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福州九山

带志怪性质的《闽中摭闻》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福州城中有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现,三山不可见。”九仙,乌石,越王,其现者也。罗山,冶山,闽山,其藏者也。又有隐隐磅礴于阛阓间者,曰灵,曰芝,曰钟,故云不可见也。

福州民间也长期流传“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的民谣。

其中“三山现”指屏山、于山、乌山。这三山呈三足鼎峙立于今八一七路的中轴线上十分显目,所以称“现”。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宋代诗人陈轩诗曰: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屏山高62米,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重建的欧冶亭、剑光阁。南麓有座建于宋代、至今保护完好的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华林寺。北麓有1987年新辟的屏山公园,园中有不少游览点。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

于山与乌山、屏山三山鼎峙,全山面积11.9公顷,形若巨鳌,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中原有自然景观二十四景,今尚存九日台旧址、平远台、炼丹井、廓然台等景点。于山山顶有闽国王氏宝皇宫旧址,宋为万寿观,又称九仙观。观之东轩是明代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又因观中供奉福州民间信奉的神祇王天君,俗称天君殿。殿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隔拜亭为双层楼阁,祀玉皇大帝。殿阁宏伟。山西南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士殿,现辟为福州市博物馆。西面还有白云寺、廓然台、戚公祠(祠内补山精舍是“闽变”会议旧址)、平远台、万象亭、醉石等景点。于山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100多处,吸引中外游客驻足品味。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于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

唐天宝八年(749),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明曹学佺《闽山》诗:“眼里闽山客,悠悠阅物华。吟台悲宰木,古寺落人家。玉尺仙岩曲,金绳觉路赊。惟应萝薜月,几度照袈裟。”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亦作豹屏山。乌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而“三山藏”与“三山看不见”则向无定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根据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载:罗山、芝山、丁戊山为“三山藏”;灵山、钟山、玉尺山为“看不见”;二说是根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载,以罗山、冶山、玉尺山为“三山藏”,以龙山、芝山、钟山为“看不见”。不论哪种说法,其“藏”与“看不见”的三山,均系“三山现”(屏山、于山、乌山)的支脉,有的如岗阜,有的似山坡,随着历代道路的拓宽与民屋建筑的稠密,这些小山或被削平,或被遮挡,以致变成“藏”与“看不见”了。现将它们的遗址介绍如下: 

    罗山,在今南门协和医院后的一座小山岗。 

    冶山,在今鼓屏路省卫生厅后的小山。 


玉尺山,又名闽山,山之支也,在今鼓楼三坊之光禄坊(原属侯官县管辖)。唐天宝八载,勅赐乌石山为闽山,因名。(注:因玉尺山为乌山支脉,所以在名称上会有交叉。)

龙山,又称灵山,在今鼓楼七星井巷内。

芝山,旧生灵芝草,故名,为越王山支脉,原属闽县管辖。


灵山指的是龙山巷,据清《闽县乡土志》记载:“灵山,在龙山巷内,龙即灵之讹,一曰大云”。而“开元寺”最早就叫“灵山寺”“大云寺”,这又证明了五代时“灵山”与“芝山”并不是两座不同的山,而是可以混淆的,现代人习惯说的“芝山开元寺”在始建时可是“灵山寺”呀。

钟山属乌石山支脉,据《福州城市建设志》记载:“(杨桥)巷尾钟山,有大中寺,是明隆庆时户部尚书马森的住宅”。杨桥巷巷尾即为旧时杨桥巷的西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城里竟藏有九座山!您还能找到吗?
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福州的“山和塔”
锦绣家园(上)
福州镇海楼对联
福州标志:三山两塔一条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