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教育是道坎,过得去过不去,影响孩子的一生(附应对策略)
userphoto

2023.04.17 河南

关注

“老师,这孩子怎么越大越倒倾(越不如小时候)?”

琦琦妈非常不理解,儿子从小就显得比同龄孩子早熟,特别懂事。

每天放学回家不用催,自己掏出书本写作业。

说好动画片看20分钟,从来不超时。

三年级开始学做饭,五年级经常给全家做早饭。

有一次,和同学去游乐场玩,回家晚了,让父母很着急。

爸爸还没指责一句,琦琦就主动承认错误,自那以后再也没有晚归过。

琦琦如此乖巧懂事,让父母一直很省心。

琦琦爸常年忙于工作,早出晚归;

妈妈除了忙工作,更多时间花在规划琦琦小升初上,报什么班、买什么参考书、参加什么比赛,从未怠慢。

小升初得偿所愿,琦琦进入了重点中学的实验班。

然而,上初中后,也就一年多时间,琦琦像变了个人。

作业经常完不成,偷偷看动漫、打游戏,成绩下滑严重。

爸妈好好讲道理,他左耳进右耳出,有回应没行动。

严厉训斥一顿,他就好一阵子不理父母,一回家就关在自己房间。

管得再严一点,人家干脆早上就不起床,不去上学了。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1 青春期不只有“叛逆”

“我们也知道,青春期孩子会叛逆,不能管得太多。但我们真没有怎么管,他初一下学期期中考成绩很差,才开始管的。”

像来到心聆学习治疗中心的很多家长一样,琦琦妈妈眼中的青春期就是叛逆不听话。

其实,“退行”在青春期孩子身上也很常见。

当他们在面临挫折、困难,焦虑、害怕而无所适从的时候,就会回到小时候,用一种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我曾和一个主动休学的孩子聊,他说:“不去上学就不会'考低分’,你至少不被刺痛。不被刺痛就可以开心一点,人为什么不能活得开心一点?”

退行,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青春期孩子在自我意识萌发后,为自己找的一个心理上的缓冲带,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却可以让他们过得好受一点。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越大越像小孩”这种现象,有时还源于青春期易冲动、爱冒险的特点。

曾经看过一条新闻,

澳大利亚一个19岁男孩,在派对和朋友打赌,挑战活吞蛞蝓(,俗称“鼻涕虫”,一种软体动物),导致大脑感染寄生虫,继发脑炎。

不久,男孩全身瘫痪,8年后因为并发症早逝。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据报道称,该男孩是悉尼大学橄榄球队的明星队员,又高又帅,本有大好前途,却因一次“很傻”的冲动,断送了自己。

曾经,人类12岁进入青春期,19岁结束;但现在,青春期10岁就开始了,有些人24岁还没结束,最长能达到15年。

这十几年,也是决定一个孩子命运走向的重要时期!

如果父母能提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对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有预警和预判,就能帮助孩子更平稳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2 青春期的“混乱”,来自青春期的“大脑”

神经学家弗朗西斯·詹森说,人类大脑即便在20岁,也只有“八成熟”。大脑发育不完善,是青少年叛逆、冲动、喜怒无常等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一方面,随着成长与学习,孩子大脑的神经元数量迅速增加,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所以,他们在认识事物、形成观点、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得似乎不输于成年人。

一个休学的孩子,会给你理性地分析休学对他的利与弊;一个成绩不佳的孩子,也能将他痴迷的领域(如游戏、动漫)给你讲的头头是道。

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前额叶发育尚不完全。前额叶是人类大脑最后进化出来的部分,负责计划、决策、控制冲动等,像大脑的司令部,要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

因此,青春期孩子容易情绪化、过于敏感、易冲动、爱冒险。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特别是出现突发事件时,成年人能忍得一时,而青春期的孩子却能一言不合就“跳了”。

曾有一个高赞评论对此写得很通透:

