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16)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位于海拔445米的鼓山半山腰白云峰麓。前临香炉峰,后倚白云峰,群山环绕,万木障蔽,佳气蓊郁,风景秀美。1949年后曾多次修葺,寺占地25亩,规模宏大。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据清黄任《鼓山志》记载,此地原为黑龙潭。相传潭中有黑龙肆虐,郡守裴胄请高僧灵峤入山,驱走孽“龙”,又奏请朝廷建“华严寺”,后唐武宗李炎大除佛教,严华寺被毁。后梁开平二年(908),王审知填潭为寺,又延请国师神晏居山主持。后王延钧加号“广辨圆觉兴圣国师”,禅寺遂称“国师馆”。乾化五年(915),因僧人寺前掘地,有甘泉涌出且干旱不涸,朝廷赐名“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542年),寺两次毁于火灾,殿堂残存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间相继修复,后几度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

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保持明天启(1621-1627)时重建格局和清代建筑规制。从山门起,铺砌宽阔的石甬道通向寺门。主体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依中轴线递次向上、逐渐抬升,左右各有两列跨院,东西庑廊回护两侧,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又参差错落有致,高低俯仰相从。而且将周围的幽谷古树、层峦迭嶂巧妙地结合其中,形成“寺藏山深处,山隐古寺中'的建筑特色。涌泉寺将名刹,古树,山石融成一体,禅意悠远、启人心智,足见当年选址建寺的匠心。

该寺现存多为明清建筑。除主体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外,东厢有地藏殿、藏经殿、钟楼、闽王祠、伽蓝殿、白云堂、斋堂、香积厨、祖堂、库房,西厢有方丈室、禅堂、祖师堂、寿昌堂、如意寮、学戒堂、延寿堂、鼓楼、印经楼、宝积仓及僧房等,共计大小殿堂一十多个、楼室数百间,其完备具足被誉为我国“现存佛寺中之罕见者',均槛廊连级,参差错落,构筑精美,并遍布两米多宽的下水道。整个寺院占地面积为1665平方米,建筑面积11423平方米,巨柱矗立,飞檐凌空,朱墙赭瓦,殿宇辉煌,佛像庄广,气势恢宏,居福州“五大丛林'(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雪峰崇圣寺、瑞峰林阳寺、象峰崇福寺)之首。

天王殿前从福州南郊龙瑞寺移来的两座宋代千佛陶塔。

圣箭堂前相传为闽王王审知与神晏法师手植的千年铁树。

藏经阁中藏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涵芬楼影印的《日本续藏》、《杂藏》。寺内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以及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不同文字的血写经书、贝叶经675册。

寺东有灵源洞、弥勒阁、喝水岩、国师岩、忘归岩、石门、水云亭等胜景。鼓山摩崖题刻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题刻562段。其中名家名刻多集中于灵源洞、喝水岩一带。

从涌泉寺绕过回龙阁,经过一石砌方门,门上有明代曹洞宗的代表人物本山主持元贤所书的“灵源深处”石匾,沿石往下行数十级,其下豁然开朗,周围皆石壁,岩窦嵌怪,林壑幽胜。

山涧中有灵源洞,洞旁巨岩上刻有“喝水岩”三字。据说此处原有流泉,神晏祖师在此坐禅,因嫌泉流喧闹,大喝一声,泉水就逆流改道,从灵源洞之东的东涧流去,故巨岩名“喝水岩”。岩旁有一天然石柱,刻有宋徐锡之《题喝水岩》诗:“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坐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意境清新,饶有兴味。喝水岩周围有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幹、龚用卿、沈葆桢、郭沫若等众多名人题刻。

涌泉寺1977年列入福州地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佛寺;1979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92年11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文字摘自《福州古厝》、《大鼓山·涌泉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鼓山(三)听水斋、灵源洞、喝水岩、水云亭摩崖石刻行
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喝水岩,东南碑林——福建7日(7)
鼓山艺文志 ·游记
名寺(17)涌泉寺
永泉的福州鼓山游(9)——摩崖石刻②,喝水岩,蔡襄的题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