

文昌鸡,并不是这样

本来以为会和白斩鸡差不多

首先是做法上,它是盐味的白切鸡

本来就是运动量比一般鸡厉害的健身选手

加上盐的作用,质感就更带劲儿了

正是到位的盐,进一步把鲜味给带了出来

鸡的火候刚好,带着中间一点的血丝

在撕扯中带着嚼劲和韧性,皮是脆的,鸡油的香味很浓

和平时不同,因为有了咸味

所以搭配的料都是甜为主的

熬过的酱油底加蒜泥

还有个是海南的小橘子加糖做成的酸甜酱

阿姨说,两个酱混在一起才好吃

半只鸡会搭配鸡杂,可惜没看到心

血嫩,肫肝脆

甜品能当主食吃

老彭记清补凉

新华南路2号

¥10

通心粉也能当甜品

脆脆的,像没泡软的银耳

猜食材继续中

红腰豆、绿豆、薏仁、莲子、桂圆、红枣、银耳

还有个Q劲十足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叫冬瓜薏

这里的清补凉有三个品种

椰奶是这样的,椰青的里面有嫩椰肉

还有个糖水的

晚上七点多才开的甜品店,也是第一次见

一般都是路边摊的排档才这样

或许,这是以前留下来的传统

一碗下去,真的饱了

边吃边听边上人聊天

旁边小哥说了,高配版本的是加鹌鹑蛋还有汤圆

这是要百年好合的节奏呀

有个球的清补凉

西沙路13号

¥10

文昌邓记清补凉

文昌应该没有这家邓记

文昌姓邓的在海口开的店

店面更现代化,快餐的形式

说是冰沙球,实际上还是很细腻很浓郁的

和老彭记比,料更丰富

多了葡萄干、西瓜、龟苓膏、玉米、凉粉什么的

一开始对上面的花生有些反感

觉得影响了椰奶的味道

总算后面,在脆度上做了加分

因为一直在冰爽的状态,所以吃口不会腻

就是冬瓜薏没有老彭记多,也没有通心粉

西米直接一坨,这个有点那个啥

后来去了次日月广场,发现那里不仅贵,用的还是一次性的餐具

早上要吃饭,辣汤饭

水巷口20号¥15

姚记老字号店

作为辣汤饭一条街的水巷口

只有它是神一般的存在

因为只开早午市,早上四点到下午三点

辣汤饭,由辣汤和饭组成

辣汤的辣是胡椒

没有脑海里猪肚鸡那样乳白浓稠

它很清,里面各色猪杂,有的甚至不认识

吃了个肠子模样,里面粉粉的,老板说是粉肠

汤的口感先是咸鲜,然后是喉口的微热

汤底已经挺咸了,他们还蘸酱油辣椒

饭真的没什么特别,就是那种松松垮垮的虚无感,不灵

还是东北米好吃,作为海南为数众多的东北人,你们怎么看这碗饭?

标配是鸡蛋和腊肠

鸡蛋没有吃出溏心,葱油煎一下

香肠是亮点,外层脆啵啵,里面爆汁香甜

看到对面大哥直接把肠扔进汤里

这算是个人爱好还是传统吃法呀?

这里区分辣汤饭的大小,估计是根据碗来的

老盐+水果=?

盐值

饮盟对面

¥12

饮盟

新民西路93

¥10

德慧轩水吧

海甸一东路14

¥5

盐值

做菜都会说放点糖来提鲜

老盐放在水果里,也是好奇

有种之前芒果蘸酱油的脑洞

可惜不是黄皮的季节,选了芒果

或许没有立马喝,加上芒果的纤维

几乎吃不出什么咸味

而且可能是芒果本身不够甜,所以平平淡淡


德慧轩

付钱,取走,总共不到15秒,把我给恍惚的

能看出他们一定是高峰时练就的

老盐柠檬作为最畅销款,做好了很多备着

上下摇晃一下就能喝了

一入口,就是扑面而来的咸味

这才对嘛,有点没气的咸柠七的感觉

黄柠檬,青柠檬都有,有切片的,有整个的

还能吃到一粒粒的颗粒

冰的时候很爽,回味有果香

不过后味苦了,特别是冰镇的作用不在以后


饮盟

老盐可以搭配任何的水果

怎么样最好喝呢?

