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不打烊 居家来看展|悬丝傀儡,古乐遗韵

荟萃民俗精华 传承优秀文化 







悬丝傀儡 古乐遗韵









闽南的方言、民风民俗、宗族信仰、民间崇拜、文学艺术、民居建筑与民间工艺是闽南文化的主要组成要素。

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闽南人敢于抓住机遇、敢闯敢干的个性和自强不息、深具勇气和毅力的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闽南俗谚如:“爱拼才会赢”、“泉州人,个个猛”、“输人呣输阵”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闽南人的鲜明特点。

闽南红砖古厝

 提 线 木 偶 

“ 刻木为人,外披以文绣,以丝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

提线木偶表演图

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闽南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其木偶形象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雕刻,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

千百年来,提线木偶与民众生、老、病、死等人生礼俗相伴共生。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孩儿周岁、新屋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都必演上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传统木偶头雕刻

大 头

陈俊翔作品

提线旦头

苏华荣作品

双髻齐眉旦

黄紫燕作品

老和尚

黄雪玲作品

牛魔王

苏清良作品

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二进展厅展品

(个人捐赠)

提线木偶戏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保存着大量'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的语法、语汇及古读音。保存着许多宋元南戏剧目、音乐、表演形态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明代以后,泉州提线木偶戏开始向台湾省和东南亚一带华人华侨聚居地流播。

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二进展厅展品
现代 提线木偶—笑生(花花公子)

 南  音 

“泉南之乐,由来旧矣,乡曲讴吟,固未足登诸大雅,然亦泉南人之所以乐也。花开而春明,月圆而秋朗,弦敢叶奏,竹肉和鸣,情文相生华实并茂,洋洋盈耳,可以移人情,感人心,荡涤百忧,消融万虑,致足乐也。”

—— 林鸿《泉南指谱重编》
南音演奏图

南音也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由西汉至南宋年间涌入闽南地区(以泉州为中心)的中原移民带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迁,最终形成具有中原 “古乐遗韵” 的音乐形式。

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印证了泉州古老的弦管艺术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

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南音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福建民俗博物馆南音演出

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它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

福建民俗博物馆西落二进展厅展品
从左到右依次为:琵琶、三弦、二弦、洞箫、拍板


– END –

关注我们

◎ 参观时间:9:00 - 17:00 周二闭馆

◎ 联系电话:0591 -  875191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偶戏:傀儡演绎百态人生
泉州南音
懸絲傀儡
独具韵味的泉州闽南文化
南安市非物质文化--提线木偶
太赞!2.3亿人次围观!泉州这些“无价之宝”,你遇见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