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无锡名臣顾可久,是清官海瑞的恩师,被誉为“两朝忠节”

  顾可久(1482-1561),字舆新,号前山,别号洞阳,无锡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与同邑杨淮、黄正色、张选一起被誉为“锡谷四谏”、“嘉靖四忠”,堪称古代清官廉臣之典范。

  无锡惠山下河塘,有顾洞阳先生祠。此祠建于明代隆庆四年,即公元1571年,系时任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海瑞捐俸倡建。顾洞阳曾主持嘉靖年间广东乡试,海瑞在其手下得中举人。万历元年(1573),罢官闲赋在家的海瑞亲临惠山拜谒恩师祠堂,并作《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诗,诗云:两朝崇祀庙谟新,抗疏名传骨鲠臣。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仍留社稷身。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麟。这首诗对顾可久一生事迹作了点评,表达了海瑞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也是这位时常触逆朝政、得罪皇帝、独立特行的大清官当时心情的写照。

1570年,海瑞为恩师顾可久所写的七律《谒先师顾洞阳公祠》。图为江苏无锡碑刻馆收藏的该诗碑刻。林萌 摄

  此诗清代乾隆年间曾镌刻于洞阳公祠堂的“丈人峰”湖石上,尽管岁月的风化剥蚀暗淡了字迹,但如果我们熟悉这首诗并留意,依然能在石峰上看到深深的印痕。幸运的是,无锡市碑刻博物馆保存了另外一个此诗的版本,系清代乾隆年间顾光旭书法。另外,根据史料,祠中照壁题有“忠君爱国”,有祠匾“两朝忠节”、“抗疏名臣”。400多年来,这些匾额和碑刻铭记了一代按察史的骨鲠荣光。

一对夫妇四十五载守护一方斋匾

  2011年秋,无锡市民陈瑞昌、王湘琴夫妇将一方红底金字的老匾额捐赠给惠山古镇办,但见大匾上面大书“两朝忠节”四字,上款为“汤文正公题额”,下款漆底斑驳,依稀能认出刻印其上“钱勖敬书、丙寅仲秋”字样。虽然匾额有些残缺,但那时代的印痕熠熠生辉,放射着正气的光彩!

  说起这方陈先生收藏的匾额,还有一段可贵的往事。1966年,神州大地上演“文化大革命”,许多旧物被扫荡。某日,陈先生夫妇在惠山上玩,看见山麓草丛中有一块长木板,好奇心驱使他们将木板翻过来,一看,上面有“两朝忠节”字样,估计是某个祠堂里遗落的斋匾,夫妇俩觉得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依稀感觉有一定的文化分量,就带回家去,后来一直用油布包好,为防止受潮,甚至加了三层包装。直到2011年,陈先生得知惠山在修复祠堂才决意要献出这方珍藏了45年的老匾。这么多年来,他们并不知道这方匾额属于哪个祠堂哪个人物,而正是凭借这样朴素的感情,陈先生夫妇素志平生,守护这方神圣的斋匾,为惠山的祠堂文化做了一件好事。好的器物自带温度,总会遇到有识之士知音识珠,终究会散发出历史的光芒,不会因历史的耽误而湮没其独特的人文价值。

   “两朝忠节”是清朝康熙时期曾巡抚江苏的汤斌所题,此人为官清廉,生活清苦,有“豆腐汤”、“三汤道台”雅称,他勤政恤民、清廉自律、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治学有方,为“清朝文正第一人”。作为清官,封建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是连续的,一致的,他为治下的无锡县惠山顾洞阳祠,前朝骨梗之臣题“两朝忠节”当有标榜和教化的意义,毕竟祠堂所要张扬的是忠君爱国,彰显的是官声政绩。而书写此匾的钱勖(1826—1867)是钱武肃王三十六世孙,当代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先祖,是清咸丰五年举人,早年颇有才名,后以内阁中书受聘于李鸿章幕下,著有《国朝诗话录》、《吴中平寇记》,回籍后曾创办无锡安阳书院。写作此匾时在1866年,即其去世前一年,时年才40岁。

两朝亮节,万死生忠,肝义胆直

  古代的祠堂并不是说建就能建,必须经过朝廷批准才能实施,特别是已故官员建祠堂一定是要符合五种情况,或有功于民,或为公务而死,或安邦定国,或防止灾害,或保民不受苦。这样的才能入祀接受地方官员和民众的祭祀,这种祠堂也不只是家族所有家族的事,已经成为模范官员的榜样,具有公共道德价值,更具有社会教化的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家国同构”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礼文化“视死为生”的核心体现。

   海瑞在洞阳公去世十多年后,并没有忘记恩师业绩,为营建顾洞阳先生祠,在明隆庆二年上奏时说:抗疏名臣,大江以南共推顾可久两朝亮节,万死生忠,肝义胆直,与龙逢比千抗衡,千古合应赐专祠。这里提到的“两朝亮节”,也就是后来“两朝忠节”这一匾额的来历,一字之改,意思相近。前者是一种事实陈述,后者是一种褒扬。