甜度高一点的好

比如那天喝的柑橘

带着自身的香味,滤过之后更顺畅

热热闹闹老爸茶,味道好才是王道

百回味茶园

海甸三东路海彤路15号

¥41

本以为像宜家那样,是老年人打发一下午的地方

实则不然,好吃才会留住人

从中午的门可罗雀,到开市的人声鼎沸

除了冷菜、蒸点,几乎都是现做,排队也不可避免

自助的形式,分了好多个档口

还有面包,烙饼,主食,点心,饮料,各取所需

喜欢那个炼乳垫底的奶茶,有点越南咖啡的感觉

加点茶,搅一搅,绝对可以喝一下午

千万别全调开了,甜到齁死你

排骨和凤爪,实属上乘,入味,带着微甜的回味

凤爪没有炸得皮都烂了,金黄得刚刚好,胶质也出来了

推荐的烙饼,略低于期望值

实际上就是炸的葱油饼

不腻,油酥的层次分明;特别的倒是蘸料,酸甜汁

排除喧闹的环境,有点滑的地板

不太佳的卫生环境,和周围的二手烟

吃的真的值得一试

最后我还搞了个刚出炉的椰丝面包走呢

其他一堆面包,傻傻分不清楚

发现这里没我想的那样,人家也是吃完就走

还有专程来买了走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吉祥面包店

大同路15号

¥7

来海口吃面包,一吃还连吃仨,我也算是奇人一个了吧

这家店之所以网红,应该和海南人老爸茶的传统有关系

面包应该是海口人的下午茶

没空和朋友坐下老爸茶

坐车上啃个包,独自享受也不赖

畅销的几款几乎都是甜口的

咖夏的最甜,有点奶黄的意思,留着汁水

我猜,是不是咖央包的变种呀

三角酥特色在于酥,层次分明,里面裹着叉烧酱

香菇包,怪不得最受欢迎

虽然少了名字里香菇突出的味道

更多被洋葱啊葱啊的给抢掉了

炸炸,不只是炸串

阿娘炸炸

文庄路20号

¥19

从街边小店变身门面店

少了份随性,多了份规范

冰柜挑菜,拿号,等待

有点像麻辣烫,但保证每次只服务一个客人

耐心之后,带来的是完美的呈现

清爽的口感,食材的本味

特制酱料的提升作用,看似酱油膏,却包含甜酸咸

点了推荐的几款

空心菜,有点虾酱空心菜的赶脚

三角豆腐,为了确保拿的是他,我把三角的都拿了

素鸡的香味应运而生,鱼豆腐也不赖

还有个特别的,就是除了咸的,还有甜的

它是单独分开的,浇的炼乳

冬瓜薏也是吃炸炸的必点

木薯粉、糯米粉、地瓜粉做成的它

炸过后,多了分糯性

真的要好好夸一下炸的水平

熟而透,但不过,清爽不油腻,这个就是功夫

出彩的酱料甚至都有买的冲动

嗯,每一家好吃与否,不外乎就是食材、炸功和酱料了

吃饭像打仗,被骂都觉得是乐趣

老字号牛腩店

解放西路140

¥22

路过很多次,特地查了下,激发了兴趣

现在少了那种走到哪里是哪里的冲动

毕竟胃就那么大,尽可能去吃到点好的、不一样的

七点多过去,以为会人少一点,结果并没有

里面坐满,排队点吃的

实际上是排挡快餐的形式

几乎都是半成品,有的蒸着,有的再汆烫一下就好

荤的、素的,点起来

服务员帮你端着盘子找位子

我的眼神不好还被阿姨嫌弃

后悔点少了,应该再加个猪手撒的

量看着不大,实际两荤两素足够两个人吃了

人多一点估计就能滚菜单了

大肠啊,腊肠啊,卤蛋啊,汤啊

随着你坐下,阿姨勾好你点的,最后吃完,买单就是了

点了几个好奇的蔬菜

酸笋芋头梗,很开胃

芋头梗的口感介于熟透和没熟透的茄子之间

西瓜仔,看着就像粗大版的节瓜,简单的炒一炒蒸一蒸

牛腩,不愧为招牌。看着不咋地,味道却无敌

肥的,瘦的,筋的,卤得特别入味

吃口不腻,最后的汁水拌饭,一流

桌上还有各种酱,辣椒酱,什锦酱,各取所需

到底是自家制的,用来蘸卤味倒是很搭

有意思的是,饭后还有解腻茶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海白汤呢,哈哈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来一碗红豆汤

