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封千年的数字之谜,一位大师却擦肩而过

越是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我们越是不太在意。但如果多问一个“为什么”,“智慧”也许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哪怕只是拿到了一把钥匙。

1、上帝

《圣经》第一章《创世纪》里有这样的描述: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天地,第二天创造了水和空气,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第五天创造了鱼、鸟等生物,第六天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以及管理这一切的人,第七天休息时,人类为感谢上帝,纷纷向他朝拜。此后人类制定历法时,每七天为一个周期,第七天休息,但这一天必须朝拜上帝,所以这一天叫“礼拜天”

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公元前7至6世纪,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人就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太阴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为一个星期。为此巴比伦人建造了祭祀星神的建筑,共7层,称7星坛,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星神。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清朝光绪年间,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并任局长,在他的主持下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 所以叫“星期”自然是指日、月、火、水、木、金、土星的日期。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人的上帝与东方编制历法的天文学家是怎么想到一块去的?难道是上帝驾云到东方巡游一番后,回去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为什么是“七”?

2、音乐


音乐的起源是个复杂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时期或者地区,但记录音乐的音符据说最早出现于十三世纪,为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有量记谱法」;而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之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 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获得了进一步的推广。

数字简谱能够在我国广泛普及,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两者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只是记录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又惊奇的发现:又是一个数字“七”!而且,用这七个音符演奏出来的音乐,能够让人惊喜、悲伤,甚至让你泪流满面!究竟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神奇的力量?

3、光谱

我们天天沐浴在温暖的太阳光照之下,但却不知道它的基本属性,直到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于1666年的某一天,完成了一个重大实验,这个实验现在随便哪一个小学生都能做得出来,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太阳光色散实验”。原理是:太阳光呈现白色,但当它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将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或红、橙、黄、绿、青、蓝、紫)顺次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覆盖了大约在390到770纳米的可见光区,由此,使得人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光的客观定量特征。人们惊喜的发现:原来五彩缤纷的世界是蕴含在白色(无色)的阳光之中,所以也就有了“色”与“空”的种种遐想。

数一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又是一个“七”。

后来,北斗七星、人体七窍... ...。

4、门捷列夫

1834年2月7日,在俄国的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名字叫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谁也没有想到,56年后这个男婴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而使他名扬海内外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在他35岁那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诺贝尔奖委员会本打算把1906年的化学奖颁给这位化学大师,但因最终投票“失误”(现在来看是一次严重失误)而未能实现,成为了诺贝尔奖历史上最令人震撼和遗憾的事情,第二年(1907年)这位化学大师与世长辞。

还有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请看下图:

门捷列夫关注到了元素横向的排列,并用数字顺序列示,但却忽视了竖向排列的含义,或者没有去想,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竖向的1234567,必较明显的第一列“碱金属”、第二列“碱土金属”,之后是“过渡金属”... ...。

在一个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当中,我们发现了数字“七”,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简单做以下描述:世界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具有“逢七循环”的规律。就像七个音符逢七进入下一个音阶区一样,光谱何尝不是?所以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些自然的内在规定性,在冥冥之中,使得“上帝”和“天文学家”们产生了共同意识,所以才有了人类社会的“七”!

5、钥匙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是对人体“逢七循环”的一个完整描述。读过《黄帝内经》朋友可能会说,后面还有对男子“逢八循环”的描述,如何解释?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三位顶尖科学家共同提出了一个理论,那就是现代人的基因与一位20万年前的非洲女性相关。也就是说,现代人可能是同一个女人的后代。理论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线粒体”是人体内用来呼吸的细胞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如果没有了“线粒体”,那人类就无法进行呼吸。若无法呼吸的话,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了。而这三位科学家在“线粒体”中,发现了一种“线粒体基因”。“线粒体基因”会随着人类的繁衍而传递,且只有母系传递,这一点很重要!而且“线粒体基因”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传递物,没有重组一说。所以,人体循环周期以女性为主,男性则略有差别。

《黄帝内经》所记录的“岐伯假说”在不经意中被门捷列夫大师意外的给予了证明,只是没有等来“迟到的诺贝尔奖”。

提出假说 —— 证明假说 —— 获得诺贝尔奖;这种模式在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档案里比比皆是,我们不再啰嗦,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让那些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人,拿到理解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只是你在使用它的时候还是要想一想:岐伯是咋想到的呢?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分支——中医理论妙悟之门或许被缓缓打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3位诺贝尔奖大师告诉你,应该如何正确看...
元素周期表对人类贡献巨大,为什么其创始人没能夺得诺贝尔奖?
门捷列夫 | 步步生春
门捷列夫很忙 第1集 门捷列夫是怎样“炼”成的
数字之道090期:诺贝尔奖的奖金
数字“7”竟如此神秘?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