顾可久祠里的顾可久(左)和海瑞(右)雕像

来源: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古代官员的作为,纪念有功绩的官员,为他们建祠堂是地方官员的责任,而海瑞正是履行了这样的职责。

  “两朝亮节”是怎么回事情呢?正德十四年(1419)二月,明武宗朱厚照欲南行,时江西地方意欲反叛,情况紧急,作为行人司行人的顾可久与众多官员力谏劝止,皇帝大怒,杖一百多人,顾可久被打40大板,“臀肉尽脱”“昏死一日方甦”。世宗皇帝朱厚熜即位,首诏起用前朝罢斥的谏臣,顾可久升任户部员外郎。嘉靖三年(1524)七月,世宗欲删去尊号中“本生”二字,众臣上疏抗言,顾可久一起参加左顺门跪谏,皇帝依照前朝老办法,杖180余人,顾可久再次受杖刑。历经武宗、世宗两朝,顾可久忠君亮节,敢于直谏,“忠声震四海”。

  后来,皇帝宽宥了顾可久,改官郎中,不久便下放任地方官,先后知州泉州、赣州,后又升任广东按察副使,主政广东、海南一带,颇有政声。在海南时,他识拔海瑞,称其为“真社稷之臣也”,海瑞也不负先生所望,终成一代名臣清官。可惜的是,顾可久后遭豪强和权臣中伤而被勒令辞职。回到家乡无锡后,他归隐林园,吟诗养老,年77卒于家,时在1561年。

烈烈忠肝义胆,皎皎高节清风

  1949年后,惠山顾洞阳先生祠被与上下河塘众多的祠堂一起被辟为部队营房,由军人不觉间守护着古迹文化,张扬着浩然正气,文物古迹得以保存。笔者在惠山风景区工作凡三十余年,偶尔会去部队家属院寻访古迹,看到院里银杏高耸,牌坊矗立,祠宇肃然,常会感觉到有一股英气在建筑庭院间穿行,由于当时读书不多,又受形势所局限,对祠堂事不甚了了。

   2008—2011年,本人有幸在惠山古镇办工作,担任策划宣传处负责人,主持祠堂文史资料收集研究,并参与一些祠堂的保护修缮与布置利用,顾可久祠就是其中之一。当居民搬迁结束以后,拆除了原享堂“宝忠堂”里面的隔断,但见大堂雄伟,堂中壁隅有二方大碑,剔除岁月的尘埃,我们看到了200多年前乾隆时期的记述。一方为乾隆岁次癸酉端月洞阳公七世孙藩使司理长史建元重勒石,另一方为乾隆十八年洞阳公八世孙顾光旭书丹。前者详细记载了顾可久事迹和建祠始末。后者则是本祠列为公祭及族人捐建功德榜,此碑上明确记载“恩旨南直巡抚海忠介瑞特疏请祭,并捐俸倡建专祠于锡麓”“初汤尚书潜庵斌著有先生祠堂记,逮抚吴特给祠额曰两朝忠节”。文献上的记载在与200多年后看到的匾额“两朝忠节”实物相印证,这就是祠堂的精神。

   乾隆岁次癸酉,即1753年,由七世孙藩使司理长史建元重勒石南池后学邵之鸿书丹的这方碑,其实可以说是一块平反昭雪碑,诉说“先朝建言得罪诸臣,现存者三十一人,宜遵照擢用。已故者六十一人,宜分别优恤,以示劝忠风世至意……累次叠谏,廷杖不一次者,应谕祭赠官,若顾可久等三人。”“兵宪蔡参语:看得无锡县故宦顾可久孤忠自许,劲节独持,两触逆鳞九死而无馀悔……盖棺论定,请祀允宜”“学宪黄参语:看得故宦顾可久烈烈忠肝义胆,皎皎高节清风,著述富于居田,孝友昭于让产。宜荣俎豆,用表忠贞”“隆庆三年十一月,巡抚应天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海特疏题奏为抗疏名宦,大江以南共推顾可久两朝亮节,万死一生,忠肝义胆,直与龙逢比干抗衡,千古合应。赐专祠,春秋祭祀以酬忠勋,以风后学等因,上闻奉司遵旨议奏事,议得先朝直宦顾可久,两朝忠悃,不避天威,匡扶宗社,幸获全生,宪副东粤,树绩琼海,丰功大节,优恤蒸尝,大典允洽,伏惟,睿鉴施行。隆庆四年正月,钦奉上谕,依议赐祭,谨勒祀典。”字字铭记忠良事迹。

   岁月荏苒,作为一代清官的顾可久,400多年来一直为历代统治者和民众所认同、所推崇、所祭祀。今天,时代不同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悄悄变化,顾可久先生祠堂的银杏树已成参天大树,但有一条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虽一毫而莫染”,“烈烈忠肝义胆,皎皎高节清风”,从他身上所体现的就是忠与节,忠君与爱国,矢志不移,光耀千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无锡惠山镇祠堂----顾洞阳祠
江苏无锡--惠山古镇祠堂匾额
(2)无锡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惠山祠堂群1
惠山古镇游
无锡惠山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