西天庙糖水

义兴街75号

¥5

西天庙,本以为是一个景点

结果,并不是,小吃的诞生,应该和周边逛街有关

在这里,穿梭着妆容精致打扮时尚的美女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破破的小店,会让她们停住脚步

本来是想试试面条一样的糖水

落座的客人推荐我,红豆汤

它,不辱使命

相比上海吃的大富贵

这里,芡汁包裹入味的同时,感受不到粘滞

红豆颗颗饱满,到嘴里酥软欲烂

初初的甜,逐渐适应后的合口

没有陈皮的参与,全都是豆子的本味

不知不觉,一碗下肚,晚饭都不用吃了

满满海鲜性价比,重点还是一口汤

白沙门下村2号

¥15

天恩早餐店

特地骑车去海甸岛吃了个早饭

不虚此行,说是上岛,也就是过个桥而已

15的中档汤粉,虾无数,蟹两大一小,濑尿虾5只

海白倒是不多,瘦肉和海鲜碰撞出多层次的鲜美

先喝汤,真是鲜得眉毛都没了

再吃粉,爽滑中带着质感

最后,慢慢呷海鲜

蟹不大,但是肉质真叫一个饱满

蟹壳和蟹好像不匹配,估计是用来提鲜吊汤的

蔬菜就生菜一种,简单爽口

吃完就是一桌的壳,很有成就感,哈哈

看到别人叫了35的豪华版

应该就是数量和大小的差异

一碗15的已经很满足了

和台州的姜汤面相比,这个更原汁原味

二十年只做两款小吃

琼山第一小学西100米

周阿姨小吃店

看似粘稠,实则爽滑,鲜就一个字

三点半开门,就这么几张桌子

搞不好就要站着吃了

看图以为芡汁很重,到口中,几乎没有感觉

说他们家之前血块更大

现在的条状,少了些满足感

鲜嫩度不用说,第一口就被鲜到了

再试里面的萝卜,甜到了

要的是猪杂的搭配

实际上就是加了猪肺和猪肠

猪心用的卤,有嚼劲,很入味,搭配着正好

黄灯笼辣椒,切记少加

都说每家的调料都不一样

这个的渗透力,让我吃到眼泪鼻涕

想想那天还是周五,要是周末,那得多少人呀

时刻准备着,抢刚出锅的肉

水巷口3号¥50

吴日彪蒜香猪牛排

很有意思的一家店

水巷口辣汤饭之外又一个亮点,始终围着一群人

后面一圈是排队的,里面一圈是等肉的

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台子上有肉,却没人买

不是他们不买,而是没有他们想要的

他们在等新的一锅出炉,挑自己喜欢的才是乐趣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找老板称斤买,迅速搞定

这里的肉不算便宜,自己挑的更追求一个性价比

浆裹得多的不要,肉少骨头多的不要

炸过了头的也不要

他们家好吃得关键,一个是炸得透

浆裹得薄薄一层,收住汁水

而且几乎没有残留的油分

肉也恰到好处,看不到血丝的肉

外层蒜香十足,不冲,咸中带甜

鸡翅的味道几乎都在皮层,肉带着原香

排骨则味道都渗到了肉里

啃到骨肉相连处的脂香味

五公祠

骑楼老街

东门市场

街边美食

当地的奶:艾尔森

当地的啤酒:力加

粉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每天换一种吃,变化不一样的心情

新鲜水果吃腻了?加上老盐,咸甜中带来清爽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老爸茶解决不了的

海口人,对炸物的心得:各种都能炸,每家店的不同在于调味

即使被服务阿姨怼,仍旧乐得心甘情愿

即使晚上8点才开,也要等到那个时候

各种搭配,增加了口感,丰富了口味

斋菜煲也好,清补凉也好,就连调料也一样

嗯,酸酸甜甜甜辣辣,就是你,海口的味道

yan10研食

懂营养爱健身,西餐嘴中餐胃的挨踢好奇萌大叔

一个人一座城,一次吃遍整座城

脚踏食地,让你不再说:去了次假X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值得去过冬的海滨城市,好吃实惠,还藏着最好逛的免税店!
海南只有海鲜?那是你没去海口
跟着海口土著享受纯正琼岛滋味
散文||美食江湖故园心
顿顿人均50以下,我在海口吃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多图:四天四夜都吃不完的海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