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时代,创富方式改变,节衣缩食还有用吗?

儒家文化中的财富观

  

文 |石禄生


前言

中华五千年,华夏文化一脉相承,厚积薄发,最终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方哲学体系。至明末清初,中华儒文化的积累已然抵达了历史的高峰,儒家知识沉淀闪耀着智慧的光华。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广大读书人的家庭乃至士大夫阶层的宅第,兴起了儒家文化字板刻制之风:即以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板为载体,在其上刻制儒家经典语录或记述儒家圣贤格言,用于家中摆设,以自勉或激励家人遵守儒家为人之道。


这些字板文化,可谓字字珠玑,无不是儒家智慧的结晶。对于今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启示意义。

 

清代 儒家文化八屏字板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现藏有一套制于清代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抚去灰尘,颇为惊艳。该套字板记述了宋明清三个时代一些理学名家或儒风大家的哲理思想,每一屏单独记载一个人物,总计八屏八个人物。


因此,该套字板每一屏都是独立成篇的启示格言,屏块之间可忽略次序。笔者试着分别予以解读。

 

1


 

中国古话说“富不过三代”。通常语境下,人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十多八九又是哪个富贵人家出了败家子,或者说哪个富人的子女有败家迹象。



实际上,通常富贵人家在三代以内会逐渐出现家道衰落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一定必然是出现了“败家子”,也有可能是其子孙不善守业,或缺乏商业能力,又或没有刻苦打拼的良好秉性。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在富贵家庭,一代不如一代,是普遍的规律;而其中出现“败家子”的几率,也确实很高。

 

因此,“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其实指向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富家子弟的守业问题,二是富家子弟对待金钱的态度问题。



守业问题,其本质说的是富二代、富三代们,对家族财富的边界,如何进行有效维护或拓展,放在商业社会,归根结底就是富人子女的商业能力问题。


这个问题牵涉的面太广,我们不做阐述。本文着重谈第二个问题:守业过程中,如何驾驭金钱?

 

其实在广义的儒家思想中,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大家统一认可的金钱观是这样的:勤俭节约为本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能够做到勤俭节约,是另一回事,起码在观念意识中,中国人是一致接受这一准则为“正版”思想的:大家恨不得把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当做是勤俭节约的圣贤境界。


所以说,这种理论意义上的、具有广泛传播率的金钱意识形态,至少在我们的精神深处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

 

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传统的节约观似乎有了溃败的迹象。也难怪,有的新生代创业者做一个PPT,造一个商业概念,就能融来以亿美金计的资本,再把企业搞上市就成了百亿级的富豪;人们动辄炒一套房的收益,就能胜过节衣缩食数十年。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很难普遍再坚守勤俭节约的经济观。

 


君不见,最近微信朋友圈很流行这样一句话:“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穷人只会教你如何节衣缩食......


换句话说,人们越来越相信,一个人越是节衣缩食,他就越深陷穷人思维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受穷;而受穷的结果,就是越加节衣缩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看见没有,节约这种事,不再被人们视为积累财富的法宝,反而被当做是受穷的陷阱。

 


其实,思维清晰者应该能想明白:勤俭节约总归是好的,它的价值意义断不会失却。勤俭和节约,从来都不是受穷的罪魁祸首。


但的的确确,凡事走了极端,就会扭曲其本义,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一样:


勤俭节约过了头,那就是吝啬,它将直接摧毁当事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缺乏自信,失去创造力;至于说毫无节约意识,花钱大手大脚者,金钱也不会一直青睐他,必有衰败的后果。

 

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富家子弟到底该持何种金钱态度,明末理学家陈龙正(号几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祖父传业不可废,然须约己周人,当舍处,虽多弗吝,不当舍时,虽少弗妄,则业不坠而德可行。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如图所见,这就是品藏文化公司所藏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中的一块,上书陈龙正即陈几亭的财富观。


当然了,陈几亭是站在守护祖传家业的角度来说这番话的,但其中透出的财富哲学,无疑适用于所有人。



他所说的大意是“祖父辈传下来的家业不可荒废,作为子孙后代守业者,自己要勤俭节约,但也要学会接济他人,该花的钱,再多也不要吝啬,不该花的钱,再少也别胡花,只有这样,家业才能不衰败,还能树立德行。


2


 

贵为理学大儒的陈几亭,寥寥数语,阐述了行之有道且有效的财富观:节约为本,但别吝啬;要舍得做慈善(救济他人)。

 

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不花。显然,陈几亭的金钱态度,在今天的人看来,十分接地气,完全超越了传统儒家文化中一味强调节衣缩食的泛泛之谈。



那么,哪些是该花的钱呢?结合陈几亭的慈善观念,他所指的就是,对他人的救济性的支出。

 

说到这里,我们仿佛能从陈几亭的观念中嗅出几分熟悉的味道。没错,在现代企业家中,无论中外,好像都无师自通地多少吸收了一些陈几亭的思想:

