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26)闽侯雪峰崇圣禅寺

雪峰崇圣禅寺简称雪峰寺,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境内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距今千余年历史,与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北峰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并称为福州五大禅林,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发源地,素有'南方第一丛林'之称,享有“北有赵州,南有雪峰”的赞誉。1983年,雪峰崇圣禅寺被国务院公布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

寺院屡经兴废,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重修建造,规模宏大,其建筑风格在传统中也是尤为独特:君帽式的山墙层层叠叠,殿顶的飞檐翘角处处绘彩,三层塔式钟鼓楼,殿脊上回头猛龙,屋角处蹲坐的奇异兽饰等等,别出心裁,恢弘大气。

寺院的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分置,包括内外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斋堂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上,后边有法堂,东西两侧为配殿,右侧游廊上依次有报恩堂、伽蓝殿、斋堂、藏经阁、玉佛楼;左侧游廊上依次有涅磐堂、祖师殿、韦驮殿、禅堂、方丈楼。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井然有序,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73000平方米。

大雄宝殿内还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寺内还保存有经书、法器、彩瓷、书画、脱胎、木雕、玉雕等文物,其中义存祖师开山玉印、血书、印度梵文《贝叶经》、八千余卷《频迦藏经》、《碛砂全藏》、《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

               大殿内玉佛

寺院外山门与千年古树

雪峰寺外山门气势雄伟,巍峨大气,门楣上有“南方第一刹”五个大字。穿过外山门,寺庙门口有一约四五百平米的放生池掩映于树影之后,池中锦鲤游动,池后便是寺院。寺院面阔三间,两旁有两只威严的石狮,石狮两侧各有一块赑屃驮石碑,分别是“雪峰真觉大禅师碑铭”与“雪峰崇圣禅寺碑文记”。山门的正面双龙拱卫着一面直匾,灰底金字镌着“崇圣禅寺”四字,是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山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门楹联上“此地出高僧追数祖庭闽中首刹,妙峰擬雪岭笃生宗眼天下名山”,两侧分别是“指月”、“拈花”两个小门,左右侧另有“依无上道”和“入不二门”两个院门分立。

南方丛林第一

雪峰崇圣禅寺

崇圣禅寺题字

在山门与天王殿间之间有四株参天柳杉,是雪峰禅寺现存的古迹之一。其中两株是五代时义存祖师与闽王王审知分别所植,树龄高达1312年,有着千年历史,历经沧桑,一棵柳杉已经倾斜,靠钢筋水泥仿造枝干撑扶;另一棵柳杉主杆部分基本枯死,但两侧躯干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另外两株为清光绪年间,雪峰寺住持达本禅师所植,亦有740多年历史,四株古树共同构成雪峰寺的“柳杉奇观”,“镇寺之宝”。左边两树中间水泥墩上还立有一块近两米高的 “全国重点寺院”石碑。

四株千百年古树

倾斜的柳杉

全国重点寺院石碑

核心建筑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里面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之意。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南国牡丹园与禅堂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吉祥门,入门后经过百米长过道,尽头处便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建于1997年,现有牡丹37000余株,260多个品种,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引进,经过精心栽培,每年在清明节和五一前后分两次盛开。花开时各色牡丹争奇斗妍,尽显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之风采。

大殿左侧游廊处的禅堂,是众僧坐禅用的堂室,佛徒打坐习静之所,雪峰寺禅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此地曾创下一晚48人同时得道开悟的记录。

雪峰寺寺花——地涌金莲

雪峰崇圣禅寺还继承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重振农禅并重的宗风,开山种植杉、松、竹三十余亩,植牡丹、梅花、杜鹃花、菊花等数万,其中大雄宝殿前的地涌金莲千瓣莲花最为独特。

地涌金莲是雪峰寺的寺花,传自云南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是一种罕见花卉,原名“千叶宝莲”,为六大佛教名花之一。地涌金莲三四月间开花,花期长达200余天,随季节交替而四时变幻,花开金色,顶端锐尖,朵朵重叠,犹如土壤里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花形奇特如佛之火炬,鲜艳美丽而富有光泽。地涌金佛莲花开节开节高,有着步步高升之喻意,生生不息,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同时地涌金莲也有着朴实高雅、纯洁、神圣的美好寓意,代表着善良。这里的千叶宝莲多长在法堂的庭院里,或花开于禅房边,与寺中的氛围相映衬。传说,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便会“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雪峰“二十四景”