“成年人活得久了,活得圆润了,知道忍一时,得过且过。

小孩不是的。小孩的世界,恨起来,就是活一口气。

这口气,你给我的,我还给你。”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简而言之,青春期的孩子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大脑发育不成熟,容易跟着情绪走。

二是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重视同龄人的观点。对他们来说,同伴说的话往往是“金石良言”,老师和父母的话则是“别有用心”。

3 青春期的“大脑”,引发青春期的“问题”

伴随着身体发育,和大脑的不够成熟,青春期常见以下5类问题。

一、青春期身体变化 进入青春期,孩子首先经历的是身体的变化,女孩胸部发育、月经,男孩变声、遗精,这些让他们常常感到新奇、困惑、羞愧,外部学业压力和同伴的不健康反馈如果掺杂其中,容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二、青春期外貌焦虑 开始在意外貌,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的一个表现。眼睛够不够大、个子够不够高,身材好不好,穿着土不土等等这些问题开始备受关注。脸上又冒痘痘了,刚剪的头型被同学笑话了,这些都会让孩子情绪低落好几天。如果父母仍然以“外貌不重要”“臭美影响学习”等陈旧的观点去评价孩子,很容易引发亲子矛盾。

三、青春期痴迷问题 熬夜看言情小说、打游戏,疯狂追星,痴迷动漫……这些行为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很常见。因为情绪化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导致他们更偏爱刺激性的活动。破除痴迷的最好方式,不是强势控制,不是暴力隔绝,而是帮助他们跳出戏剧化情节、打斗刺激这些表象,打开思维、开阔眼界,引导他们思考更多价值层面的东西。这样,孩子们不再容易受到单一刺激的吸引。

四、青春期退行问题 越大越不懂事,匪夷所思地“作”,学习上突然躺平摆烂……正像本文开篇讲到的那个案例,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如果父母无法理解,强行解决,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亲子冲突,甚至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五、青春期早恋问题 对异性情感萌动是青春期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变化。很多家长虽然能理解早恋,但是因为担心影响学习,还是容易出现过度敏感、处理不当的问题。孩子为了躲避家长和老师的苛责或干预,只好转为“地下”,反而埋下更多隐患。

孩子学习教育咨询,私信留言

4 三个教育策略让青春期不再“难”

李玫瑾教授说,青春期也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

青春期的问题,如果能得到妥善解决,还能弥补孩子童年教育中家长犯过的“错”,为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具体该如何做?

一、学会少说多听多欣赏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油盐不进,对自己爱答不理,都不知道他/她心里在想什么。

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父母从未认真听过。青春期前,将近10年的育儿中,很多父母养成了批评、唠叨、讲道理的沟通习惯。然而孩子长大了,自己却没有“长大”。遇到问题,还在用沟通“老三样”。

当孩子跟你抱怨学习累、吐槽老师严,抑或是倾诉自己的伤心事时,你没有理解、共情、支持,而是不耐烦、否定、打击。

所以,孩子就对你闭嘴了。

少说多听多欣赏,尊重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减少孩子情绪化反应,我们的话,才能进得去孩子的耳朵。

二、学会道歉很重要

如果孩子已经关上心门,亲子关系僵化,父母则要懂得先示弱。认真反思与孩子互动中自己的问题,真诚地跟孩子道歉。缓和了关系,才有可能沟通、解决问题。

如果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就写在纸上。

我们接纳孩子往往很难,但孩子接纳我们很简单。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那份真诚。

三、给孩子保留“过渡性空间”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通过营造一个想象出来的空间,进行自我安慰,人能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和力量。他将之称为“过渡性空间”。

孩子的“过渡性空间”往往就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看动漫、拼乐高。做这些事,不仅仅可以娱乐、放松,更是他们缓解内心焦虑、紧张的一种方式。

所以,即便孩子课业再重,父母也千万不要禁止他们做这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禁止,孩子越来劲?原来是“白熊效应”在捣鬼!
1岁-2岁幼儿,居家养育指南!建议收藏
青春期是危险的叛逆期,也是不可错过的最佳塑造期,把握这三点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进行混战!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家长要少些“自我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