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理思维, 为孩子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美数乐专业、成熟的教研团队,每个人都满怀真诚与热情,用爱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感受孩子们的纯真,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孩子们的欢笑声是他们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也是彼此最值得珍藏的美好记忆。

美数乐专家团顾问资深、严谨、积极、热忱,在线为您详细解读并生动分享儿童教育心得体会,专业角度为您答疑解惑。

今天,我们请到了美数乐专家团顾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林炎琴,与大家分享——数学思维,为孩子终身发展提供保障,一起来看看林教授是怎么说的吧。

美数乐专家团顾问介绍

点击加载图片

林炎琴

美数乐专家团顾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曾获得全国第六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园丁奖、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数学,人人重视,特别是家长,孩子很小就教孩子“1+1=2”。那么3-6岁幼儿数学到底学什么?首先我们来了解数学是什么?

来自幼儿园里的两个事例:

例一:老师让幼儿用5元钱买两件“商品”,一个幼儿成功的买了两件“商品”,标价分别是1元和4元。但是,当他按老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的写下了“1+4=0”的算式。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奇怪:他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花光了,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

例二:某大班初期的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在一次测查中,研究者询问该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上4就是7”之外,任凭怎样提示,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

事例一中的幼儿理解了具体的数学关系,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将其归纳为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事例二中的幼儿能熟练的解答数学问题,却不能将其还原为具体的问题——他不懂得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结论:两个幼儿都不能算是掌握了数学。

恩格斯关于数学的解释: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这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既是从具体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有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模式”。数学与一般自然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研究的不是具体事物自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即数、量、形等等。数学与具体事物既有距离,又有密切的关系。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现实性的属性,数学的现实性和抽象性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现实生活是数学抽象的来源。

点击加载图片

幼儿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

幼儿数学教育重在什么?重在发展幼儿思维!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 感知形状和空间关系。从目标定位来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在认知活动中发展积极的情感、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从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上看,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

幼儿学习数学,要充分遵循3-6岁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岁左右婴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停止了。例如,婴幼儿拿起布娃娃做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了,游戏也就停止了。孩子在水里才会做着游泳的动作,离开水游泳动作就停止了。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婴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婴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

根据这个阶段孩子思维特点,家长要创设情境,提供玩具,通过感知玩具而产生思维的萌芽。比如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面前摆放着德国HABA桌游玩具“我的第一个游戏-饥饿的小熊”中小熊张着嘴巴,她就开始将游戏盒中的食物给小熊喂食,边喂边说“请你吃饼干”“请你吃蓝莓”等等。又如德国HABA桌游“我的第一款游戏-形状和颜色”中两岁多的孩子看见游戏板块,就拿起不同形状的彩色木块进行探索性镶嵌,如果收起玩具,游戏也就停止了。

点击加载图片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大班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这段时期学习数学通过实物操作、游戏,逐步理解符号。

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学学习内容的方方面面。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如德国HABA桌游玩具“我的第一款游戏-触觉感知”,游戏板是由四块板拼接而成,游戏开始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游戏板,特别是拼接处凹凸不平的边缘,通过触摸感知凹和凸,找到合适的一面进行拼接,让孩子充分感知和动手试误,拼接正确后开始下一步游戏。

点击加载图片

幼儿数学的学习要借助于表象进行内化,表象在幼儿学习数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在学习数学中从外部动作到在头脑中重建事物的逻辑关系的内化过程。具体形象的玩具操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事物的表象,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到了大班,孩子初步学习观察、分析、判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多次操作过程中寻找规律,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学习数学,重在培养其数学思维。

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反映,数学思维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幼儿而言,数学思维的价值体现在可以提高幼儿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孩子学会思考、主动探讨、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的发展,为幼儿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思维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漫长时期。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他们已能够用逻辑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且也能概括出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说明幼儿已具有发展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可能性,或者说他们已具有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

因此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应该重视幼儿思维的培养。如游戏“巧乐拼”,在左图中选出若干块图形,镶嵌图案挖空部分。这对孩子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因为他们不知道选用哪几块几何图形,他们要观察、分析、思考、筛选、拼接才能完成任务。正

是这种挑战,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专注坚持的良好品质。

点击加载图片

这种七巧板可以按照图形拼接,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极富创造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美数乐的课程理念就是让孩子通过自身或团队的合作游戏,通过操作富有挑战性玩具,充分发展孩子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概括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启蒙数学视频教程
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
0~6岁小儿数学教育
张俊:幼儿怎么学数学
如何培养3-7岁的孩子逻辑思维?看看逻辑严谨的德国人是怎么做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