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教育的过度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吗?
userphoto

2022.08.01 河南

关注

学校教育的过度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思想潮 ,作者关注教育的

从入职到今天,我一直奋战在学校行政文秘这条战线,每天接触最多就是教育部门下发和校内上报的种种公文,而看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加强教育精细化管理”。但是,谁为教育的过度精细化管理开评价单呢?

我觉得,教育精细化管理这个词真的很神奇,在什么样的公文材料中都可以用,但是就在具体工作中看不见摸不着。精细化管理到底精在哪里,细在何处?谁也不知道!但是大家看了之后却是暗自点头。

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一下,看看老师们有没有相同的感受。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组织领导。不论你干得如何,都要有个领导小组,小组里的人要明确责任,提出要求。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理论学习。无论党政都能够套用,年度学习、培训、讲座的内容一综合,再加一个完美彩印的封皮,那就是一篇不错的佐证材料。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制度建设。各种制度纵横交错,让你也分不清到底干什么;各类方案细则条分缕析,每一个措施都要有几个亮点,至于能不能做咱不提,反正需要有计划,最好是有表格。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队伍建设。多组织几个校内培训,多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各种课件、教学设计、教案多搞几次征集活动和比赛,再通过党支部建设学点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的文件。

精细化管理等于拓展学生活。且必须服装整齐、道具精美、动作划一,组织有序,这样才能看出学校的气象。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师生管理。对于老师来说多开几次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师德师风会议,签个责任书、做个责任状,弄两个课题,教研组贴点“氛围”等等;学生方面搞个主题班会,按照时间节点套个主题,声情并茂一番畅谈道德和感恩。

精细化管理等于加强监督检查。不论检查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校长的听课记录必须完成,党建的谈话必须要记全,涉及人财物的会议必须记录规范,教学常规检查和班级评比台账要整齐划一且分出等次。

当然,我认为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但仔细看,这些不都是我们的常规工作吗?怎么一下子都套进精细化管理当中了,而且套的这么完美,这么没有瑕疵,好像一下子很多工作都上了新高度,新档次。

可是我们回首一年的工作,真的觉得是在进行教育精细化管理吗?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总体要求的第二条就是: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可是现在的学校,就是在“结果上下功夫”:工作没成效,管理没效能,活动没影响,成绩没增值——消耗了学校的资源,浪费了教师的工作激情。这都是过度管理的负面影响,但是却没有上级单位为这样的管理给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单。

教育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教育

我觉得,教育管理不能够精细化。因为教育这个词原本就不是量化的,不能单凭一个组织、一个制度、一个活动、一个检查就做出来的。往往过度的管理和粉饰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学校的主业在于教育,而管理是辅助教育的措施。很多学校之所以用“精细化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放上显不出高度,不加上抬不高学校的品味。久而久之形成了恶心循环,导致该管的事儿管理不到位,该办的事办不出所以然。

我们搞了很多年的教师培养,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的教师,而校外培训机构却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云集之所。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机制:缺少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缺少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缺少有血有肉的育人环境。

每名教师都在疲于应对学校额外增加的“精细化管理”负担,没有从“精细化管理”中吸取足够的“成长养分”。

精细化的管理在于精细化教书育人的内涵,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际效果。

我们很难看到一个教研活动上大家各抒己见,真诚的把自己多日准备的材料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我们很难看到,学校组织筹备一个活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和拨云见日的眼神;

我们很难看到,一节公开课或是一堂推门课,听课老师不再只拿一个空白的教案记录,而是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去听课……

试想,如果我们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做细致,不用叠三加四的把一个学期堆满,搞得很精细、做得很管理,而是把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和耐心培育教师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这个学校一定是有生命力、有感召力、有灵魂和温度的学校。

教育精细化管理不是主抓亮点

打破“千校一面”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武器”。为了更加突出学校的特色,学校负责人总会打造很多亮点。

为了打造亮点,全校上下不遗余力——组织架构精良、人员队伍丰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保障齐全,更重要的是声势要大,格局要大,影响要大。不需要底下的学生和老师懂不懂,会不会,只要材料做的漂亮,活动展板精良,宣传媒介到位,致辞讲话深刻,上级领导认可。

为了打造亮点,师生家长上下齐动——短视频、纪录片、现场会、云课堂,各路神仙都汇聚在一起;选修课、特色课、品牌课、精英课,挤占常规课时间,浪费学生休息玩耍的生活时间;

借用周末、挪用自习、提前上班、延期放假,这些对老师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家校互动、家校育人、家长培训、家庭教育,每个家长除了拍照,估计就剩下赶紧做完事跟孩子去吃饭……

其实,每个学期很短暂,老师们除了上课、教研、课题这些专业工作,能有多少时间?学生们上课、复习、考试以外,能有多少时间?家长除了上班、照顾老人、辅导功课,还能有多少时间?所以,这样的精细化不要也罢,这样的过度管理终将成为教育内卷的“温床”。

教育精细化管理注重流程设计

这次疫情给了我很多启示——那就是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为什么做学生返校上课没有太多老师管理却能够井然有序?

为什么一贯闲散的老师按时按点的报备自己的情况?

为什么做核酸大家都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答案就在于流程。

现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只是表面上的精细化,功夫都在面子上。而教育的特点则是思考、影响和评价,这都是内涵上的功夫。

中国为什么要搞教育改革,为什么要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实现教育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转变,从二维向多维的转型。

但是过度的精细化管理导致我们的流程臃肿复杂,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负责什么。有的学校一年下来领导小组成立了好几十个,每个领导、每个干部、甚至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身兼数职;

方案制定了一大堆,都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监督考评”,实际内容什么也没说;工作推进中互相掣肘,领导推给主任、主任推给老师,看似精细化,实则一点用都没有。最后还是该做的事情没做,该懂的事情没懂。

说到底,一个优秀的学校,就是把工作流程弄清楚,讲明白,然后把规定动作、常规动作做真做实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精细化根本不重要。

著名教育人李希贵老师曾说过:“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回归教育本真,更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教师、班主任回归教育本真。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仅是针对教育,更是直面“人”的改革和变革。

我真的望在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中,能够为学校的这种“精细化管理”开出评价单,让我们的学校“知耻而后勇”,找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个珍贵的教育出发点。

作者 | 惜月楼主,中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教育的过度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吗
学校管理的“六字方针”
让精细化管理推助学校发展
田集中学精细化管理一点学习体会
上海闵行:教育转型中用好信息化推手
学校管理案例5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