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一次性搞懂世界历史——澳大利亚篇
userphoto

2023.03.27 河南

关注

众所周知,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而贫困国家则基本上位于南半球,因此在国际政治学上才会出现“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术语,用来指代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各种外交活动。

但是,南半球的国家也并不是发展的都很落后,比如今天咱们要介绍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位于南半球上的发达国家,其去年(2022年)的总GDP排名全球第13位,人均GDP全球排名第10位,人类发展指数位列全球第5名,可以说澳大利亚的发达程度是远胜过大部分北半球国家的。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也正因为其优越的国内环境,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移民前来定居。直至今日,澳大利亚的移民总数占到了本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大国。

然而,澳大利亚这个移民大国在两百年前却是一个送谁去,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因为曾经的澳大利亚是一个流放犯人的“监狱”。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澳大利亚的过往历史,看一下这个“犯人流放地”是怎样一步步变成了今天移民眼中的黄金国度。

澳大利亚的探索和发现

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由于地理上的限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都是一片非常孤立的土地。

这一点从澳大利亚极具特色的生物群落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袋鼠、考拉、鸭嘴兽等生物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在大洋洲未被发现之前,这些生物就一直被海洋隔离在了澳大利亚这座“大岛”之上。

澳大利亚的国宝——考拉

而关于最早在澳大利亚定居的人类,目前根据考古研究发现是生活在距今四万年前的蒙哥人

不过根据DNA测试,蒙哥人和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而且蒙哥人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智人人种,而是已经灭绝的其他人类早期分支的某一类人种。

而今天澳大利亚土著人在外形上更像非洲的黑色人种,但是他们和非洲人的关系却不大,他们的黑皮肤更多是受到了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的高加索暗色人种基因的影响。

另外,这些土著人身上的基因组成也很复杂,不仅有东南亚各种族的遗传因子和高加索暗色人种基因外,甚至还有日本的阿依努人基因和中国苗族同胞的基因存在。

关于这些土著人的祖先是如何从北半球达到澳大利亚的,学术界也有很多争议,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一叶扁舟说”:认为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些北半球的居民出海打鱼或者乘船旅行途中,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季风带到了澳大利亚。

第二种是“次冰期说”:认为在1.15万年前的次冰期时代,北方的一些晚期智人为了躲避严寒,一路踏冰南下到达了澳大利亚,后来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这些早期移民就被隔绝在了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后代

虽然说不清楚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是怎样到来的,但是关于澳大利亚这片南方大陆的猜测和幻想,却在很多文明古籍中都有存在。

像“澳大利亚”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在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科学家托勒密绘制世界地图时,他认为在印度洋南端还存在一片大陆,所以他在地图南端就画了一块陆地轮廓,并以拉丁语中代表南方之意的“澳大利亚”一词命名了这块幻想大陆。

同样在阿拉伯和中国的古籍中,也有关于南方大陆的猜测和记载,比如在中国的古籍中就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最南端还有一片南极大地的存在,神话中的南极仙翁就居住在这里。

而在澳大利亚原住民之外,发现和登陆澳大利亚的人又是谁呢?许多朋友认为肯定是欧洲人啊!其实不然。

根据这几年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市的考古发现,挖掘和出土了许多中国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的钱币、瓷器和其他文物。

在澳大利亚出土的中国明朝宝钞和南极仙翁木雕

这一出土发现不仅震惊了澳大利亚人,也震惊了整个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因为这表明了在澳大利亚早期历史上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在明朝或者明朝之前,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就和中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

第二种情况就是在明朝时期,中国人曾到达过澳大利亚,而且在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刚好恰逢郑和下西洋的时期,不排除郑和船队或者郑和的船员曾在这一期间登陆了澳大利亚。

随着在澳大利亚北部出土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物,西方史学界也从一开始的质疑,到今天开始慢慢选择了相信,就连现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历史教材上,虽然没有直接写是中国人发现了澳大利亚,但也写着“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可能在欧洲人之前,最先到达了澳大利亚”。

除了中国船队可能在明朝初年到达过澳大利亚外,关于欧洲人是怎样发现澳大利亚的就有了确切的时间和史料记载。

地理大发现时代

随着15世纪的到来,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各国的航海家们都迫不及待的探索那些被隐藏在世界各地还未发现的角落,澳大利亚这片孤独的土地也即将被暴露在人们的眼前。

