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傀儡正名:阿斗与诸葛亮的关系,折射出阿斗鲜为人知的一面

因为《三国演义》的渲染,也因为阿斗崇信小人,导致刘备和诸葛亮等一批蜀汉英杰,辛辛苦苦创造的蜀汉基业毁于一旦。

还因为阿斗在亡国后,说的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阿斗被后人定在耻辱柱上,似乎永远也无法翻身了。

其实,早在唐代,与刘备一同享受祭祀的,不仅有诸葛亮,也有后主刘禅。

杜甫在他的《登楼》一诗中说:“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说明杜甫虽然很不愿意,亡国之君刘阿斗还能被人们供奉,享受香火。

但当时阿斗的形象,还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得那么不堪。

至少还是有人认为,阿斗可以被供奉的。

其实,阿斗虽然有缺点,能力也不突出,但是如果没有生在三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做一个守成之君应该还是可以的。

因为阿斗不但继承了刘备温和、宽容的优点,而且在诸葛亮当政时期、以及后诸葛亮时代蒋琬和费祎、董允的时代,蜀汉朝廷上,基本都是贤者居其位的。

虽然,诸葛亮辅佐阿斗尽心尽力,是因为他顾念着刘备的知遇之恩,而且也希望借助刘备给他的平台,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

但是应该还有更多原因,可以解释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决定辅佐阿斗,而没有像霍光那样,考虑把阿斗换掉,或者干脆自立。

从诸葛亮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忠臣良相,不愿意背负犯上作乱的骂名。

但这种理由是很表面化的,通过历史的细节来看,诸葛亮与阿斗早在刘备托孤之前,就有相对深厚的感情基础。

并且也许在诸葛亮看来,阿斗品行还不错,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1. 诸葛亮参与了阿斗的成长 并对阿斗付出了真挚的感情

诸葛亮出山的时间,在公元207年冬天,到公元208年春天。

阿斗出生的时间,恰恰就是在207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看着阿斗长大的。

从史书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赵云负责阿斗的日常安全,诸葛亮负责阿斗的教育问题。

虽然,阿斗名义上的老师是司徒许靖,但是从刘备托孤时,让诸葛亮代笔写给阿斗的遗诏来看,诸葛亮日常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还额外承担了管理阿斗学习的工作。

诸葛亮为阿斗抄录的书籍,都是《商君书》、《韩非子》之类的法家著作。

这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希望,阿斗成为一个绝对的法家拥护者,只可能是根据阿斗仁懦的性格,诸葛亮认为应该让阿斗加强法家思想的学习。

刘备托孤时,向诸葛亮询问阿斗近段时间是否有所长进。

诸葛亮说阿斗“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这当然有可能是诸葛亮为了安慰刘备,故意夸奖阿斗所说的。

但是刘备不会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到底怎样,诸葛亮也不是那种故意奉承刘备的人。

诸葛亮这样说,真的可能是觉得阿斗还是比较聪明的;至少说明在这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阿斗的进步还是比较满意的。

再说,刘备既然已经让诸葛亮负责阿斗的学习了,以诸葛亮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来看,他能不用心培养阿斗吗?

在刘备验收教育成果的语境中,诸葛亮难道会说阿斗不聪明,也不爱学习吗?

适当夸奖阿斗,既能让刘备放心,又能起到鼓励阿斗继续努力的效果,诸葛亮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对阿斗的夸赞,不仅在刘备面前有所表现,而且在写给别人的信中,也称赞阿斗“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说明刘禅还非常的尊敬贤能之士,品德优良。

应该说,诸葛亮这样评价刘禅还是比较客观的,当刘禅有亲近小人的缺点时,诸葛亮也会并不十分客气地把对他的谆谆教导写在《出师表》中。

一般来说,我们读《出师表》读到的,大多是诸葛亮对为了报答刘备真情实感的深切流露;

但《出师表》的阅读对象还是阿斗,金圣叹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阿斗“切切开导,勤勤叮咛,一回如严父,一回如慈妪”。

如果诸葛亮对阿斗只有君臣之情,而没有父子之情,他的表达应该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可见,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对于阿斗是真的承担起了父亲一样的角色。

  1. 诸葛亮去世后阿斗的一些表现 折射出了阿斗的复杂心态

诸葛亮去世后,阿斗任命蒋琬管政治,费祎管军事,二人互相牵制,又互相配合。

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是让费祎继任蒋琬的工作,并没有让他们从制度上各自分工,所以这样的安排,大概是刘禅自己通过学习、思考得出的结果。

这样的安排,足以说明阿斗如果肯用心,还是很聪明的。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安排也是诸葛亮生前定下的,阿斗只是遵照执行,这当然也是可能的。

但是能遵照执行,而没有随意变动,至少说明阿斗还是理智的。

再说阿斗对诸葛瞻的态度,在诸葛亮和黄夫人双双去世后,年幼的诸葛瞻被阿斗保护得很好,不但大力培养,让他飞速升迁,而且还让诸葛瞻做了自己的女婿。

说明阿斗从心底里,也觉得诸葛亮对他很好,所以他也对诸葛瞻很好。

当益州集团有一个叫李邈的官员上书诋毁诸葛亮,说诸葛亮架空皇帝,北伐更是误国害民的举动时,一向温和、看似没有主见的阿斗,这次不但勃然大怒,而且很果断地下令处死李邈。

