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湖不光是打打杀杀,更有人情世故
userphoto

2022.12.12 湖北

关注

--论《三国演义》里的“宦官”与“外戚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将“让历史照进现实”,详细讲述“矛盾和力”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变化,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想要更加快速、清晰的理解,建议读读我的这篇文章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矛盾分析法(强烈推荐)。这篇文章讲的是基本原理,里面有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清晰的划分及其关系模型。

“江湖不光是打打杀杀,更有人情世故”,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这些“人情世故”。

缘起

新的篇章将从三国前期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是指东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12个太监,主要人物是蹇硕、张让、赵忠等)的生死纠葛开始。

何进是“外戚”的代表人物,“十常侍”是“宦官”的代表人物。历代王朝没落时期,都离不开“外戚”干政或者“宦官”干政。这二者都是影响皇权的特殊势力群体。

我们先看一下正常符合“天道”规律的“皇权力学模型”,她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宇宙万物之道的,和我们的太阳系一样,见下图:

图1 符合“天道”的皇权力学模型图谱

图2 太阳系:8大行星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行

从上图1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权力架构和运行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个核心展开的。“皇权”中最核心的是皇帝,然后是皇后、皇太后等这些人;

离他们最近的就是“宦官”“外戚”,这两个特殊群体影响力巨大,他们通过影响皇权而影响整个帝国的权力架构。

还有一类人,他们就是帝国权力运行的主要载体:官僚集团。其中又分为“朝廷(中央)和地方官员”。官僚集团由无数读书人组成,十年寒窗为的就是能做封疆大吏、能入阁拜相。

“宦官”和“外戚”,这两个特殊群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相同:都是通过影响皇权来影响朝廷的人权和事权;距离上都里皇权很近,这包括身体上(“外戚”与皇权有亲戚关系,可经常有互动;宦官身处皇宫,日夜相见,互动很密切);心里上(人非草木,相处久了都会有感情,从而产生信任甚至是依赖)。

2、不同:外戚是血缘的连系,天生就有很高同一性,利益共同体系数很高;宦官是后天形成的,主仆关系,从属关系更稳定(由于宦官的天生特性)。宦官是无根之人,天生就是皇权的奴隶,这在“皇权-宦官”整个体系中是非常完备和稳定的。谁都有造反的可能,唯独宦官不会造皇帝的反,宦官多是“指鹿为马,祸乱朝廷”。因为他们的所有影响力、力量源泉都来自皇权,没了皇权就没有了一切。

外戚不仅可以对皇权有影响力,还可以把这个权力实体化,也就是说外戚是可以当官的,出任朝廷(中央)的大官的。从而可以同时对两大体系产生掌控力:皇权和朝廷。

整个的帝国的权力运行就是在皇权、外戚、宦官、官僚集团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当然,这是皇权体系“内部的权力模型”,皇权体系运行的好则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权体系运行的不好则祸乱丛生、饿殍遍地。

我们来分析一下汉灵帝驾崩前帝国的权力构架。

图3 汉灵帝末期帝国权力模型图谱

此时皇权势力弱小,皇帝宠幸宦官,竟称“宦官张让为父,赵忠为母”;拜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连何进都要听他指挥。宦官为祸朝廷,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外戚”方面,何进是何皇后哥哥,任大将军,总览天下兵权。但对宦官虽憎恶,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朝廷方面:权力基本都被宦官和外戚拿走,基本没有独立主权,更谈不上独立思想。

地方官员:基本都是结交、贿赂宦官或者是直接买的官,很多都是在鱼肉百姓。正直清廉的官(如破黄巾军有功的刘备,当县令时处处被领导穿小鞋、索要贿赂)无法生存,敢怒不敢言。

体制外环境:民不聊生、黄巾军等起义。

这种条件下,皇权体系是很脆弱的。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主角登场。

图4 “外戚首领”大将军何进

图5 “宦官”“十常侍”

“外戚”何进与宦官“十常侍”的第一次交锋

“十常侍”谋划杀何进。汉灵帝即将驾崩,他宠爱的是皇子刘协。而是大将军何进是另一个皇子刘辩的舅舅。“十常侍”认为要挺刘协一边,也就是董太后一边,必须要先下手为强,密谋传圣旨给何进,引他入宫,然后杀之(主动进攻)。计划泄露,使得何进与“十常侍”结仇。

后来何进拥立刘辩为帝成功,“十常侍”知道大事不好,就开始想办法躲过一劫(防御)。“十常侍”的办法是:出卖“十常侍”里“最受宠”的蹇硕,让其当替罪羊;另一方面去求何太后。这个方面很有技巧,想要讨好一个女人,金银财宝是少不了的;还讨好了何进的弟弟(估计是何太后比较喜欢的人)让他进宫。