而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航海家是荷兰人威廉·扬松,他在1606年在澳大利亚最北端的约克角半岛登陆,成为了第一位抵达澳大利亚的欧洲人。

不过澳大利亚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这只不是太平洋上的又一个小岛而已,就连威廉·扬松本人也认为这里是几内亚湾的一部分,于是在地图上标记了这一地区的经纬度之后就匆匆离开了。

直到36年后,荷兰另一名探险家阿贝尔·塔斯曼奉荷兰执政的命令,再次探索威廉·扬松发现的这块“岛屿”,人们才意识到这是自美洲之后的另一块新大陆。

塔斯曼的两次航行路线图

塔斯曼在1642年和1644年,两次对澳大利亚进行探勘和绘制地图,并正式将这片大陆命名为“新荷兰”。

也正是因为此次航行成果颇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斯曼的航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名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今天的塔斯马尼岛、塔斯马尼亚州、塔斯曼湾等等。

另外,塔斯曼在第一次航行中,还意外的发现了位于澳大利亚东边的新西兰岛,而且当塔斯曼第一次踏上新西兰时,感觉这里的风景和荷兰的泽兰省十分相似,便把这里命名为了“新泽西”,这也成为了今天新西兰这个国家的名称由来。

不过还没等荷兰人完全探索完澳大利亚,荷兰就在英荷战争中败给了英国,不仅丢失了“海上马车夫”的地位,而且连同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东方殖民地也被一同割让给了英国人。

之后,英国人继续对澳大利亚进行探索,在公元1770年,英国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绕澳大利亚的航行,并正式宣布澳大利亚属于英国领土。

詹姆斯·库克

但是,此时澳大利亚在各国地图上的名称依旧是当年塔斯曼所命名的“新荷兰”,英国人为了抹除荷兰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以及让这里看起来更像英国的殖民地,便采用了上文中提到过的古埃及科学家托勒密所取的“澳大利亚”一词重新命名了这片大陆。

至此,澳大利亚的全貌完全暴露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整个世界也正式连成了一片。

英国人对澳大利亚的殖民

虽然说澳大利亚在1770年就被宣布属于英国的领土,但此时英国人经营的重点还是在北美殖民地上。

这不仅是因为澳大利亚距离英国本土太远,殖民成本太高。另外,在数次探索中,英国人发现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除了荒漠就是草原,完全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

不过等到了1776年,英国在美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北美十三州,爆发了独立战争,正式脱离了英国的控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新的独立国家,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美利坚合众国。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美国的独立,不仅对英国殖民地经济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也影响到英国本土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环境。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英国人主要是开发美洲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烟草,收成后又运回英国的工厂加工成为棉布和香烟,出售到世界各国以获取利润。

而种植园中的工人,除了从非洲购买的黑人奴隶外,还有从英国本土流放过来的各种罪犯,所以自从美国独立之后,英国就失去了他们最大的“监狱”。

此时又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劳动力过剩,失业率高涨,衍生出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像伦敦、伯明翰等大城市简直成为了罪恶之都,失业的人们只能靠偷抢盗等犯罪手段过活,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监狱更是人满为患。

虽然英国在美洲的另一块殖民地加拿大还没有独立,但是加拿大距离美国太近,英国人怕流放到加拿大的罪犯也学美国人一样,反抗英国统治搞独立,而且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还受到法国的干扰,于是就停止了向北美流放犯人。

被流放的英国罪犯

于是为了解决国内监狱爆满的问题,英国政府刚开始采取了“杀鸡儆猴”的策略,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法律,出台了220多项死刑罪名。

另外,当时英国的法律对无业人群很是残苛,比如无业者被警察第一次抓到就要遭到鞭打,第二次被抓到就要割去耳朵,第三次抓到就割去鼻子甚至绞死。

当时英国政府认为这样做,可以逼迫人们主动去找工作就业,好让无业者们放弃偷抢盗的违法手段过活,以此来降低犯罪率。

可是此时的城市人口真的太多了,工厂岗位完全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需要,这又给资本家们创造了大量吸血机会,许多工厂故意降低工资和强迫工人加班,就摆明了告诉你:“爱干不干,反正想干的人有的是!”