阿斗明白,诸葛亮对他的严格管束,说到底还是为他好的,绝对没有架空他的意思。

但是,在阿斗的小心思里,还是有对诸葛亮怨愤的一面的。

阿斗对诸葛亮的怨愤,表现在诸葛亮去世初期,朝中重臣和民间百姓,都纷纷要求朝廷给诸葛亮立庙。

大臣们多次上表,百姓们更是不等朝廷令下,就在野外、路边私下祭奠诸葛亮,但阿斗一直以礼制不和为理由,不给诸葛亮立庙。

在这个事件中,大臣们苦口婆心,讨价还价,百姓们呼声很高,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朝野对立。

但是直到诸葛亮去世29年之后,蜀汉摇摇欲坠的时候,阿斗才下令在诸葛亮墓葬的定军山立庙。

阿斗不同意给诸葛亮立庙,还是为了维护刘备和他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

如果在成都给诸葛亮立庙,百姓们都去祭拜诸葛亮,导致刘备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被边缘化,阿斗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

史书中还记载:诸葛亮去世后,阿斗就跑去游山玩水,也许没人因为这些小事约束他,也许别人劝了他也不听。

这时的阿斗就像一个被父亲约束了很久,终于可以自由玩乐的孩子,需要释放自己。

阿斗在人事安排方面执行诸葛亮的政治遗嘱,在基本国策上却废除了诸葛亮时期以攻为守的北伐战争。

一些人因此攻击阿斗不思进取,枉费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番苦心和很多年的艰苦奋斗;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阿斗这样做,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想进行没有可能成功的战争,也深知蜀汉的国力经不起消耗。

在诸葛亮去世四年之后,曹魏一方发生了一些变动。

当时阿斗下诏给蒋琬,表示我们虽然不轻易出兵,但是如果吴国也有所动作,我们就可以相互配合,会有更多的胜算。

这种想法说明,如果有机会,阿斗还是愿意尝试对曹魏出击的。

总体来看,阿斗对诸葛亮的感情,是既有依赖和信任,也有怨愤和不满的。

作为皇帝,他有时很在意自己的威严,所以他会在能力范围内,淡化百姓们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当有人挑衅诸葛亮权威,有意泼脏水时,阿斗又是诸葛亮的坚定维护者。

理智与情感,叛逆与顺从,成年人和克制与孩子一样的任性,这些复杂的心态,在阿斗这里是共存的。

我们可以认为阿斗有不成熟的一面,有注定无法肩负起刘备和诸葛亮沉重理想的缺点,但是绝对不应该认为阿斗智商不够。

一个仅仅在与诸葛亮关系中,就有着如此复杂的感受和心理活动的人,虽然不一定有多聪明,但也绝对不笨。

三、一些非主流 却相对客观的 对阿斗的评价

后世对阿斗的评价,显然是差评远远多于好评的,但是这些差评并不十分客观。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把阿斗比作素丝,认为阿斗亲近贤臣的时候,不失为一个理智的好皇帝。

在诸葛亮去世后,阿斗的亲近小人,对朝政渐渐懈怠,是应该予以批判的。

与陈寿观点相近的,是同样在蜀汉有过仕途经历的李密,这位李密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情表》的作者。

李密之后,清代文学家方苞认为阿斗信任、重用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后,又重用蒋琬、费祎等一些贤臣,是非常难得的。

蜀汉亡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贤臣都年寿不永,天命不佑蜀汉。方苞的这种说法,笔者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但是也可备一说。

总体来说,阿斗是一个有缺点,也有优点,本质善良、却经不起诱惑,在生活中不会约束自己,以至于影响了朝政的普通人。

对于蜀汉的灭亡,阿斗是应该负一部分责任的,但是蜀国灭亡的命运,早在关羽失荆州、刘备一意孤行,发动夷陵之战时就已经注定了。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说,即使荆州不丢,刘备也没有发起夷陵之战,刘备一方的实力,也从来没有超过拥有北方九个大州的曹魏。

蜀汉无法战胜强大的曹魏,也没能在立国之后,等来那个天下有变的机会,更没办法吸引到多元化、能力超强的人才,所以被灭国是必然的结局。

我们看待事物,既要看局部,也要看整体;既要看特定阶段的发展,也要看长远的走向;

不能等到事情已经发展到不可挽回的时候,就找一个人,找一些并不深入的原因,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一个人身上;

而对于我们偏爱的刘备、关羽一类人,就轻而易举地规避了他们的责任,将他们的形象过分拔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禅不是昏庸误国的蠢材,他只是一位“没有梦想的刘备”
我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仅仅42年就灭亡了,有人认为诸葛亮是罪魁祸首,你怎么看?
诸葛亮临终前留给阿斗6个字,可保蜀汉江山,无奈阿斗记颠倒了!
历史上最冤枉的皇帝:不要再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盘点:三国时期被载入史册的四位贤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