一番操作后,何皇后是原谅了“十常侍”的。在何进与“十常侍”的鸿门宴上,她站在了“十常侍”这边。

此时,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道理,“十常侍”那么可恶,为什么何皇后(也就是皇权)还要护着他?可见宦官这种近臣是皇权少不了的一个组织。在这个体系下,宦官组织是不能少了的。由此可知,当何进、袁绍商议要出去宦官群体时,只有曹操是清醒的,他说“宦官体系由来已久,历朝历代祸患已久..是由于皇权的溺爱宦官致使其权力无限扩大..导致的。不能一下子就用猛力消除,何况这种事很容易泄露,一旦泄露自己反而有大的危险”。

曹操说的全是对的。那应该怎么办?在第二次何进与“十常侍”的斗争里,曹操给出了正确的方法。曹操也说了“整个宦官体系无法去除,但是重要的是去除“最患者”即可,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做这件事用一个狱卒即可”。

第一次交锋,“十常侍”先下手为强,因走漏消息而失败,由进攻转为防御;何进防御成功(及时得到刺杀消息),转而走向进攻(立刘辩为皇帝,稳固了朝廷里的地位,转而要诛杀“十常侍”)。然后“十常侍”防御成功。双方此阶段暂时稳定下来。

但是要知道他们两股势力的“矛盾关系”是没有改变的,这不是有个人决定的,是“位置”和“生存要素”决定的。

何进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十常侍”已经被他震慑到了,怕他了。所以后来袁绍、曹操再劝他诛杀“十常侍”时,他从内心里已经放弃了。

“外戚”何进与宦官“十常侍”的第二次交锋

何进罢免老皇太后,最后赐毒药毒杀。“十常侍”借机宣传,这让何进又有了杀心。何进去何皇后那告状,“十常侍”事先重金贿赂了何苗(何进的弟弟),导致何皇后不同意何进杀“十常侍”,何进没有办法。这个时候袁绍出了一个馊主意“请各路诸侯进京来镇压“十常侍””。何进居然同意了,我不是道此时何进和袁绍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不能让“地方势力”进京?

图6 中国象棋

图7 皇权的图谱和象棋很相似

我们再看看那图(图3 汉灵帝末期帝国权力模型图谱),此时的皇权初定,还不稳固;外戚与宦官矛盾激化,正要进行第二次厮杀,其实整个皇权和朝廷在能量上讲是很脆弱的,是无法和地方掌握兵力的封疆大吏对抗的。让地方豪强来京城,无异于引狼入室。

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权利模型图谱和中国象棋很像。有外到内分别是“車马相仕帅”,“帅”不能出宫,“仕”走斜线,“相”飞田,“马”走日,“車”可以横冲直撞不受约束。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能乱来。掌握兵锋的“車”决不能入宫廷!这也是内阁与封疆的区别。

我们接上文继续说。何进要请地方诸侯进进诛杀宦官。劝他的有两个人:主簿陈琳与典军校尉曹操,陈琳就是后来写了那篇犀利的檄文把曹操骂出痛风的那位。

陈琳的说法是“...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陈琳不愧为大才子,说的句句在理而且文采也比较好,然并卵,何进没听他的,反而嘲笑陈琳是“懦夫之见”。

曹操对何进说:“宦官的祸乱,一直都有;但是皇帝给了他们权利,所以才这样。若想治罪,应该杀掉元凶,只用一个狱卒就行,何必向外招兵?想杀光他们,事情肯定会暴露。我认为你肯定会失败。”何进愤怒着说:“孟德你难道有私心?”何进是说曹操祖上和宦官有关联,不让杀宦官是自己有私心...

曹操无语了,生气又无奈的说了句“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我觉得何进的想法就像是在家里面和姐姐闹矛盾了,小孩不懂事姐姐护着不让打,没办法我去找邻居老王来评评理。感觉他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们冷静想想,现在这种局势对何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了。同时掌控了皇宫和朝廷的大权。皇权由于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是一定支持他的,所以作为宦官的“十常侍”对他是没有办法的,他此时可以说是有“不败金身”,只要他自己不作死基本上是无敌的,除了“被暗杀”这一条。

何进此时的位高权重也是皇权忌惮的,如后来何皇后护“十常侍”也是这个道理,何皇后也想有“贴心人”来维护她,不想让何进太独断专行。

这里就要说到亲人间也要讲力学关系,也有矛盾,也要分析这个矛盾,也要在运作中求和谐。这就是“何皇后、何进、何苗”的亲人关系图谱。这一点我们要着重分析一下。

何太后与何进

图8 何太后与何进关系图谱

站在何皇后的立场,她第一关心的是自己儿子,也就是刘辩皇帝的地位稳固,这是她最核心的利益,谁都不容侵犯。皇帝是离她最近的人,下来是何苗(也是她弟弟)、再是“十常侍”这些宦官,最后才是何进。