这样一来,连正经上班的普通工人,也无法靠微薄的工资生活,纷纷走上了犯罪道路,导致英国的犯罪率不仅没降,反而直线上升。

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一面是灯红酒绿,一面是乱象丛生

英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严苛的法律不仅没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相反加深了社会矛盾。于是英国议会在经过了数年的讨论之后,决定提高殖民成本,准备开发澳大利亚成为新的罪犯流放地。

公元1787年5月,在英国内政大臣悉尼子爵的提议下,英国政府正式任命皇家海军上将亚瑟·菲利普为新南威尔士(今天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一个州)总督,率领一支由211名士兵和83名军医及其家属成员组成的殖民舰队,押送736名死刑犯前往澳大利亚进行殖民活动。

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航行后,殖民舰队来到了澳大利亚植物湾附近,但是他们并没有登陆定居,而是顺着植物湾沿岸又航行了一个月,最终在1788年1月26日这一天,他们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好地方,这里水深适合停靠大船,土壤肥沃,也有充足的淡水。

于是舰队司令菲利普决定就在这里盖城镇中心,建立殖民地,并以促成这次航行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了这里,也就是今天澳大利亚国内最大、世界第六大的国际都市——悉尼,同样1月26日也从此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澳大利亚日

澳大利亚的地标建筑——悉尼歌剧院

自从这一天起,英国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到1868年最后一批流放犯抵达澳大利亚为止,英国总共向澳大利亚输出了近17万名罪犯。

而这些来到澳大利亚的流放犯,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的,也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度假旅游的,也不是单纯的换个监狱关押而已,他们在澳大利亚要负责垦荒采矿、修路建房、种地牧羊等工作,每天的工作长达十二个小时以上。

而且在殖民早期阶段被澳大利亚史学家称之为“饿肚子的暗黑年代”。因为当时第一批殖民者在路过南非开普敦时,认为澳大利亚和南非都同属于南半球,经度也差不多,于是在南非购买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带到澳大利亚进行种植。

但是到了年底,澳大利亚的农场上却颗粒无收,之后的几年中,澳大利亚殖民地又换了不同的种子进行种植,依旧没多大的收成,只能靠英国本土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救济,才能勉强过活。

之所以会这样,后来人们才发现南非虽然地处南半球,但是受到气压带和季风以及暖流的影响,所呈现的是夏季干燥、冬季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类型。而悉尼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雨平均,雨量更是比南非多出一倍以上,南非来的植物基本上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

澳大利亚殖民者

幸运的是这些流放犯在澳大利亚非常的自由,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在悉尼就像上下班一样的工作,还能领取殖民地政府发放的劳动报酬,而且服役超过一定时间的囚犯,要么可以选择申请假释,回到英国本土去,要么选择继续待在澳大利亚,殖民地政府会给你提供一块土地用来生活。

许多罪犯就是因为受不了英国国内的竞争环境,才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留在澳大利亚,作为狱卒或者是找到其他工作,在这里结婚生子繁衍后代,而这些人也就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亚人的祖先之一。

正因为如此,便有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犯人组成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这期间,英国自由民也有多达百万人口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在殖民澳大利亚早期,英国政府一直处于亏本运营的状态,为了把澳大利亚殖民地由“国企”转为“民企”,让澳洲政府自负盈亏,以减少本国的财政开支。

于是英国政府极力鼓动国内企业去澳大利亚办厂,也积极鼓励公民前往澳大利亚找工作。为此,英国政府还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予主动选择移民澳大利亚的公民。

但在早期阶段,很多英国人还是不愿意漂泊万里的前往澳大利亚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生活。

来澳大利亚进行淘金活动的殖民者

直到1850年,人们在澳大利亚的贝瑟斯特、巴拉瑞特等地发现了大规模的金矿,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大批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甚至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开始涌入澳大利亚,想要实现自己的淘金梦。

当然,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大多数来到澳大利亚的人在花费完了所有的金钱和精力之后,只能放弃了幻想,重新找个正经的工作过活。

而当时澳大利亚最稳定和最发达行业就是牧羊业,这不仅得益于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环境,也得益于从西班牙引进的美利奴羊在澳洲被改良为布鲁拉系美利奴羊

这种羊的繁殖速度和羊毛产量远远高出普通绵羊 ,而且它的羊毛粗细均匀,柔软弯曲,色泽也极好,非常受欧洲纺织厂的青睐。

另外,英国自从失去了美国这一块棉花种植地之后,羊毛逐渐开始取代棉花,成为了英国庞大纺织业的主要采购对象,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所以,淘金失败的澳大利亚人纷纷购买美利奴羊来进行养殖,以卖羊毛来赚取钱财。