雪峰崇圣禅寺除殿堂楼宇外,还有山、林、田、泉、池、塔、林等,错落有致、蔚为壮观。除了雪峰寺外,其古迹胜景也尤为多,在周围还有著名的雪峰二十四景。

其中最具特色、享有盛名之一的便是难提塔,即义存祖师墓塔,是义存的肉身塔,位于法堂右侧,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义存祖师临终前一年自画塔样,由闽王王审知特遣使到江西瑞迹山选取石材建造,赐名“难提塔”。

该塔造型独特,呈圆钟形,塔身用矩形花岗石垒砌,每方塔石上均镌卵形半球状卵石,共计有200余颗。相传若石卵突然爆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于是便有石卵爆花的传说。据《雪峰山志》记载,塔内为圹室,有铭与序计225字,皆为义存祖师自撰,王审知署名的石刻,存有籤云:“石卵爆尽,吾当复生。”明宣德年间石卵已爆,寺宇重兴;20世纪80年代初,石卵又爆,恰有华侨捐资,使寺得以重修。“石卵爆花”之说也为雪峰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堪称天下异景。

难提塔

唐代文殊台,位于银山顶峰的一座石室,是雪峰寺二十四胜景之一,同时也是义存祖师曾经修行之地。石室内有3尊石雕佛像,中间一尊为骑青毛狮的文殊菩萨造像,左右两尊为文武弟子造像,均花岗岩质地,形制古朴,保存依旧完好。除了历史悠久的石像外,更值得一看的则是文殊台左侧的观景石台,站在观景台上可一览众山小,将山脚山庄河流,远处连绵山脉尽收眼底。

文殊台

唐代石雕佛像

文殊台旁观景石台

枯木庵位于寺院东南方数百米的蘸月池旁,是雪峰寺的著名古迹之一,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相传是开山祖师义存最初入山时的栖息之地。枯木庵是雪峰的发源地,故有“先有枯木庵,后有雪峰寺”之说,自唐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它推崇备至,为它建造屋宇,焚香礼拜。

雪峰寺内枯木庵

庵内有一树龄已3000余年的枯木,高三余米,树腹中空,可容纳10余人,现供奉着义存的金身塑像,树腹内壁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树题字碑,腹壁左侧刻有三行直下行楷大字:维唐天祐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上面记载闽王捐资建造佛庵和建筑水池的史实。据史料记载,这截枯木外围与腹壁原有27段题刻,但历经千余年的经风雨剥蚀以及文革时期的火烧刀砍,已模糊不清,大致都为记述庵史、赋咏枯木而作。这树腹碑堪称为我省木雕三大奇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全国最早的“树腹碑”、“金石以外奇珍”。

义存金身塑像与全国最早的“树腹字碑”

知识窗

开山祖师——义存

雪峰寺举国闻名缘于其开山祖师义存(822-902年),唐代著名高僧,福建省泉州人,俗姓曾。十二岁剃发为僧,乾符元年(874),唐僖宗闻其道风,赐师号“真觉大师”与紫袈裟;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到雪峰山立庵兴法,师亦以雪峰为号,声誉广传;七十岁出游浙江宁波四明、江苏丹丘之地,后入闽,备受闽王礼遇;八十七岁示寂。

义存精通佛理,德高望重,向他求学者来自全国各地。中国禅宗在唐五代有五个宗派兴盛,固有“一树发五枝”的说法,其中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皆出其派下,福州鼓山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亦是其嗣法弟子之一。义存生前著有《雪峰清规》、《雪峰遗戒》和《雪峰语录》,对弘扬佛法贡献颇大,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佛教的道理良好的融合起来,在中国禅宗传承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闽王王审知与义存的情深义重

唐五代闽王王审知主政时十分尊崇佛教,与义存禅师交情深厚,时常去听其讲道,受义存的感化,捐资三十万,为雪峰寺造横屋二十间。898年,王审知又请义存及其高徒玄沙师备入府,为他讲说禅法要义,受益颇深,立誓受持佛法,故又捐资四十万,建大殿堂房屋百千余间,僧众多达1500多人,每逢法事,便可见雪峰寺香火鼎盛的场景,使其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南方罕见大丛林。宋宁宗时,雪峰崇圣寺还名列全国禅院“十刹”之七,成为广大佛教徒朝圣参拜的佛教圣地。

资料来源:《福州古厝》、遇见福州官微、福州人家官微、闽侯旅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被称之为福州最美名古寺,不仅环境清幽,还藏着许多镇殿之宝
转载---梅塘资国禅寺
有禅门两宗发源地的寺院——崇圣寺
中国著名的30个禅寺
游黄檗山万福寺
王审知一手修复兴建267座闽国佛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