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注定失败的枭雄——张士诚

按道理来说,能够在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的,都不是什么常人,但张士诚似乎是一个例外。因为无论是朱元璋、陈友谅,又或者元朝,都有可能一统天下,但他绝无可能。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耗费八个月,终于攻破张士诚的根据地苏州,张士诚则被俘虏。

其实,苏州的被破完全是时间问题,张士诚的抵抗就是多此一举。

当时朱元璋有整整将近三十万的大军,而张士诚仅仅只有十万左右的守军。

况且,朱元璋在攻打苏州之前已经摆平苏州以外的其他城池,张士诚能够指望的援军就只有天上的陨石。

从后来朱元璋将开国功臣屠杀殆尽的行为来看,是肯定不会放过张士诚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功臣是功臣,对手是对手。

要知道,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劲敌,想方设法除掉朱元璋的陈友谅,虽然到头来败在朱元璋的手上,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斩尽杀绝。

而是将他唯一的儿子陈理发配到朝鲜,当一个农民。

值得一提的是,陈友谅并不是朱元璋杀的,而是死于战乱之中。

朱元璋都能够对陈友谅高抬贵手,更何况张士诚,但是张士诚却用一句话激怒朱元璋,他说:“只不过是老天帮你,不帮我而已”。

“天日照尔不照我,视尔何为哉?”——《剪胜野闻》

这句话明显透露着不服,朱元璋要是能放过他的话,那才怪。

事实难道真的如张士诚所说吗?不是。他说出这句话反倒证明他到死都不明白他到底错在哪里。

张士诚在造反之前的职业是贩私盐,从这个职业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是一个亡命之徒。

要知道,盐在封建社会的管控是相当的严格,就比如唐朝,贩卖私盐达到一石直接处死,这一石也就是现如今的一百斤左右。

而张士诚所在的元朝贩卖私盐虽然不直接处死,但在监狱里一辈子也别想出来,要是胆敢在抓捕过程中反抗的话,那就直接处死。

垄断自然会产生暴利,私盐的价格虽然仅有官盐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是依旧有利可图。

最主要的是,私盐制作精良,而官盐粗糙不堪,放在面前看一眼就能够辨别出哪个是私盐,哪个是官盐。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官府都已经将盐垄断,天下就此一家,你爱买不买。

由于贩卖私盐是违法行为,因此个别的地主豪绅故意天天记账,而张士诚只能忍在心里。

毕竟你要是不给人家记账的话,人家就会跑去举报你。

终于在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决定不再忍耐,因为当时的元朝已经风雨飘摇,到处都有红巾军起义。

张士诚将与他一起贩卖私盐的十八个兄弟聚集起来,利用贩卖私盐多年以来的人脉关系,号召百姓起义造反,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将泰州占领。

而当年欺压他的地主豪绅则一个都跑不掉,一个接连一个被杀死。

张士诚完全没有想到,元朝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一群职业的,竟然斗不过业余的,可想而知,元朝的战斗力弱到了什么地步。

张士诚再接再厉,连续攻克泰州附近的兴化、高邮。

一时间的风生水起,使他忘记了自己姓什么,地盘只有几座城池,竟然敢称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正所谓“上天保佑”。

历朝历代的末年,朝廷对待起义军的方式都是谁露头打谁,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直到灭掉陈友谅,有本事与元朝一决雌雄,才敢称王。

张士诚一称王,元朝的百万大军就到达高邮城下。必须要提的是,这百万大军并不是虚数,而是实数。

“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元史·脱脱传》

以张士诚当时的兵力而言,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却由于元朝高层的争斗,他得以存活下来。

负责率领这百万大军的是元朝的丞相脱脱,而盯着丞相之位的人不计其数,趁着脱脱不在朝廷,有人向元顺帝打脱脱的小报告。

虽然这个小报告的水平极低,但是元顺帝竟然选择了相信,怪不得元朝会灭亡。

这个小报告说的是什么呢?说天下的战乱都是由脱脱而起,因为他是丞相。

当然,其中也有元顺帝的算盘,脱脱原本就是丞相,要是他再平定张士诚叛乱,到时候就功高盖主,不知道如何安置。

攻打高邮的计划被迫中止也就算了,脱脱竟然连官职也不保,落得了个被发配的地步。

元朝停止攻打高邮,可不代表张士诚也停止攻打元朝。

张士诚一鼓作气,直接将江苏、浙江这两块当时号称“东南膏腴之地”,以“天下赋税尽出其半”而闻名全国的地盘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在当时,张士诚的地盘虽然不是最宽阔,但却是最富有,如果持续发展的话,肯定有一定的可能统一天下。

毕竟他有的是银子,但是他却选择了固步自封,一个人躲在后宫,尽情享乐,将军国大事交给他的弟弟张士信处理。

张士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能够与周瑜一拼的人,只不过他这个一拼指的并不是军事能力,也不是谋略水平,而是雅兴。

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而他每逢战士都携带大量的歌姬前行,为的是品酒吟诗。要想指望这种人有什么作为,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张士诚停止进步,他也停止进步,一同起义的兄弟更是如此。

每逢打仗,首先做的并不是分析战场上的局势,而是讨要封赏,如果不给的话,那就不去。就算打了败仗,张士诚也会放他们一马,毕竟是兄弟。

这就是典型的从上烂到下。别说生逢乱世,就算是盛世,有这种情形出现,都代表着即将灭亡。

要说张士诚最值得令人诟病的一次,那一定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决战“鄱阳湖之战”。

这一场战争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都已经拼尽全力,空国而来。

如果张士诚趁此时机攻打朱元璋,朱元璋一定会首尾不能相顾,就算不灭亡,也一定元气大伤。

要知道,整个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刘伯温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生怕张士诚从后方发动进攻。

但是他却选择了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转过头来收拾他自己。

如此天赐良机都不懂得把握,他不灭亡,谁灭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期间,江浙一带是处于一种盛世的状态,因为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重视生产。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到了明朝,当地的百姓还是将他称为“张王”。

就连朱元璋都对此相当的不满,收取相比于别的地方高出十几倍的赋税,最高的地方甚至高达三十三倍。

虽然张士诚在乱世之中闯出了属于他的一片天地,但是枭雄这个词他未必配得上。因为他至始至终都是一种小农心理,身逢乱世不选择一统天下,反而选择了保境安民,丝毫没有意识到他是一个军阀,而不是地主,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为啥不先灭掉元朝,反倒自个打起了内战?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乱世枭雄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
他曾拥有中国最富足的土地,假装投降,最后兵败被俘,却誓死不降
【转载】“私盐大王”张士诚的摇摆人生
朱元璋让他广西当“省长”,他装病不去,多活了7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