美利奴羊

就在淘金热刚开始的1850年,澳大利亚全国就已经有了1600万只绵羊,平均每个澳大利亚人拥有39只,而今天澳大利亚生产的羊毛可以满足全世界对羊毛需求的45%,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羊毛出口国。

所以人们就戏称说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而美利奴羊也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

上文中说过,许多澳大利亚移民曾经的身份是无业者和流放犯,而他们当年之所以会成为无业游民,就是因为他们在农村的土地被资本家侵夺,被用去开办更有经济效益的牧场。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英国农民成为无产者,不得已流向大城市去找工作。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事件。

然而,当年失去土地的这群人,现在来到澳大利亚,在这里又上演了一出澳大利亚版的“羊吃人”事件,不过他们不再是受害的一方。

殖民者对原住民的迫害和屠杀

随着牧羊业在澳大利亚的兴起,殖民者对于土地和水源的需求迅速飙升,不断向着澳洲草原深处开发,严重挤压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存空间。

澳洲原住民和曾经的美洲印第安人一样,一方面遭受到殖民者军队的屠杀而死亡,一方面又感染上了殖民者身上所携带的天花、麻疹等疾病而去世,导致人口锐减。

关于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最为著名的一场屠杀就是发生在马斯塔尼亚岛的黑色战争,自1803年开始,就有英国殖民者定居在马斯塔尼亚岛上,强占岛上的土地和捕杀岛上的动物,威胁到了以狩猎为生的马斯塔尼亚土著,双方之间冲突不断。

后来为争夺岛上的狩猎权,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爆发了战争。在1830年秋,数千白人在殖民总督的指挥下,全部身穿黑衣,手持火枪,排成一个长排,组成一道黑线,向着岛中心一步步前进,企图把岛上的土著全部赶出来,最终导致马斯塔尼亚原住民大量被殖民者军队屠杀殆尽。

最后,仅存的原住民全都被殖民者武力驱赶到了一些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生活,殖民政府还美其名曰,称之为原住民保留地

澳大利亚联邦行政划分

随着原住民逐渐被驱赶,分散在澳大利亚的各块英国殖民地联通成了一片,于是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允许下,1901年1月1日,原澳大利亚六块殖民地政府改为州政府,共同组建澳大利亚联邦,定都堪培拉,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成为了英联邦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之后就立刻通过了“白色澳大利亚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澳大利亚是白人的澳大利亚。

一方面,澳大利亚制定了基于种族政策的移民法,禁止华人,还有邻近的东南亚各民族,以及所有的非欧籍移民移居澳大利亚。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强行把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儿童从各自的家庭带走,交给白人家庭或者是政府机构抚养,想要以此来白化这些原住民的下一代。

这些孩子从小就和亲生父母分离,而且负责照顾他们的那些白人家庭,在当时白澳政策的宣传下,通常都会对这些孩子做出有种族歧视的暴力行为,所以这些原住民儿童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

而这些孩子就是澳大利亚历史上被称之为“被偷走的一代”,这些被政府偷走的原住民儿童的数量,根据不同学者和机构的估计从2万人到10万人不等。

电影《末路小狂花》就讲述了这一代的悲惨故事

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在1967年就停止了强行同化原住民儿童的政策,但一直等到了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才第一次就这一政策向澳大利亚原住民做出正式道歉。

而澳大利亚对待外国移民的白澳政策则是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政府对移民法的修正,才彻底废除了区别对待外国移民的做法。

所以,在白澳政策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澳大利亚,至今仍然有许多年纪较大的澳大利亚白人,在骨子里还存在着很强的种族歧视观念,他们不仅对黑色人种存在偏见,也极度的歧视亚裔人群。

如果大家关注澳大利亚的消息就会发现,近几年来,发生在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数量和手段上,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发生在美国南部的白人警察枪杀无辜黑人的案件。

不过,新生一代的部分澳大利亚白人,在意识到自己父母辈的错误观念后,对曾经澳大利亚政府屠杀原住民和歧视有色人种的做法感到自责和鄙视,组织了各种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向曾经的错误买单,以及对现存的原住民们进行环境改善。

澳大利亚的反歧视游行

但是,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在澳的亚裔和非裔,有84.5%以上的人都遭遇过各种程度不同的种族歧视事件,只能说澳大利亚的反种族歧视运动,依旧任重而道远。

两次世界大战下的澳大利亚

说完了澳大利亚内部的斗争后,咱们最后来说说澳大利亚在外部战争中的故事。

澳大利亚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保护了澳大利亚免于卷入外部战争的战火,除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澳大利亚的北部城市达尔文曾经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空袭之外,澳大利亚的国土基本上一直都是远离战争硝烟的。

