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世遗系列 • 非遗传承——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起源·

“三分画,七分裱”。好的裱褙不仅能给书画增色提神,还能延长书画的保存寿命。裱褙是中国字画的一种特有的装饰技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清同治年间(1865年)“米家船”创始人林金师在南后街29号(现为32号)开创裱褙店,至今有140多年的历史,因其工艺精湛,成为南后街众多裱褙店中的佼佼者。

清末福州举人何振岱送字来裱,见店无牌匾,便挥毫提了“米家船”三字相赠。从此,“米家船”名闻遐尔,代代相袭。

“米家船”源于米芾的一句诗“米家书画满河滩”,讲的是他沿长江中下游漂游写生,在码头晾晒作品的事情。北宋的米芾是书画家、收藏家,也是第一位通晓装裱的文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装裱经验,还有高深的装裱理论,体现在他的著述《书史》、《画史》中。

· 技艺内容 ·

“米家船”裱褙工艺有13道工序:拓、裁方正、配色、备料、上料、封边、复裱、定型、修边、打蜡、装轴等。

经过裱褙,薄薄宣纸字画便有了坚实的托褙,便于收藏、悬挂,美丽大方,还能保证字画保存的年限。

旧时裱褙不用起线而用色纸,不用锦缎而用绫,锦缎和起线的“上阵”,是“米家船”在裱褙业用料上进行了大胆革新。

“米家船”拆裱损、霉、黄旧字画更有特色,其拆裱工序为:

拆裱前先在工作台上铺上一张与原画大小相等的宣纸,把画放在上面,喷水软化并刷平,对裂开破损部位,进行拼接后,翻转180°,刷平;

经过一定时间后搓、拆,留下画身,背后刷上浆糊进行修补空缺部分,然后托上一层宣纸,贴上木板,进行定型干燥后,再把画拆下来,进行以下12道工序:

  • 托画心;

  • 裁画四周;

  • 配料;

  • 画心贴起线;

  • 封边或摺边;

  • 贴上下披轴纸;

  • 复裱宣纸;

  • 复裱定型;

  • 剪去封边;

  • 打腊;

  • 装轴;

  • 检验。

· 技艺价值 ·

裱褙(biǎobèi),亦作“表背”、“装背”。即“装裱”。明周嘉胄《装潢志.裱背十三科》:“《辍耕录》云'画有十三科’,表背亦有十三科。”

书法名画,一经装裱,才能便于观赏,神采墨妙,跃然生动,增进美观,比之未经装裱更为出色。而且书画经装裱,易于保存,又可延长寿命,对保护书画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装裱不仅保存书画,而对受到严重破损的书画,还有起死回生的作用,所以装裱工人有“画郎中”(医生民间称郎中)的名称。

“米家船”裱褙了不少字画,更拆裱了许多破损、霉、黄、旧古字画,对古字画文物的保护做出了一定贡献。

图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后街:曾经的福州“琉璃厂”(下)
裱画简介
简单介绍字画修复
书画字画装裱培训
裱画
书画用纸与装裱形式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