 

远至老一辈的世界级商业富豪如李嘉诚、邵逸夫、洛克菲勒,近至现下的世界财富大佬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无不是慈善大家。


李嘉诚

邵逸夫

洛克菲勒


这样的财富境界,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们,也逐渐学到了,做慈善的富豪们比比皆是。

 

即便是企业家之外的有识之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陈几亭在数百年前为有钱人指明的道路:“约己周人”,即自己勤俭节约,省出更多的钱做慈善。


比如近期爆出新闻:香港演员古天乐,一方面拼命接戏全年无休,努力挣钱;一方面对自己抠得不行,至今用着滑盖手机,而他的钱,大多数都流向了内陆贫困地区,他凭借一己之力,捐建了100多所小学。

 


古天乐的慈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而他的金钱观,显然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陈几亭设想的境界。


虽然古天乐十多八九并不知道历史上有过陈几亭这个古人,但儒家文化下的财富观,总是会以某种奇特的方式,跨越时空,重叠在一起。



说到陈几亭呼吁富家子弟在守业过程中,要舍得做慈善,他的主张算不算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呢?


答案是:非也。


实际上,陈几亭是历史上以组织形态方式做慈善的第一人。


早在崇祯十四年(1641),陈几亭就在他的家乡浙江嘉善,牵头成立了同善会馆。



同善会馆通过陈几亭等人的组织和呼吁,募集到了规模惊人的钱粮,对周边的灾民和难民实施了大面积的救济,其慈善成就被载入史册。


而同善会馆,也成为了江南有史以来最早兴起的民办慈善组织,同时也是中国慈善组织的雏形。

 

话说回来,在儒家文化字板中记载的陈几亭财富主张字句,第一句话是“祖父传业不可废”,也就是说,他本来要阐述的主题应该是“守业”这一层面。那么,他转而对慈善救济的舍得问题大书特书,算不算偏离了主旨?


实际上,在陈几亭看来,救济他人,亦是守业的一部分。在现代企业语境下,有一个词叫“企业公民责任”。一家有抱负、有前途的企业,应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勇担企业公民的责任,对社会付出爱心或回报,而这种行为会反过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



所谓好人有福报,企业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这才是陈几亭的守业见解中,最出彩的部分。

 

3


 

围绕陈几亭的儒家财富观,行文至此,笔者愈加觉得陈几亭这个人了不起:他深刻地预见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富人、企业家阶层,以及大企业本身,将主动地肩负起救济他人、回报社会的责任。

 


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陈几亭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在此对他做一番简要的介绍:

 


陈几亭,本名陈龙正,籍贯为浙江嘉善,1585年生人。他是读书人出身,按通常的规律,本该以考功名、走仕途为第一追求,但他心里所想,却是做学问(理学研究)和做慈善两件事。


嘉善县


直到四十九岁那年,陈几亭才勉强考中了进士。后来他曾赶赴北京任职,做过中书舍人,相当于内阁秘书。但他在仕途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是找借口“赋闲”在家,以研究理学、推行慈善事业为乐事。

 


除了前述财富观,陈几亭还说过一些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话语:

 

其一,陈几亭有一个朋友被任命为浙江绍兴太守,他为了向后者表达寄语,就写了《与绍守书》勉励对方:“天下之治乱在六部,六部之胥吏尽绍兴。胥吏在京师,其父兄子弟尽在绍兴,为太守者,苟能化其父兄子弟,则胥吏亦从之而化矣。故绍兴者,天下治乱之根本也。

 

陈龙正《几亭全书》


大意是说治理天下,主要靠朝廷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六部的智囊人物(即军师、师爷一类的人物),大多是绍兴人(绍兴出师爷)。这些师爷虽然人在北京,但他们的父兄都在绍兴啊。你这当太守的,如果能教化好他们的父兄,他们就能反过来教化好师爷。如此一来,天下就大治了。

 

其二,作为理学家的陈几亭说过:“君子有二耻:矜所能,耻也;饰所不能,耻也。”



意思是说,君子有两种羞耻,一是炫耀自己的长处,二是掩饰自己的不足。换句话说,陈几亭主张,君子之道,为人要低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忌不懂装懂。

 

陈几亭这么有才,但他崇拜一个人,即明代最后一个儒学大师刘宗周。1645年,清军相继攻克南京和杭州,明朝版图接近全面陷落。


作为儒学大家,刘宗周以死明志,绝食而亡。对此,陈几亭很是钦佩,他决定效仿。于是,时年61岁的陈几亭,亦绝食而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代代受穷,只因你不知道这六个金钱运动规律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什么才是真正的”慈善“?
慈善原来是这么做!!!
论纳兰性德的悲剧:他的悲情与他和父亲的矛盾和儒道交错有关
浅论宋代宗室的文化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