不过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自治领,澳大利亚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还是坚定的和英国站在一起流血牺牲,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发生在一战中的加利波利战役

一战爆发之后,在德国的笼络下,奥斯曼土耳其很快就作为德国的盟友加入战争,导致了当时英法援助俄国的最重要的一条运输线——黑海航道,被土耳其彻底封锁,俄国能够收到的英法援助物资一下就骤降到了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所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就请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挽救俄国的危局。

一战时期的欧洲局势

于是当时担任英国海军大将的温斯顿·丘吉尔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打算利用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夺取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然后登陆占领加利波利半岛,进而北上夺取土耳其当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以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

然而丘吉尔的这个作战计划刚一实施,很快就被德国派到土耳其的军事顾问奥托·冯·桑德斯中将完美猜中。

然后,桑德斯立刻就命令土耳其军队在英法海军炮火射程之外,掘壕坚守,同时迅速集合周围所有能够赶到加利波利的同盟国炮兵部队,让同盟国军队在炮火上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派出的40万军队里,包括了一支由5万澳大利亚士兵和1万5千名新西兰士兵组成的澳新军团

在战斗中,澳大亚军队付出了近八千人的死亡,一万八千多人受伤的惨重代价,和英国军队一起被同盟国炮兵击败,不得已放弃了这次登陆计划。

澳新军团士兵

虽然说澳新军团这6万多人在参加了加里波利战役的49万协约国军队之中,只占到了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如果按照当时各国的人口比例去计算,新西兰是这场战役中参战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而澳大利亚则是伤亡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因此为了纪念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将士,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4月25日成为了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国家节日——澳新军团日

相比起一战,在二战中,澳大利亚的表现就要更加亮眼一些。

1942年2月19日,日军飞机空袭了作为英国自治领的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造成了一千多人丧生,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次本土受到外敌打击,这给澳大利亚人心中带来的伤害,一点也不亚于美国的珍珠港事件。

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动员了国内所有的年轻男子积极参战,以报仇雪恨。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丛林中巡逻的澳大利亚士兵

而日本为了取得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优势,准备一举拿下澳大利亚,在1943年初,企图对澳大利亚本土进行入侵活动。

不过,这次澳大利亚准备充分,将日军舰队阻挡在了国门之外,双方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海域和岛屿上爆发了新几内亚战役

当时只有七百五十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在这次战争中,参战人数高达近百万人之多,基本上整个国家都投入到了对日战争中。

也正因为澳大利亚的英勇斗争,拖住了日军南下的步伐。到了6月份,美国援军赶到战场,和澳大利亚军队一起肃清了在摩鹿加群岛和印度尼亚西的日军力量。

当时的澳大利亚人非常仇恨日本人,在战场上多次违反《日内瓦公约》,对日军战俘进行疯狂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被澳大利亚屠杀的日本战俘就多达17万人。

以至于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穷途末路的日军看到对面来的是美军就赶紧投降,如果看到的是澳军,则拼死老命也不愿意向澳军投降。

欢庆二战取得胜利的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也得益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亮眼表现,让其在二战结束后,对东南亚的影响力陡然上升,此后又支持了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独立运动,逐渐成为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强国。

随着澳大利亚的逐渐强大,走向衰落的英国也意识到不能继续控制澳大利亚了,但为了防止澳大利亚向当年的美国一样走向完全独立,英国也逐渐减弱了对澳大利亚内政和外交上的干涉,只要求澳大利亚在名义上承认英国的宗主地位就行,给予了澳大利亚联邦更多的自治权。

在进入80年代后,澳大利亚取得了在内政和外交上的自主权,可以不受英国控制,自由向他国结盟或派出大使,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个体。

到了1986年,澳大利亚国会正式通过了《澳大利亚法案》,取消了英国枢密院作为澳大利亚最高法院的地位,又取得了在立法权和司法权上的独立。

澳大利亚青年

至此,澳大利亚彻底成为了一个名义上以英国国王的为元首,但是又完全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什么要脱离澳大利亚独立?
从没有阔过的泰国,为何是近代唯一一个没有被列强殖民过的亚洲国家?
世界帝国传奇系列——大英帝国4
大英帝国
复活节岛:距离智利3600公里,复活节岛是如何被智利占有的?
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到底谁才是野蛮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