对于何进屡屡的大开杀戒,她也是有顾虑的,特别是又要杀她觉得不错的“十常侍”,她会觉得何进这位大将军有点飞扬跋扈了,这也是何皇后为什么在何苗求情、“十常侍”求情后她支持“十常侍”的原因。这也是何太后愚蠢的地方,她没有清楚的知道此事她和皇帝还不稳固,一定要借助何进这个哥哥的力量。为了自己的小利,忘记了皇权的本质这是根本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她太没有警觉心了,没想到“十常侍”敢刺杀大将军何进。

咱们接着说,何进没有听曹操等人的劝阻,向地方诸侯发函让其赴京讨伐“十常侍”的祸害。“十常侍”得知情况后,觉得必须要处理掉何进了。他们请求何皇后宣何进进宫,准备在宫里刺杀何进。看得出来,“十常侍”此时已经被逼急了,已经不顾虑刺杀的后果了。

这是一个玉石俱焚的手段。何进其实有能力、有机会避开的,他没听袁绍的“称生病不进攻”(显得对何皇后不忠);也没听曹操的“让“十常侍”现出来,自己再进去”(显得小气+胆小),门卫想拦着保镖的时候也没警觉,而是自己一个人进去了。结果被众太监砍成两段,人头被割下来扔到城墙外边。太惨了!

接下来何进手下的朝廷势力,进宫把太监杀个片甲不留,“十常侍”中的张让携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出逃,再就是朝廷兵马救回皇帝,董卓赶来救驾。至此,何进的篇章结束,进入董卓的篇章。董卓代表地方势力,携着远高于朝廷的力量进入朝廷。全国核心政权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源头发起于何进。这里就呼应了之前曹操说的“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地方豪强董卓领兵进入京城洛阳,帝国权力的模型又再次改变。

“事后诸葛亮”--回顾和总结

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步骤:

1)首先分析出整体的力学模型图谱;理清楚各个关键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2)搞清楚改变这些关键的主要矛盾,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3)用科学的方法去“增加对自己有利的力量,消灭对自己不利的力量”,使得各个“关键个体”重新回归新的力学模型。

例如回归到“椭圆形”的天体运行模型,这是互助互利,双赢的模型;或者形成“合力”的模型;或者终结一段关系,进入“永不相交两段直线”的关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何进应该怎么做。

汉灵帝驾崩,“十常侍”拥立刘协,要除掉何进,先下手为强。何进得知此消息没有入宫,而是带着亲信大臣在给灵帝哭丧时“先正君位”,立自己的外甥刘辩为帝(当然这些都是曹操的主意),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比杀“十常侍”重要的多。因为这是重新架构“坐标系”的大事!

坐标一定,万事万物都重新划分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及其重要。从这件事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定坐标系。

《毛选》开篇以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就是毛主席在定革命的坐标。

在帝国社会,皇帝就是整个帝国坐标系的“原点”,万事万物都从这里发生!

明白了这个,你就知道何进这一步做的是多么正确,当然他自己可能是没有意识到,给他多次提这个建议的曹操明白的很,后来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帝也是这个道理。

后来,袁绍正在纠结要不要去救汉献帝,他认为汉献帝是个累赘,救了反而是自己受制于皇帝的时候,曹操已经快马加鞭,去救献帝了。袁绍、袁术这些人,一直是没有看明白这个极其重要的大问题。

何进拥立刘辩为皇帝,至此何氏家族显赫一时,真是权倾朝野。何进应行大道,重新梳理皇权的力学模型,使其达到“天道的”关系图谱。这样他也能名垂青史了。但他没有做好。

阉党必须要削弱,但不是全部铲除,因为宦官已经成为整个皇权体系的一部分,他有他的存在价值。所以,削弱阉党,从惩办“十常侍”开始,也就是解决主要矛盾即可。

何进轻信“十常侍”已经被他震慑住,不敢反他,这真是太天真的想法。因为此时的“十常侍”和国家的关系是“双曲线”关系,“十常侍”的恶行已经是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绝对阻碍,是必须要去除的!这个和任何人的感情没有关系,这个背道而驰的力学关系是一直存在,不会改变的。何进这次放过了“十常侍”,其后面一定会受其危害。

第二次何进与“十常侍”交锋,双方最后是两败俱伤。其中的关键就是何进太得意忘形了,他觉得他是大将军,全天下谁敢不服?丧失了警觉性,最后被“十常侍”这些阉党骗进宫里刺杀了。

《教父》说:“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就学会了'小心',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但男人不行。”

这一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我在评论区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本人恐怕都始料未及,三伏天居然和他有着如此渊源!
汉朝皇帝为什么不能像日本天皇一样万世一系?|文史宴
汉朝衰败?外强敌虎视,内,外戚宦官粉墨登场
东汉上空的两大轮回宿命,亡国的另类原因是什么?
戚宦之争——寄生于东汉君主专制下的特色政治产物
国史脑洞:如若何进没有召董卓进京会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